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风雨兼程,浙江港口经历了从河埠码头到国际枢纽港的跨越式发展,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列全球前三,港口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借此良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蔡洪接受《中国港口》专访,畅谈浙江港口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港口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请您回顾一下浙江港口取得的不凡成就。
蔡洪:港口是浙江最大的优势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在浙江什么可以搞全国之最、全世界之最,那就是港口”, 他10次前往宁波舟山港调研指导,亲自擘画推动两港一体化发展,亲手授牌成立宁波- 舟山港管理委员会,自此宁波舟山港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浙江港口考察指导,强调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浙江港口取得五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港。经过75年的蓬勃发展,浙江形成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浙北嘉兴港和浙南温州港、台州港为两翼,联动内河港、无水港的“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布局。全省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9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唯一拥有两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双40万吨级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和单体超千万箱级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列全球前三,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量位列全球第四,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排名第八, 其中港口条件排名全球第一,实现了从区域性港口到国际枢纽港的跨越。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外开放作用凸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港航线总数达305条, 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其中集装箱国际航线总数达253条,“一带一路”航线达130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3000列。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报告显示,宁波舟山港“港口连通性指数”位列全球第二。宁波舟山港承担了长江经济带港口外贸运输量的35%、国际航线集装箱量的41%、外贸原油一次调入量的71%、外贸铁矿石一次调入量的38%,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物资运输,成为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硬核”力量。
三是全省沿海港口实现更深层次一体化。宁波舟山港和全省沿海港口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浙江省海港集团、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先后成立,统筹全省港口岸线开发运营资源,推进差异化特色发展、扩大区域协同合作,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四统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率先实现拖轮、理货等港口服务跨港域双向开放。建立核心港区航道锚地共商共建共养共管共享机制,用制度性办法彻底解决了虾峙门渔船碍航“顽疾”。
四是内河码头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全省拥有8个内河港口,其中杭州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均跨入亿吨大港行列,拥有港口泊位2509个、位列全国第二,基本形成“三主五重二十一区”港口空间布局。全省港口拥有专业化泊位980 个,占全部港口泊位的39%,重点建成一批集装箱公用作业区,专业化集装箱泊位达38 个,内河港口结构明显优化;500吨级及以上泊位占泊位总数的32%, 单个泊位通过能力较2020年增长15%。2023年全省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亿t、位列全国第三,集装箱吞吐量183万TEU、同比增长27.5%。
五是多式联运助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海河、海铁、江海等多式联运,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鱼腥脑航道建成通航,万吨级船舶从嘉兴港至宁波舟山港减少绕行距离130km,年降低物流费用3亿元。基本建成浙北三层集装箱主通道,单箱运输成本下降35%。开通海铁联运线路105条,辐射全国16个省66个地级市,内陆无水港增至37个, 中西部地区集装箱到宁波舟山港的运输时间由12天缩短至2天。创新江海直达“运力池”模式, 开创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从沿海直航长江上游重庆的历史先河。上线江海联运平台,船舶进出港时效最高提升97%,在港作业时效最高提升48%,报港平均成本下降70%。
《中国港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浙江省港口是如何探索新质生产力下港口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
蔡洪: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交通与新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是培育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打造“智能感应”自动化智慧化港区。融合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速“2+1”智慧码头建设。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远控桥吊和远控龙门吊集群,推动传统码头转型成为“一脑统领、一网覆盖、一链作业、一区示范”的智慧码头。甬舟码头形成“远控岸桥+ 无人驾驶集卡+ 自动化轨道吊”作业模式,建设低干预率的自动化码头样板。鼠浪湖码头依托全国最大的40万吨级铁矿石中转基地,创新“主岛(鼠浪湖)+ 副岛(岱山)”离岛智能化矿石码头运营模式。
二是构建“四港联动”数字化物流平台。搭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数字枢纽平台,增强数据集聚联通效应,形成国际物流路径全程可视、数据多跨互通、信息公开透明、口岸顺畅便利的高效物流运营服务体系。率先打造数字物流生态圈,积极推进设施联通、标准联接、信息联网、企业联盟、多式联运,以物流数字生态为导向,全面打造海陆空全要素物流数据交互通道。
三是构建“货畅其流”智能生产运营体系。搭建全省沿海港口统一生产业务指挥平台, “船、港、货、航”全要素数字集成,实现跨区域、跨港域资源要素配置。自主研发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n-TOS),实现重要集装箱码头全覆盖。创新研发协同调度智能设备作业的iECS 系统,实现“n-TOS+iECS”双芯系统自主可控。建设散杂货生产管理系统,涵盖散货、件货和液态货物等各种货物形态。港口作业配套系统延伸覆盖引航、拖轮、铁路等业务,形成较为完备的智能生产运营体系。
四是创建“零碳节能”绿色清洁港口。开展核心技术突破运用和示范引领,承担国家科技项目《水运港- 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在穿山港区建设“风、光、储、氢”等多能源融合系统,实现从利用港区自然禀赋供能到多能供需平衡调控,再到多终端综合应用的全面贯通。打造梅山港区低碳示范工程,在梅山港区打造源端清洁化、终端电气化、调控智慧化、基于源网荷储全互动的“三化一全” 综合能源系统,实现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全覆盖、智能加电动集卡和换电站全覆盖、所有泊位岸电全覆盖、港区绿色照明全覆盖。
《中国港口》:宁波舟山港正在从“一流大港” 向“一流强港”迈进,浙江省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蔡洪: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时提出宁波舟山港是“硬核” 力量,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近年来, 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浙江省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一是全面构建强港建设推进体系。浙江省委、省政府将一流强港作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战略性抓手高位推进,成立以省长任组长的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领导小组,建立横跨省级部门和各地市的高层级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领域的重大改革、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制定出台《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和十项牵引性改革》等系列政策文件,构建强港建设的四梁八柱。
二是强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规划“一港、两核、二十区”,支撑打造5个千万箱级港区,持续增强油气、煤炭、矿石等3大亿吨级大宗散货专业化泊位群能力。衢山、马迹山、梅山等港口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六横港区佛渡作业区陆域先行工程完成立项,浙能舟山六横LNG 接收站项目15万吨级配套码头开工建设。
三是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宁波舟山港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从2016年的第23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8位。发布全省航运服务业发展规划,创新建立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业统计监测制度。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四大加油港、成为全球第5 个具备国际船舶LNG加注能力的枢纽港。2023年船供船修船交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其中外轮修理产值达90.5亿元、增长41.5%,约占全国50%、全球近20%,金融保险营收从80 亿元提升至90亿元。
四是强港改革加速全面落地。2023年,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出台《关于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改革的若干意见》,成为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港口改革专项意见。推进港口引航一体化,成立宁波舟山港引航站,培养上岗首批全港型引航员,实现引航品牌、调度平台、资源、管理和集装箱船引航“五统一”。推行海上空港式管理,实现全省港域船舶一次性船位报告、锚地一体化管理、江海联运重点船舶一程式交通组织服务。创新“国际航行船舶一表申报”等国际贸易“一类事” 改革,船舶进出境网上申报串联改并联,数据项由1113个压缩到371个、减少66.7%, 44类70种纸质材料全部取消,办理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2小时。
来源:中国港口
编辑:吴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