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中国白垩纪粉砂岩崩解特性的影响

文摘   2024-10-16 00:33   湖北  
智利  
干湿循环对白垩纪粉砂岩的崩解效应  /MetaGeo

APA 格式引文:

Zhu, S., Wu, L., Zuo, Q., Jia, L., Liu, G., & Pan, D. (2024). Influence of wet–dry cycles on the dis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etaceous siltstone,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57(4). https://doi.org/10.1144/qjegh2024-029


研究亮点


 干湿循环加速粉砂岩崩解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白垩纪粉砂岩逐渐发生崩解,从大块碎裂成小块,且表面裂隙不断扩展,说明湿干交替环境显著加速了岩石的崩解过程。


 微观结构变化导致崩解:干湿循环对粉砂岩的微观结构造成了显著影响,包括裂隙和孔隙的增多,这些结构性变化进一步导致岩石的整体性丧失,增强了其崩解特性。


 矿物溶解损失加剧结构弱化:通过溶液离子浓度测试,发现矿物质在干湿循环过程中持续溶解,尤其是钙和钠等离子浓度显著增加,表明矿物溶解损失导致了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减弱,加速了崩解


 崩解参数多样性分析:研究通过多种崩解参数(如崩解比、崩解抗力指数和颗粒分布熵等)对粉砂岩崩解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各参数能够从不同角度揭示岩石崩解的具体特征,为多层次评估崩解行为提供了参考


 工程控制建议:文章建议从排水与隔热角度对粉砂岩进行工程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延缓崩解过程。具体包括在坡顶设排水沟、在坡面钻排水孔、覆盖防晒网和绿化护坡,以减少岩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保持坡体稳定性



编者按:本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动态的地质环境——干湿循环对粉砂岩崩解的影响。作者通过干湿循环实验、微观结构分析和矿物溶解测试,剖析了白垩纪粉砂岩如何在湿干交替条件下逐步崩解。文章揭示了裂隙扩展、矿物溶解等一系列微观变化如何在外力驱动下逐步破坏岩体的整体性,形成了崩解的链式反应


此外,作者为工程防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及时排水、设置隔热网、进行绿化等措施,这些建议看似简单,却是基于深层崩解机制的实践之道。这样一篇研究不仅扩展了我们对粉砂岩崩解机制的理解,也提醒我们面对地质灾害时,微观细节往往是解决宏观问题的关键。


这篇文章不仅给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让我们看到,在长期自然作用力面前,哪怕是坚硬的岩石也会逐渐失去稳定性。这就是地质研究的魅力:揭示在宏大地质循环中微小而持续的力量


摘要:白垩纪粉砂岩广泛分布于宜昌地区,属于一种软岩,具有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和崩解的特性。为更好地理解干湿循环对白垩纪粉砂岩崩解特性及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岩石崩解实验。实验包括样本的微观结构分析和溶液离子浓度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白垩纪粉砂岩逐渐破裂并崩解,较大的碎片逐渐转化为较小的颗粒。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连续的干湿循环改变了样本的微观结构,导致新的微裂隙和孔隙的形成。溶液离子浓度测试结果显示,在样本浸泡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矿物溶解损失。此外,对多种崩解参数的比较分析表明,每个指标侧重于白垩纪粉砂岩崩解特性的不同方面。因此,采用多重指标方法可以从多角度对白垩纪粉砂岩的崩解特性进行验证和评估。


最后,基于实验结果,文章对干湿循环条件下白垩纪粉砂岩的崩解机制进行了简要描述和总结,并结合其崩解机制,从防水和隔热的角度提出了工程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及时排水和减少热接触,以供参考


背景:基于宜昌地区广泛分布的白垩纪粉砂岩,分析其在湿干交替环境下的崩解特性。宜昌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加上粉砂岩本身的低强度和易崩解特性,长期的干湿循环导致岩石崩解,对坡体稳定性构成威胁。研究试图揭示干湿循环对白垩纪粉砂岩微观结构和矿物溶解的影响,以解释崩解机制并为岩体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问题:核心科学问题在于阐明干湿循环对白垩纪粉砂岩崩解行为和微观机制的影响。研究聚焦于干湿循环如何促成岩石微观结构变化、裂隙扩展、矿物溶解等过程,进而引发宏观崩解。粉砂岩的崩解不仅涉及物理破裂,还与干湿循环中的化学溶解过程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在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通过一系列干湿循环实验,结合微观结构分析和溶液离子浓度测试,对粉砂岩崩解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估。实验首先对样本进行干湿循环处理,并使用显微镜观测微观结构的变化。此外,溶液离子浓度测试用于评估矿物的溶解损失。实验还引入了多种崩解指标(如崩解抗力指数、颗粒分布熵等)进行定量分析。多参数比较分析为评估干湿循环下粉砂岩的多重崩解特性提供了新思路

