良师益言·第一期丨不同的人,要游向不同的“岸”

文摘   2024-12-10 20:06   江苏  


























在加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时常面临未来职业选择的无助和迷茫,求职仿若一场马拉松。我们应如何认识自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顺利游向属于自己的“岸”?11月27日晚,人文学院良师益言活动在江南大学图书馆鼋元空间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黄晓丹与硕士毕业生张思梦、管晓彤、张墨君和陈添,师生齐聚一堂,共话职业选择与人生历程。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璐,分团委书记邓昌海,2021级辅导员王金星以及50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校友们如何探索并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游向适合自己的“岸”。



人物档案


张思梦,2011级汉语5班本科生,2015级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目前是高中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职务四年。


管晓彤,2013级汉语3班本科生,2017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任编辑 。


张墨君,2015级汉语4班本科生,2019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大桥实验学校国际部,担任语文老师。


陈添,2020级中文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无锡善生悦读馆,担任阅读与写作课讲师。



热爱之源,岸之彼岸:

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热爱?


四位校友目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都对本职工作满怀热忱。无论是在教育行业的张思梦和张墨君,还是在出版界的管晓彤,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发现了满足个人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的元素。陈添尤为注重工作中的新鲜感和自由度。“我喜欢以我擅长的方式有一定的自由度去讲课,讲有意思的地方,越上课越开心,课堂讲课有一种情感互动的魅力。虽然是自己做教案,存在很多困扰的地方,但我觉得开心的方面更多。工作之所以能够给我信念感和价值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自由度。”

她们一致认同,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价值感、职业自由度以及对工作内容的热爱,是坚守目前工作的关键因素。张思梦在谈及成就感时说到:“个人成就是什么呢?仅仅是把自己发表的论文说出来或者什么吗?我的成就之一是四年的班主任的经历,这在整个座谈当中似乎格格不入。但事实上确实它在我人生中是一个鲜明的印记。我除了刚入职的第一年实习期以外,始终担任班主任。今年是我工作第七年,期间做了四年半的班主任。我自己个人觉得我的工作的快乐点在于,我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师生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无论身处何种行业,对工作的热爱通常与其个人的职业目标和生活价值观紧密相关。胜任感与价值感、新鲜感及自由度,均能为个人的职业热爱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生活之舟,岸之栖息:

如何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谈及工作后的生活状态,四位校友分享了她们平衡且自洽的生活方式。张思梦的生活以教学和班级管理为核心,“交际圈基本非常确定,就除了自己的同学,之前的一些朋友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同事。很奇妙的点就在于,你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同事是你一辈子的同事,就是你会跟他做一辈子的朋友。所以我们的生活坦白讲越来越窄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还愿意去剧本杀,后来就太累不去了。所以就会相对来说过于规律了一些,规律到只要拿到我的课表就知道我几点下班。大多数的教师大家都从高中过来的,也都知道,苦的地方,规律的地方都很明确。” 

“我的生活状态大概就是‘自由散漫’,每天早上九点多钟起床,拿起手机直接开始工作,看看有哪些工作消息需要处理。我还试过去西藏玩,然后一边玩一边工作两个星期也没有人管。我已经送往好几轮同事了,出版行业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夕阳产业,也不敢想这个工作能持续到哪一年,反正就珍惜当下。我觉得我的工作压力不大,但压力主要来源于这个工作的不确定性。”营销编辑管晓彤则拥有着远程工作带来的灵活性。张墨君和陈添则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她们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间以及各自的人际交往圈均有差异。这种生活状态的多样性,展现了她们根据职业选择、个人偏好以及社会期待来塑造和谐生活状态的人生智慧,从而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状态。黄晓丹指出,四位校友分享了四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是能否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是工作中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松紧之分;第三是当我们获得了一个职业之后,要面对家庭和所在的社会施加的期待和压力。不同职业的个体对这些期待和要求的回应限度也是不同的。此外,不同的工作,对个体的互动合作能力要求也不同。这给同学们未来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规划之航,岸之寻觅:

如何在学生时代规划未来?


在探讨“学生时代的职业规划以及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话题时,嘉宾们分享了她们的心路历程。张思梦坦言:“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觉得成为高中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来保研继续深造,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管晓彤则分享了她的故事:“我上学时就梦想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创造性工作。我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去考公务员,毕业后遵从内心的选择,决定留在北京,向出版公司投简历,发现这份工作确实符合我的期待。”“我最初的规划是读博,然后成为大学老师。后来面临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无锡的国际学校,另一个是全国知名的民办本科院校。老师建议我去实地看看,最后做出了现在的决定。”张墨君讲述了她的求职经验。

黄晓丹总结道:“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越早越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就能少走弯路。晓彤在找工作时展现了她的兴趣和沟通能力。墨君通过实地考察做出了她的选择。陈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求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失败,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黄晓丹老师指出,“同学们在选择自己未来工作的时候,除了考虑工作本身的胜任性、价值感之外,可能还要考虑这个工作对生活构成的影响。有些人觉得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同一种状态,有些人就不希望在工作之外再保持工作状态的样子,所以这个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我们今天的题目就叫做不同的人要游向不同的岸。我们想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思考的方式,没有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合适的工作。你们自己的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有很大的对应的关系。”




互动问答


一、想请教下各位优秀校友,工作地为什么选择无锡?

