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批判性思维工具》给我们的启发

文化   2024-07-24 17:25   北京  
关注我,一起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Scalers点评:大家好,最近,我们读完了“深度思考”读书活动的第三本书《批判性思维工具今天整理节选部分同学的复盘总结,与大家分享。共分为两部分:

1.请回顾《批判性思维工具》,梳理对你最有启发五条的观点,以“金句-论述”的形式提交。

2.《批判性思维工具》带给你的收获和改变有哪些?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特别给大家推荐!


欢迎参加我们的读书活动,详情参见《认知觉醒——深度思考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1.请回顾《批判性思维工具》,梳理对你最有启发五条的观点,以“金句-论述”的形式提交。


@[2队]觉浅-成都

金句2:尽管有时候需要静观其变,但如果只是哀求、不断发牢骚,或者仅仅坐在那里表达不满,那么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第216页)

论述2: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哀求、不断地发牢骚,或者坐在那里表达不满,其实都是想逃避该困难,不想面对挑战,也害怕自己担责,但其实这样的表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由于自己迟迟未开始导致更大的困难出现,到时就更难解决了。到了这个时候,往往是悔不当初。其实面对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怂,就应该直面困难,然后去试着解决,解决不了就去找领导或同事。而不是去抱怨、哀求、不断发牢骚或者坐在那里表达不满。

金句4:每个人都清楚道德最根本的基础:个体的行为会对他人的幸福造成影响。(第364页)

论述4: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不是独立的,都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甚至影响他人的幸福,而我们似乎不知道这个道德最根本的基础,还是自以为是,以为根本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例如自己犯了错,而不仅仅是自己犯了错那么简单,然后惩罚自己就行了,但是这会影响自己的领导,甚至会对产品造成质量问题,导致使用人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牢记这个基础,然后做好自己事情,剩余的就顺其自然。

金句5:学习任何内容都离不开学习定义和构成这些内容的概念,而学习任何一个概念也离不开如何运用这些概念的深入思考。(第155页)

论述5:以前学习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些概念真是又臭又长,好难学习啊,随便看一遍就行了,没有深入思考这些概念,所以做题的时候总会错,要么是这个概念记不住,要么就是那个概念没有理解,到了现在我差不多也是这个看法,不过在我看到一本书的时候,说我们对概念要做到清晰、准确,必要,并且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晰、准确、必要,所以现在我对概念开始重视起来了。

@[4队副]欣然VAR-山东

金句4:提高思维水平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需要长期乏味的练习和努力。(第39页)

论述4:改变思维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不仅仅有本能脑、情绪脑,还有理智脑。而在已知的动物发展过程中,本能脑的发展年龄为3.6亿年,源于爬行动物时代,是一种本能的驱动,也可以认为是本我;而情绪脑的发展年龄为2亿年,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可以认为是潜意识;而理智脑的发展只有250万年,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和思维。所以,我们倾向于在生活中做出的大部分决策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而本能和情绪脑追求的是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这样可以在原始状态下,大大提升生存下去的概率。同时,本能脑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情绪脑有强大的行动能力,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第二,认识到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三者的配合,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和调整。改变思维习惯,需要理智脑尊重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状态,例如明确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明确自己行为背后的感受,并在动态平衡中,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发挥自身的作用,并更好地决策,这需要一个长期三方配合、协调的过程,需要反复评估、反复撮合,并要有容错空间和耐心。

金句6: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将思维从无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化觉知层面。(第95页)

论述6:思维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有觉知,需要我们提高觉察力,也就是需要识别与重建内在假设与推论。一方面,需要了解哪些是未经处理的信息,哪些是我们对原始信息的主观解读。另一方面,需要从不同的人的立场、角度去理解问题,并体会观点立场如何塑造了自身的经验感受。

金句8:只有当答案能够更进一步地催生出问题时,思维才能得以继续发展。(第132页)

论述8:学会提问是使思维更加符合思维标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提出问题有助于我们清楚任务要求,清楚与表达相关的问题,并使我们了解需要处理的事物的。另一方面,提出问题的质量,决定着思维的质量。当没有问题或没有提问的欲望时,将不再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就无法推进自我成长与进步。只有提问问题,思维才能得以开展。没有问题或提出问题等同于不理解(不获得),表面的问题等同于肤浅的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等同于含糊的理解。提问可激发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这也需要我们保持对世界和自我的好奇心,从了解自我开始,对探索自我和世界充满兴趣,源源不断地发掘更多的问题。

金句15:不论是否存在或者将来是否会出现完善的思考者,都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思考者,因为人类头脑不可能以一种“完美的”方式运转。(第425页)

论述15:人类所有的发展都受到人类易谬性的限制。不论我们的理性发展到了多高的程度,我们固有的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都不可能完全被去除。不论我们的整合性发展到多高的程度,我们的意识还是会错过一些矛盾和不一致。不论我们的洞察力发展到多高的程度,我们都会有无法达成的洞见。不论我们内化了多少观点,我们都无法全面理解所有的观点。不论我们的经验多么丰富,我们都无法获取所有有益的经验。不论我们大脑开发到何种程度,我们的思维总会是有限的、易犯错误的、自我中心的、社会中心的、存有偏见和非理性的。正因如此,完善的思考者能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自己离“完美的”思考者还有多远。因此,他们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头脑,以及不断地反思批评。

@[10队]潇简-深圳

金句2:事情的界定情况决定了我们对它的感受、我们的行动方式,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第54页)

