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女孩之死:穷人的孩子晚当家

文化   旅游   2024-08-20 09:01   北京  
关注我,一起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最近,一篇《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冲上热搜。
这篇文章讲了一位来自宁夏贫困农村的91年单身女孩,在西安租住的高级单身公寓中孤独去世的故事。她在去世之前拉黑了所有亲人,死亡20天后才被人知道。她本科考入北京的211名校,是家庭和村里的骄傲,但毕业后求职不顺,多次考公考编失败,十年没有工作,最终在出租屋内结束了自己33岁的生命。
从文章中,能看到一些很多人会认为离奇的地方。
1.女孩的学的是会计,毕业十年只考编,不工作,靠家里供养。生前每次吃饭购物,不会超过5块钱,但却租了闹市区装修很好、租金较高的单身公寓,一次付清半年租金。
2.女孩的父母是农民,把非独生女供到北京读书,毕业近十年一直负担没有工作的女儿的生活开销,认为她是全家、全村的希望。但却拒绝为女儿做尸检,从而警方无法判定死因。父亲整理出女儿的一箱遗物,直接扔到了路边的垃圾箱,还准备将她的尸体尽快火化,然后找个地方把骨灰扔了,“就当她没来过吧。”
3.女孩考公多次笔试第一,但最终都没有被录取。女孩从北京的211大学毕业,但是面对上门冒充天然气公司人员的骗子竟然不知所措。
4.女孩在出租房内去世,本应是家属赔偿房东费用。房东非但没有担心对后续房屋出租的影响,而是出于恻隐之心,提出给家属补贴,却仍然不被家属信任,要求在离开派出所前先把钱给了。在经历此遭遇后,还继续给死者家属买了水和面包。
首发这篇文章的账号,已经将文章删除,并声明故事保真。有人以此认为,此文像2018年咪蒙团队那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样,可能是捏造虚构的。后续警方证实了本事件属实。我真希望这件事不是真实的,那至少世间会少一位受难的年轻人。
这事情所反映出的扭曲,其实更为残酷,令人深思。
一个从贫穷山村考出来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是家人和乡亲口中的尖子生。突然到了大城市,看到了同龄人拥有的更为优越生活条件。这些场景与自己的背景反差太大。这个时期,如果没有过来人引导与帮助,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进一步陷入偏执。
事件中的女孩,就掉入了这样的偏执怪圈里。十年没有工作,却一直要考编,靠家里维持。一边与父母断联,一边让父母借钱接济。每次笔试能考第一,面试却屡屡落榜。没有收入来源,每次消费低于5元,却要租昂贵的单间,承担与自己情况不符合的开销。家境贫寒却冰箱里不存食物,似乎并不掌握做饭的技能,直到饿死在出租屋内。
你能看到仿佛她在和全世界较劲,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不与外界进行联系,也不观察与了解外界真实的模样。她擅长地就是一次又一次在笔试中拿到第一,并想以此为筹码在社会上交换到她想要的好的生活,但是却忽略了真实的社会并不支持以这种方式交易。于是她便将矛头转向父母,向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正如过去十年那样。
她曾经是应试教育下的成功者,也是应试教育下扭曲的产物。扭曲的人会采用两种形式抒发自己形成的偏执,一种是向内自我攻击,持续和自己较劲,本事件中的主角就是这种类型,最后在出租屋内离世,给房东留下一堆麻烦事;另一种是向内外攻击,无差别输出恶意,攻击生活中那些比自己更好的人,释放负能量来获得心理平衡,想要成为他人美好生活中的“挫折”。
网络上有很多人一边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岁月静好,转头就在陌生人社交的微博上做喷子杠精。我曾经研究过一些样本,最后发现这样的人有很多其实都是以前的优等生,从小地方考到一线城市从重点大学毕业后,留下来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大,生活不够好,尤其是看到其他人过得好,心中又生出执念,甚至黑化成恶意。
