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贷愿贷敢贷”为小微融资快速直达夯基筑底

财富   2024-11-18 17:21   北京  

一项全新的融资协调机制,与一揽子增量扶持政策同频共振,汇聚起促进经济回稳向好的合力。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启动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然从“纸上”落到“地面”,加之前期优化无还本续贷与修订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着力推动银行机构真正做到“善贷”“愿贷”“敢贷”,为稳就业、保民生发挥关键作用的小微企业带来融资新机遇、发展新活力。

信贷直达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占据中国市场主体90%的小微企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技术变革推陈出新,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针对性解决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喊“渴”、银行喊“难”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从供需两端发力,解决信贷投放堵点卡点。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的工作机制。10月14日,在介绍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围绕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谁来做、怎么做、达成什么目标”进行了详细介绍。10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由此,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快速从纸面落到地面,直指“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四川、山东、重庆、厦门、上海等全国多地金融监管机构已建立工作专班,多家大型银行、城商行、农商银行已宣布在内部组建专项工作组,且已有多家银行根据“推荐清单”落地此项机制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从区县工作专班“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的工作模式可以看出,机制为银企需求对接铺设了“高速通道”,直达、协同和高效则是其突出特征和优势。
打破“信息不对称”,信贷直达小微企业。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区县工作专班将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直接节省了银企前期对接环节。“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瑕疵,银行往往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或有效担保,增加企业融资中间环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庚南指出。信息不对称一度是困扰银企双方的一个“死结”,搭建机制平台大大节约了小微企业中间成本和银行信息收集成本,为小微企业融资打开减负空间。
缓解“信用不充分”,多方协同降低融资门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对接形成政策协同的乘数效应。地方工作专班的组建,强调细化各委办局、区县政府、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等各方责任,完善联合保障机制,共同帮助企业排除困难。大连监管局指出,要用好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基金、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资金,推进涉企信息共享应用,探索制定辖内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高效办贷指引,在政策、资源、数据、流程等方面夯实保障。
解决“审批不高效”,提升小微信贷办理速度。“1个月内决定是否授信”是此项机制对银行提出的明确要求。区县工作专班帮助银行把好第一道关,银行更要加快对接与办理速度。一位东部地区农商银行公司部人士告诉记者,“从专班组建到资金到位,花费的时间很短。我们与有关部门主动交流,第一时间对列入‘推荐清单’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结合审贷授信条件,‘一企一策’形成解决方案,及时作出授信决策。”

组合发力

抓好善贷、愿贷、敢贷关键点

除了牵头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还出台了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完善尽职免责工作机制等多项助企纾困举措,抓好善贷、愿贷、敢贷关键点,着力推动银行更好发挥中小微企业融资“主力军”作用。
优化无还本续贷,创造小微融资“缓冲带”。2014年,原银监会就发布了小微企业续贷政策,明确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可以申请续贷,降低小微企业“过桥资本”。2022年,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续贷工作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进一步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了覆盖对象范围,明确了贷款产品与业务流程以及风险分类标准,不仅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避免资金链断裂的“缓冲带”,还有效减轻了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增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意愿。
在政策的引领下,多地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迅速行动起来,助力企业融资无缝周转。例如,厦门金融监管局提出做好无还本续贷业务与厦门市应急还贷资金的有效衔接和相互补充,逐步提高续贷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比重。重庆农商银行按照新政及时调整了续贷办理条件,将适用对象进一步扩大到了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符合条件的还可通过企业网银或手机银行线上办理“自助续贷”。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给小微信贷从业者开出“定心丸”。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对2016年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作了进一步修订,针对适用对象、免责追责情形、工作机制和政策落实等方面加以规范,解除基层信贷人员敢贷、愿贷的后顾之忧。新规显著的调整在于适用对象的扩大,涵盖了小型微型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李庚南告诉记者,“新修订的尽职免责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问责’的原则导向,切实增强了尽职免责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实操性,有助于推动尽职免责机制在普惠信贷领域的真正落地。”
建设融资服务平台,打造融资信用信息共享“窗口”。近年来,监管层着力加强对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的引导推动,架好资金融通的“信息金桥”,以此为重要抓手,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善贷、愿贷、敢贷长效机制。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推广“信易贷”融资。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服务质效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和统一管理。记者还注意到,2024年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推出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平台将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优质信用档案,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在相关部门的持续引领推动下,更流畅的金融活水进一步激发了小微经营主体的活力,诸多丰富多元的特色小微融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例如既有政府搭建的具备综合金融撮合功能的银企融资智慧平台“贵州金服平台”“常德金融超市”,也有依据地区经济环境、小微企业特点探索打造的“台州模式”“常农商微贷模式”等,还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数字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探索。

协同落实

政银监联动为小微融资铺设高速路

建机制、组专班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经从纸面落到地面。在持续推进过程中,各地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应加强与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的协同会商,在走访调查、信贷审批、定价政策、尽职免责等方面不断优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为小微企业融资铺平道路。
在监管层面,突出差异化精准监管。对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而言,完成专班组建后,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实施办法。“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还应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效率,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根据不同情况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降低不合理的监管成本。同时,监管部门应持续开展对银行机构的督导,通过现场检查、窗口指导、内部座谈等方式,倒逼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无还本各环节尽职情形的基本认定标准,通过明确尽职、免责边界问题,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
记者注意到,金融监管总局近期也表示,在依法监管、全面监管的前提下,对于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的一般性、操作性风险,会更多采取政策指导、风险提示、督促整改等柔性包容的监管措施,寓监管于服务,让监管更有温度,提高金融机构落实助企帮扶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银行机构层面,着力做实“善贷愿贷敢贷”。银行机构作为信贷投放的主体,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而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深耕区域市场,最贴近基层、最了解小微企业,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具有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的天然基因和渠道优势,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信贷投放能力建设,善于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善贷”,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愿贷”,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做到“敢贷”。
——发挥与地方政府合作紧密的优势,快速响应和对接区县专班,与政府合作建立融资对接后评估机制,提升协同效率。在内部建立合理制度绩效考评政策、制定实施操作性强的尽职免责细则,激发信贷人员服务小微主动性的同时,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朱太辉认为,为提升小微信贷服务和续贷服务的内生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采取‘广撒网、细捕鱼’的策略,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融合发展等,提升信贷决策和定价的精细化程度,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收益-成本-风险’平衡,可持续地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提升自身在小微信贷领域的竞争力,守好稳健经营“生命线”,“农村中小银行还要利用货币供给环境宽松的条件,加快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条件。”李庚南告诉记者。敢贷、愿贷的基础是“能贷”,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将增强农村中小银行风险抵御和服务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信贷投放堵点卡点,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使信贷资金直达基层,朝着真正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米”目标持续奋进。

本刊记者 吴玲


往期推荐


“一户一策”服务,放大“白名单”效应



一银行迎重要人事变动!


编辑:陈珂颖、刘思雯;审校:王峥、王玺;审核:王文珠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权威、深度、专业、准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