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落地难原因及制度落地执行的“四方法、三保障”

文摘   2025-01-09 17:22   北京  

前一阶段我们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企业如何做好规章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文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但是也有一名读者给我们公众号的后台留言说:“头重脚轻,制度关键在执行,前面写了一堆,重要的可能是没有实践经验,几乎啥也没有写!”。

这个读者说到了规章制度管理的痛点,但是我们每篇专题文章都有自己的使命,制度落地确实很关键,也是很多企业制度管理的痛点,但是再重要他也是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这样一篇文章中用很多笔墨介绍制度落地的方式方法,未免也会写的“头轻脚重”了。

当然我们也理解这位读者的关注点,也理解企业在制度落地执行中的痛点,今天我们专门开一篇专题文章介绍一下规章制度落地管理的一些想法与经验,也希望给我们提出意见的读者看到我们的这篇文章。

一、规章制度落地困难的原因

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确实是规章制度管理中的难点,大多数企业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要想提出规章制度难以落地执行的具体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的分析规章制度落地难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1、规章制度在企业中落地执行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案例,我们在为数家企业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与落地实施辅导的项目中,就规章制度落地执行情况开展了较大范围的不记名问卷调查。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在本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

从这个问题的问卷调研结果可以看到,被调查员工只有一半认为公司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另外一半被调查者则认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当被问到自己岗位相关的制度自己能否有效执行时,这个数据则显得更不乐观,只有41%的参与调查的员工认为在自己的工作中严格遵守了制度。从参与调研分析的员工更加熟悉自身业务的客观情况来看,后一种情况更具备有效的说服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数据是一家管理较为严格的工业企业,而在其他一些服务类企业(如地产公司)中,相关的调研数据还会更加差强人意。说明在企业中,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明显不乐观,这也恰恰证明了落地执行是规章制度管理中的难点这一显像的事实。

2、规章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的原因

我们又继续对规章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的原因进行了大范围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在开始时我们通过多家企业的访谈结论经验,以及在本企业中的前期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来规章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的多个可能原因,然后再将这些可能性原因通过封闭式问题做成了选项,可以得出以下的结果。

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来,“规章制度自身的编写质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符合企业实际的业务运营情况”,“制度规定不具体无法执行”是最主要的原因。而规章制度不能与考核相关联,考核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制度难以执行,分别排在了第三位与第四位。

3、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规章制度不能严格落地执行

从以上相关调研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了规章制度的质量、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领导人不以身作则带来例外情况,都是规章制度难以落地执行的关键问题。如果我们首先不考虑规章制度的编制质量问题,我们假设规章制度的质量能够符合企业管理要求,那么结合我们通过其他渠道分析的情况,得出几个制度落地执行难题的具体原因。

1)员工根本不知道规章制度的存在:很多员工在工作中喜欢根据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来做事情,完全把规章制度的要求放在一边,首先是因为他可能根本不知道具体规章制度的存在,没有人通过有效的途径通知他,在某项工作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制度标准。

2)制度颁布后没有开展有效的培训:即便是制度发下来了,但是制度编制与发布的部门并没有针对该制度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一些员工或者因为知识有限、或者因为主观意识,并不能也不肯认真自学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即便是开展了制度培训,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确定被培训的员工已经听懂并且掌握了制度的具体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执行也难得落到实处。

3)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规章制度管理的范畴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果工作上不出瑕疵,制度管理人员很难准确判断员工作业是否严格遵守了制度要求,久而久之就给员工造成了一种制度执行与否对工作结果并不显著影响的错觉假象,减弱了员工执行制度标准的主观意识。

4)对违反制度者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对于制度的落地管理属于程序型管理,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未能执行制度,但是工作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失误,很多企业就倾向于不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惩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公司领导,由于各种原因自身就不愿意遵守制度,成为违反制度的带头人,法不责众的情况造成违反制度并没有给员工带来什么损失,这样就加重了员工违反制度的心理倾向,遵守制度的约束就慢慢消失了。

二、规章制度落地的“四种方法”与“三个保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规章制度难以落地执行、落地执行难的问题来自于很多方面,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监督考核奖惩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根据制度落地执行难的原因来具体分析,总结归纳出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的四种方法和三个保障。

(一)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的四种方法

1、确保员工能够方便获得所需要的制度

如果要想员工执行制度,首先得让他们手中有需要的制度,如果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制度,那让他们去执行什么呢?在传统的规章制度管理中,往往制度编制发布以后,会通过红头文件发到各个部门手中,部门秘书接到带有制度附件的红头文件后交给部门负责人签署确认,然后就进入到文件的保管与存档阶段。

也就是说,只有部门秘书和部门领导知道制度发布这件事了,在这个基础上,大多数部门并不会具体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制度学习,真正需要制度来指导工作的员工不知道有这个制度,手头也拿不到这个制度,最多的方式是领导口头传达一下制度的精神与重要内容。因此制度颁布实施后,员工能否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制度,是制度能否落实的关键问题。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文件管理电子化的实现,这个问题已经部分的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人为的控制员工获得制度的范围,但是这种人为的控制又经常会出现管理偏差,使部分需要制度的员工无法得到制度,造成了制度的可获得性无法保证。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建设一种便捷的规章制度搜索方式,使需要制度的员工能够准确及时的获取制度,也能使制度颁布后及时准确的传递到该制度约束和指导的员工手中,这才是使制度能够落地执行的首要基础。

