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天空下,蜿蜒的盘山公路,若隐若现的白色风车……当一张张定格马目风车营的照片刷屏社交圈,诸多游客被这童话般的场景所吸引,实地到访寻觅心中的“诗与远方”。以路为媒,联路通景。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的马目宫前村至大桥观景平台道路,被称为“最美风车公路”,在网上火爆出圈。
谁能想到,农村公路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而这在浙江,其实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绍兴山区的平王线,从不乏自驾游爱好者的身影;新昌县象西线水磨岭,更是骑行爱好者的“天堂”;宁波的四明山盘山公路,三连发卡弯让无数“老司机”慕名而来;文成县大峃至南田公路,公路从悬崖峭壁中凿出,蜿蜒于群山,飞越大峡谷,也让无数人为之折服。越来越多的朋友边游玩边感叹:浙江的农村公路,已经进入到next level了!
浙江的这些农村公路为何会频频出圈,人气愈来愈旺?因为这里契合了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心期盼。每一条网红农村公路,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属于自己的美,一眼望去都是“风景”,“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名不虚传,这满足的也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繁华都市里的人,平时越奔波忙碌,就越需要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来治愈自己的劳累。显然,以农村公路为代表的田园山色景观,就扮演着“心灵栖息地”的角色。
不过,光凭“美景”只能留人一时,依托更高品质的体验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才能留人又留心,实现“流量”到“留量”,“网红”到“长红”的转变,便不在话下。浙江这样想,也是这样践行的。
如今,浙江农村公路已经进阶到“2.0”版本,所追求的,不只是“走得了”,更多是“走得好”,也由侧重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善蝶变到了建立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浙江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背后还有一个智慧管理系统,农村公路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智慧化,这对于满足人们需求和提升体验而言,大有助益。
农村公路周边的配套服务,也从不乏“惊喜”。以舟山那条“最美风车公路”为例,其串联起了16个马目风车露营地,流浪咖啡、轻食甜点、特色市集等业态应有尽有,市集里卖的不少都是周边村民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瓜果蔬菜,有村民最多一天卖出900多元,橘子、番薯、青菜都卖光了。自丽水打造“丽水山路”品牌四年来,来丽水自驾越野的车辆近9万辆、车友15.5万多人次,带动农家乐、民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8500余万元。一条条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生态链,在一条条网红农村公路的牵领下,浮现了出来。
浙江的农村公路,是交通出行路、观光旅游路,更是生态发展路。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资源不断被挖掘被盘活,城乡智慧物流得以发展,“浙路助富”应用场景得以开放,“路衍经济”潜能也得以释放。去打卡这些网红农村公路,可以看美景,还有吃有喝有住,人们自然乐此不疲;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旅游服务只会更好。游客和村民双向奔赴,游客越来越多,农村共富越来越稳,形成的是一个 “正向循环”。
浙江这些农村公路 “网红打卡点”是如何养成的?其想实现长红的“密码”又是什么?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四个字。一条条神奇的农村公路,在“人本化”的追求中,治愈和滋育着人心。
文字丨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