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脂肪、腹肌和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关系: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横断面分析|健心知著
文摘
教育
2024-07-10 07:31
北京
健心知著
内脏脂肪、腹肌和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关系: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横断面分析
刘健、张礼潜、范朋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冠状动脉钙化(CAC)为常见的冠脉病变类型之一,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揭示了身体质量指数(BMI)与CAC之间存在的显著关联性,但当前对身体脂肪分布情况与CAC间的关系仍知之甚少。
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为一项多中心纵向研究。本研究使用来自MESA的数据,对腹部CT衍生的脂肪和肌肉面积和密度测量与CAC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本文于2024年2月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
在1974名随机选择的、既往无冠心病的、接受了腹部CT扫描且对结果图像进行了腹部身体成分检查的MESA参与者中,使用6张横跨L2至L5的横断面切片,经由医学成像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软件确定腹部肌肉和脂肪组成。使用CT胸部扫描获得CAC评分,使用Agatston法和空间加权钙(SWCS)进行评分计算。采用多变量线性和逻辑回归分析来评估腹部内脏脂肪、肌肉面积和密度与CAC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共有1089名研究参与者的CAC Agatston评分>0,其中CAC平均分为310分,SWCS平均分为420分。根据Agatston评分中CAC存在(CAC >0)或不存在(CAC = 0)对患者进行分层。在完全调整模型中,内脏脂肪面积每增加10平方厘米,CAC>0的可能性增加0.60% (p <0.001)(表1、表2)。
表1:内脏脂肪和腹肌面积与冠状动脉钙化存在(CAC >0)的关系
表2:内脏脂肪、腹肌面积和空间加权冠状动脉钙评分(SWCS)的关系
对于内脏脂肪密度,每增加1 Hu单位(脂质致密脂肪组织减少),CAC评分>0的可能性降低0.29% (p <0.05)。在未调整模型中,腹肌面积与CAC >0显著相关(p <0.05),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该关系不显著。腹肌密度与CAC >0无显著关系,腹肌和内脏脂肪密度也与SWCS评分无显著相关。
表3:内脏脂肪密度、腹肌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存在(CAC>0)的关系
表4:内脏脂肪密度、腹肌密度与空间加权冠状动脉钙化评分(SWCS)的关系
内脏脂肪与CAC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腹部内脏脂肪的面积和脂质密度越大,患CAC的可能性越大。而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反,腹肌面积或密度与CAC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展了现有文献,表明除内脏脂肪面积外,内脏脂肪密度也是CA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揭示了开展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分析何种身体成分在评估心脏代谢健康方面具有最高准确性的必要性。此外,未来的研究也应侧重于介入研究,以确定通过生活方式或其他因素改变身体成分是否会改变CAC的自然史和冠状动脉斑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