在讨论中谈及工作地选择问题,嘉宾们分享了她们与无锡城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她们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她们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思考。张墨君说无锡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我觉得家乡是一个人脉大于个人努力的地方,而在无锡,个人的努力会被看到并得到认可。”陈添则表示她更喜欢江南的文化气质。我喜欢江南的风土人情,它让我学会了温柔。在人生的各种低谷期,在我觉得不开心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陌生的无锡人,他给我的那种友好,那种关怀,让我想起来总是觉得很感动,无锡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张思梦则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给出了她的答案。“我在江南生活了七年,我的人脉关系和沟通方式都是在这里塑造的。在慢慢扎根到无锡的过程当中,可能会觉得自己更适合留在江南。”


二、想问下墨君老师,贵校国际部的老师的专业背景有哪些,我们是否符合要求?

同学们在求职中可能需要先了解这个学校,具体的招聘要求,不同学校课程可能不太一样。有些学校不是所有科目都开,但是正常来讲,我们学校不同科目老师都在招聘,学物理也可以当物理老师,学生物可以当生物老师,化学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美术老师也有的。我们老师们的学校、专业背景较为多样,老师们教授的每个课程也不一样。授课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经济等通识课程科目,英语是较为重要的科目,学校有教语法的、教英美文学的、教英美史的英语老师。这些科目都是有的,只是授课的方式有区别,国际部是大学预科的性质,跟普通高中的教材和教法不同。但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说,对于教师的英语要求会更高一点,除语文外,例如数学等其他的科目,国际部是要求双语教学的。






“良师益言”是人文学院为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生涯规划、心理调适等方面困惑而打造的师生互动、校友访谈、朋辈交流平台。本次活动以“不同的人,游向不同的岸”为主题,为同学们的生涯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只有当我们亲眼目睹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找到前进的方向。秉承“知行合一,以人育人”的理念,下一步,“良师益言”将继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注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发挥学生反馈在内容建设和优化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师生交流平台。


同学感想


这次良师益言活动最打动我的点就是“不同的人要游向不同的岸”这个主题。我一直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岸”,在就业方面总是陷入内耗,甚至开始“探索倦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颇多,体会最深的三点:一是要多尝试,在试错成本还比较低的学生时期,多行动、多实习、多体验,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岗位;二是是迎接自己的无限可能性,不用强求第一份职业就是永久的,边体会、边成长、边探索,都是可以的。三是永远不要丧失“找到喜欢的工作”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让自己有价值感的工作。

——23教育学硕于菁源


本次良师益言活动使我对生涯规划与就业目标有了新的认知:职业选择不应该是盲目的,别人的就业选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特长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要开阔自己的就业视野,探索多元化的职业道路,提升个人的硬实力是关键,这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3中文硕徐赛男


黄老师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选择哪条道路,只要心中有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而四位校友的分享,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尽管工作内容大相径庭,但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这种热爱,让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生涯选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潜在能力,关键如何将它们转化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无论是哪个行业,都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生涯选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热爱与敬业的重要性。

——汉师2302 刘畅


黄晓丹老师和校友们的分享,让我认识到工作有很多新样态,也能承载更多的意义。工作并非如我所想的那样单调与雷同,相反,她们在工作中建构了自己的意义,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启发我有意识地体验尝试多样的工作,寻找那些能够带给我胜任感、价值感、新鲜感和自由度的职业。

——小教2301 叶欣怡


黄晓丹老师及其优秀研究生们的分享,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生涯选择并非易事,但他们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有热爱相伴,便能无畏前行。同时,我也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他们都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此次活动,不仅让我对生涯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让我明白了热爱与敬业的真谛。未来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感谢良师益言活动,让我收获了成长与启迪。

——汉师2302 曹影州


生涯选择曾是我心中的一道难题。但如今,我明白选择并非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热爱,是驱动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无论是投身教育,还是扎根其他行业,只要心中有爱,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四位研究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对工作的敬业和专注。此次活动,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深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汉师2302 刘沅



【关注微语人文 获取更多精彩】

-END-

文稿来源:王嘉怡、廖容

图片来源:刘畅、严瑾

本期编辑:吕依蔓

责任编辑:李心妍

审核:王金星、徐璐

觉得不错,就请点亮【赞】和【在看】吧

微语人文
【 知行合一 · 以人育人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