结果解读研究发现,干湿循环导致粉砂岩的微观裂隙和孔隙显著增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崩解特征愈发明显。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裂隙和孔隙的产生以及原有裂隙的扩展,最终导致样本结构完整性的丧失。同时,溶液离子测试表明,钙、钠等矿物在干湿循环中发生了明显的溶解损失,这一过程进一步削弱了颗粒间的粘结力,加速了崩解。各种崩解参数的变化曲线也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粉砂岩的崩解速度显著提高,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结论评析白垩纪粉砂岩在干湿循环下的崩解是一个累积且不可逆的过程,其主要控制因素包括裂隙扩展、矿物溶解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研究强调了干湿循环在粉砂岩崩解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从排水与隔热角度对粉砂岩实施工程控制的建议,如设置排水沟、安装隔热网和种植护坡植物。这些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延缓粉砂岩的崩解进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图文赏析:


图.  (a) 岩石样品在中国的采集地点。(b) 岩石崩解引起的不稳定边坡和 (c) 实验室测试中使用的原始岩石样品。


图.  样品在 (a) 两次、(b) 三次、(c) 四次和 (d) 八次干湿循环后的崩解情况。


要点问答

 
Questions & Answers




█ 干湿循环对白垩纪粉砂岩的崩解机制有何具体影响

干湿循环对粉砂岩的崩解机制影响深远。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粉砂岩的微观结构出现了裂隙扩展、孔隙增多等现象,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颗粒间粘结力减弱,逐渐加速了岩石的崩解过程。尤其是在循环后期,矿物溶解进一步削弱了岩石的整体强度,最终促成了大块碎裂成小块的过程。

研究如何评估粉砂岩在干湿循环下的崩解特性

研究采用了多种崩解指标来量化和评估粉砂岩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抗力指数、颗粒分布熵等。这些参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粉砂岩的崩解程度、颗粒大小分布等特性,通过这些多参数的综合比较,研究能更全面地刻画粉砂岩在干湿循环下的崩解行为,为后续工程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 在工程控制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粉砂岩的崩解

文章建议在粉砂岩易崩解的坡体上设置排水系统,以减少水分渗入。同时,通过铺设隔热网或种植绿化植被来减少岩体的温度波动,避免因热胀冷缩加剧岩石的裂隙扩展。通过从排水和隔热两个角度控制环境因素,可有效减缓粉砂岩的崩解速度,提升坡体稳定性



原文请查阅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  扫描二维码获取原文  ↑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44/qjegh2024-029


多信息请查阅QJEGH期刊主页:

↑  扫描二维码直达QJEGH主页  ↑
QJEGH期刊主页链接:https://www.lyellcollection.org/journal/qjegh








文案:刘晓
编辑:刘晓



-往期回顾-


综合


 QJEGH主编专访:Cherith Moses教授谈分享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 QJEGH亮点文章 | 社论2024
■ QJEGH亮点文章 | 社论2023
■ QJEGH亮点文章 | 第21届Glossop讲座:工程地质学与地球科学时间机器
■ 为什么岩体分级系统的未来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经验
■ 用于大型基础设施选址的工程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EGSCEI)
■ "QJEGH" 期刊对滑坡知识半个世纪的贡献
■ 陈祖煜:中国滑坡研究——21世纪初的地质灾害概述
■ 证据线方法:应对工程地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 山体滑坡风险评估:向决策者传达不确定性的挑战
■ 关于“滑坡风险评估:向决策者传达不确定性的挑战”的讨论
■ 2023 年John Mitchell讲座:泥石流带来的道路设施、社会经济和死亡风险
■ 城市滑坡的世纪变迁:改变河岸景观的遗存与后果



专题


■ 开放征文(Thematic Collections):迈向最先进的边坡和滑坡分析:从稳定性到可靠性,再到韧性
■ 专题论文集(Thematic Collections):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可持续性
■ 专题论文集(Thematic Collections):用于地球和其他行星现场调查的遥感技术
■ 专题征文(Thematic Collections):人类世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专题征文(Thematic Collections):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生产、储存和供应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专题论文集(Thematic Collections):砂岩水文地质(Hydrogeology of Sandstone)
 专题论文集(Thematic Collections):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中的气候变化和韧性




主题讲座


■ 第12届Glossop讲座:对黏土残余强度的思考,兼论层理控制的滑坡
■ 第18届Glossop讲座:地面变异与风险:我们的脚下是如何变得“出乎意料”的?
■ 第21届Glossop讲座:工程地质学与地球科学时间机器
■ 2023 年John Mitchell讲座:泥石流带来的道路设施、社会经济和死亡风险




  2023-2024年(第56-57卷)


■ QJEGH 目录:2024年第3期(Volume 57, Issue 3, August 2024)

■ QJEGH 目录:2024年第2期(Volume 57, Issue 2, May 2024)

■ QJEGH 目录:2024年第1期(Volume 57, Issue 1, February 2024)
■ QJEGH 目录:2023年第1期(Volume 56, Issue 1, February 2023)
■ QJEGH 目录:2023年第2期(Volume 56, Issue 2, May 2023)
■ QJEGH 目录:2023年第3期(Volume 56, Issue 3, August 2023)
■ QJEGH 目录:2023年第4期(Volume 56, Issue 4, November 2023)



-END-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为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领域的学术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地质灾害和地质韧性等方面的科研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