当一个人终于生活在罗马,一边对那些出生在罗马的人极其仇视,一边却又向往和模仿他们的生活,这是多扭曲的一件事情。
同步跟着一起扭曲的,还有供养了她三十多年的家庭。如果要解释这些看似矛盾的扭曲行为,用一个字就可以描述:穷。如果你理解不了这个字的分量,那是因为不够穷。
因为穷,人就会既自卑又自负。自卑是因为知道自己手里拮据,而自负是因为不希望别人看不起。阿德勒说过,人都需要优越感。而追求显得比实际更厉害,是一种最容易获得的优越感。所以,你会看到花钱大手大脚和极度节俭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因为穷,就会押宝后代,极度渴望翻盘。女孩的家庭会供养女孩不工作备考十多年,并不是因为这个家庭不重男轻女,而是因为全家都在卧薪尝胆,指望着给女孩的这些投入,有朝一日考上了编,能给家庭带来高额回报。而这些压力不断积攒,就容易剑走偏锋,窄化认知,甚至形成赌徒心态。
因为穷,一旦没有价值,就会快速翻脸。当女孩去世以后,家人呈现出来的态度,才是掩盖了多年的真实态度。不做尸检、不问原因、不留遗物、不留骨灰,就当没来过人世间。女孩的死亡并不是从她停止心跳那一刻开始,女孩真正的死亡,是从家人清除掉她在家庭中的所有生活印记开始的。
因为穷,就会自我设限,与世界主动隔离。穷最可怕的是带给人的认知闭环,让人深陷其中,不再接受不同的解释世界的方式,而这会进一步让人沦陷。这位女孩的身体走出了老家,但是思想和认知完全没有离开老家。在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是持续考试。
张雪峰曾经说过一番话,“穷人的孩子走向社会成熟,至少要晚10年。”为人处世、精神状态、健全人格,这些高级又复杂的隐性知识,学校不教,父母也不会,孩子要通过碰壁自己悟。没有关键时候的过来人点拨,成长就会很慢。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唯一可控的静态规律,就是做题考试,不断升级。穷人家的父母,也只知道这样一条路径。于是这便成了眼中世界唯一运行的规律,认为读好了书,便拥有了一切。
我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来批评我们不认真学习。长大后我才发现,这句话真实的版本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劳动力”。
在当前这个全面竞争的社会,从成为社会成熟的独立人格来看,穷人的孩子,反而是那个当家更晚的。当穷人家庭的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盼,又不能提供与之匹配的支持时,穷人的孩子心理早已扭曲了。
穷人的孩子在成年后,如果想要突破个人成长,要过的第一关是修复认知上的盲区,把自己从深坑里,拉到地面上,才能与那些正常长大的同龄人,开展正常的社会竞争。
而往往是这么一件看上去基础的事情,就会消耗很多人大半生的心力,甚至自己的生命。
这个事件唯一让人感到闪光的地方,是房东非但没有要赔偿,反而主动愿意提供人道主义金钱援助。而即使是这般善意也被女孩的家庭置于怀疑审视的目光中。
但是他们不知道,位有温度的房东,可能是他们在这个冰冷的社会里,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温暖了。




为了便于大家更了解我在做的个人成长社群以及对成长的思考,我推出了个人成长3天体验营,8月31日开营,原价99元,仅需要5元即可入,报名则送个人成长锦囊干货100条、个人成长经典课程笔记、英语学习方法金句100条。超级福利,欢迎参加!




本周日晚8点,我会开一场直播,与大家聊一聊个人成长的攻略心法与技巧。



关注我,看更多精彩文章。

欢迎大家置顶星标“持续力”,这样你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



持续力
Scalers,学习行动专家,个人成长教练,全网60w粉丝博主; 毕业于清华大学,10年个人成长社群“S成长会”创始人; 畅销书《学习的学问》《持续行动》《刻意学习》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