2、通过培训与宣贯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制度

即便员工能够随时获得所需要的制度,但是由于客观知识认知与主观意愿的问题,仍然难以保证员工能够理解制度、掌握制度,并熟练的遵守与使用制度。因此,制度颁布后的宣贯与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很多企业中,制度颁布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持续性的宣贯与培训体系,自认为只要制度发下去了,员工自然会理解、会自动执行。即便是已经开展了一些制度的培训与宣贯,也只是走马观花的走了一次程序,并未能确保参与培训的员工是否掌握了制度,了解制度的精髓。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培训后的考核与检验,制度管理部门并不能准确的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掌握情况,未来员工执行制度的能力与意愿自然而然的也无法得到保证。

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会在制度颁布后同时在公司的培训与学习网站上发布电子文本,这些在内部培训网络上发布的制度能够准确的找到需要该制度的岗位人员,通过员工个人账号要求与掌握该员工是否学习了该制度,并且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该制度的考核题目,要求员工线上参与制度培训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员工才算完成了制度的培训与宣贯工作。

3、通过穿行测试的方法,评估制度落地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内控体系执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同样适用于制度体系落地执行情况的测试评估。

穿行测试是选取一个具体的管理事项,提取出对这个管理事项对应的管理制度,并从制度中提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关键节点、管理要求,然后派测试组到实际工作中去验证相关的人员是否严格的按照制度要求的规定来开展工作。

穿行测试需要获取相关的证据,也就是说员工自称执行制度了,但是执行制度是否留存了相关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报表、签字、文件、报告等等,由于制度中还存在流程的顺序问题,所以不仅仅要验证制度执行是否留存了证据,还要验证这些证据是否按照流程制度中规定的顺序,如果没有按照制度要求留存证据,或者证据的顺序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认定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穿行测试要选取一定的周期,比如两个月,这个周期要能够覆盖该制度管理范围的一整个闭环管理过程,确保测试结论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具体方法我们就不再详述,可以参考内控体系评价或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具体方法。

4、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定期调查评估

企业应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调查评估,评价企业制度落地执行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制度执行评估除采取上述的穿行测试的方法,还应该适当采取访谈问卷的方式,调查颁布施行的制度是否符合工作现状,员工能否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如果不能执行请员工谈谈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制度编写质量问题、还是因为习惯问题、还是因为不执行也没什么后果的问题。

当然,访谈问卷的方式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应该尽量通过第三方咨询机构来开展,这样也会更加客观,获得更真实的数据与观点。评估结束后应该编制正式的制度体系评估报告,给出评估结论的同时也要分析具体的原因,为下一阶段的制度执行措施的改进提供依据。

(二)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的“三个保障”

规章制度的落地执行,还要依赖于相关的保障措施,根据中天华溥之前的咨询经验,我们提出来制度落地执行的三个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在企业内部具有极大的严肃性,未来企业内部的纠纷、奖惩、责任追究都要依赖于制度发挥作用,因此制度的颁布、制度的执行都需要正式的组织保障,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组织保障,才使制度落地执行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篇幅比较长,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想对规章制度的组织保障环节展开详细介绍,我们只简单的提出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的组织保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1)公司一把手

我们之所以用这么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掌握每个企业权力的岗位并不是固定的,有的是董事长、有的是总经理、有的是党委书记,还有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在企业中并没有直接的身份,所以我们用“一把手”来代替在企业中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员。用一句话来总结,公司一把手对制度执行的重视是规章制度落地的关键,因此我们的规章制度管理一定要得到公司一把手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领导。

2)制度管理部门

随着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受到重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专门统筹负责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当然也包括对规章制度落地执行的管理监督。

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随时检核所颁布制度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督促制度主责部门开展制度宣贯与培训、监督制度的执行考核并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评估,通过这种制度管理的统筹工作确保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而缺乏相应制度管理部门的企业,则在制度管理上就会缺乏相应的人手与力量,往往难以保障规章制度管理的工作顺畅不间断。

3)制度主责部门

虽然规章制度都是公司统一颁布,并不属于某个部门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每个专业职能部门对制度专项管理事项更熟悉,因此相关制度的计划、建设与起草工作都是由相关专业部门开展推进的。

制度主责部门在制度颁布后,应根据公司制度管理部门的要求,随时开展制度的宣贯与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随时获取、理解、掌握制度,确保获取制度落地执行的基本条件。

2、激励保障

规章制度管理的激励保障主要是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考核工作中,对不执行制度要求、违反制度要求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纳入到绩效考核结果,并与员工工资、奖金、晋升挂钩的一种措施。

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应该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也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奖惩,迅速的让新颁布的制度要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种行为习惯,一旦这种行为习惯固化以后,就可以在绩效考核维度与权重中逐渐的减少或者取消这种考核。也就是说,规章制度执行考核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固化行为为主,不应该以考核扣分为主。

3、文化保障

当我们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按照制度办事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个员工的习惯性行为,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保障了。文化保障是依赖于企业一把手的要求、更依赖于一把手与企业高层的表率,如果我们的领导带头不遵守制度、带头破坏制度,那么员工执行制度就缺少了文化保障。

注:由于文章有点过长,最后三项保障措施我们不希望在本文中详细展开,如果再出现上次那个读者的类似要求,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就此问题详细展开介绍。

中天华溥管理视野
中天华溥管理咨询公司以北京大学光华MBA为基础,在“为己身、也为他人”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先后为上百家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企业战略、集团管控、风险内控、人力资源等咨询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更多咨询服务信息请登录www.cn-huapu.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