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倡导、立即行动】2024年世界抗菌药物认识周

文摘   2024-11-21 11:19   河北  

教育 倡导 立即行动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知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自2015年开始,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并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今年(2024年11月18日-24日)活动的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更加了解抗微生物药物,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炎症反应不仅仅包括感染炎症,还包括跌打损伤、过敏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炎症。通常把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消炎药,因此抗菌药物并不等于消炎药。

误区二:抗菌药物=感冒药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基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对感冒并无治疗作用。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

误区三:细菌感染了,抗菌药物随便吃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抗菌谱、适应症。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因、感染部位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误区四:新药、贵药一定效果更好

抗菌药物用好的关键在于其对微生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可以说明哪种抗菌药物对致病菌更有效,即使老药也一样可以立“新功 ”。

误区五:不规律使用抗菌药物

(1)随意换药。可能会换成对自身感染病原菌没有作用的药物,造成治疗无效。

(2)因害怕不良反应等原因急于停药。易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低,或疗程过短,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反而产生细菌耐药性。

(3)因效果不理想,随意加量。易导致药物过量,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抗微生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也即抗感染药物,即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别: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

抗微生物药物

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及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抗菌药物

名字带“-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等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抗病毒药物

名字带“-韦”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抗真菌药物

名字带“-康唑”“-芬净”的药物,如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

抗寄生虫药

如阿苯达唑(驱虫药)、氯喹(抗疟药)等。









预防抗微生物药耐药性,我们该如何做?








不随意自行购买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
不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时才有效,例如90%的感冒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并无作用,因此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抗菌药物。
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擅自加量、减量、换药或停药。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感染。
加强锻炼,增强体魄与免疫力,从源头减少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人流密集的场合,应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不随意给动物、家禽等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应丢于有害垃圾桶。



(内容来源于网络)


安平县中医医院
弘扬中医药国粹 传承中医药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