论述2:如果我把事情界定为积极的,那么我会产生积极的感受、行动方式和意义,反之则是消极的。于我而言,困难点在于有些事情我不知道积极的界定是何样的。就像是书中提到了实现成功的途中会有遇到失败,其逻辑是做事情就像是试穿衣服,试穿的有些衣服是不合适,但是总会尝试到合适的衣服。这种对失败的积极界定就是我未曾想过的,我的脑海中没有储存这类的积极界定,所以在我有需要的时候我无法搜索并调动出积极性。这就要求我平时要做刻意的积累,将积极的事情的界定收集起来以便不时之需,同时还要求我主动搜索积极界定,既然脑海中没有存货,那就从外界中获取,而不是放任消极界定在脑海中肆虐。

金句4: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过程都不是明确可见的,只有在有人质疑我们思维的可靠性,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辩护时,思维过程才变得意识化与清晰化。(第77页)

论述4:自我暴露思维过程有风险也有好处。当别人对我暴露出来的思维进行质疑的时候,就是我看清自己的自我中心和公正性的时候。如果我的反应是维护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正确和合理,那么很大可能我是在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在考虑自己和对方的思维中的谦逊、坚毅、勇气、正直、换位思考、相关性、自主性和对推理的信心,那么说明我在克服自我中心带来的谬误。当我能够做到相对思维公正的时候,就意味着我的思考水平有所提高。这是好处。但是同时也要注意风险,有的人的质疑是为了达到控制和支配目的,是为了实现虚假的优越感,与这种人要保持距离,毕竟自我中心会传染,他人的自我中心会激发并加重我的自我中心。

金句5:任何情景都包含着三种不同的意义:合理的意义,可能的意义,以及必然的意义。(第100页)

论述5:回顾我以前的意义,我发现我的意义主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意义,而没有对意义进行分类讨论,即一件事情是有多种意义的,我只想到我想要的意义,而没有拓展思维,把可能存在的意义都书写出来。只写出一种意义会造成错觉,以为这种意义是必然的合理的意义,而实际上,合理是需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不是幻想而出的,必然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主观臆断而出的,我以前写的意义陷入了自我中心而当时的我并没有察觉到我的自我中心的存在。

@[6队] 海上玲珑阁-东莞

金句2:这就像你必须成为爬下树观察其他同伴的那只猴子那样,在观察他人的同时,还必须要检视自己的思维方式。(第6页)

论述2:模仿他人学习或者从他人经验中吸取教训都是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同时观察并反思自己的思维,观察的角度是否全面客观,对他人的评价是否公正属实,看到了看得见的那一面,能不能发现看不见的另一面?以及自己实践练习的动作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学习到位?我们看他人不只是看他人,更重要的还要看见自己。

金句3:公正性要求我们同时拥有思维的谦逊、勇气、换位思考、正直性、坚毅、自主性和对推理的信心(用好的推理说服自己)特质。除非这些特质整体发挥作用,否则公正性是不完备的。(第21页)

论述3:这些美好的思维特质可以说是贯穿了全书,没有谦逊,我们是很难听得进去他人的建议与批评,也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很大勇气,也需要思考自己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换位思考,我们不再只顾私利也会体现了正直性,这要求我们不断锤炼我们的思维品质,这时坚毅也上线了,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我们更要发挥自主性与不断增强对推理的信心,因为我们最终是要成为优秀的独立思考者而不是他人思考的附庸。

在我们思维的过程中,这些思维品质是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一环错位,其他品质也会跟着错位,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思维与行为,让自己不断锤炼并内化这些思维品质。

@[游学][3队]小艺-上海

(2)金句2:如果我们想激发我们自己学习和思考的潜能,我们必须寻找出所学的内容和我们的情感与价值之间的联系。(第46页)

论述2:简单的死记硬背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好成绩,却让我们建立了错误的观念,以为记住就等于学会。这种低水平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进步,反而让我们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以为学习就是下苦力去记忆。

有价值的学习,应该让自己成为主动学习者,去探索和思考自己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越是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激发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越是能够真正感受到知识带给自己的改变。将想要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看重的事物建立有力的情感联结,就越能理解学习的内涵。

(3)金句3:坏习惯是在成百上千的非理性决策中积累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的练习,进而改善我们的决策。(第143页)

论述3:曾经默认改变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做到,或者只有伤害的够深才能够改变,面对自己的坏习惯束手无策,总是反反复复,间歇性的鸡血。虽然也学习过“微习惯”之类的技巧,但总是没多久就打回原型。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思考过坏习惯的形成过程,以及背后涉及的人性和规律。

人就是自我为中心和高度自欺的,会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有益的目标,非理性的大脑是厌恶思考的。改变坏习惯就是从一次次理性决策开始,这个过程必然是伴随痛苦,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当日常生活中理性决策越来越多,非理性决策越来越少,甚至最后理性决策形成稳定模式的时候,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2队]Kiki-北京

金句4:做出错误的决定之后,我们有时会找借口说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我们有时间但却不愿花时间。(第145页)

论述4:一边觉得时间紧迫需要提高备考效率,一边觉得做题费时、复盘麻烦只愿意刷网课,结果知识点都没理解,只是过了一遍视频,本质上学习效率很低。上强度、上难度的事情不要放水对待,加油克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至少比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要好。现在就是最好的纠正时刻,不要用“来不及”来放任学习动作变形。

@[3队]Lisa-苏州

金句1 :诡辩是一种以赢得辩论为目的的思维技巧,它不管思维中是否存在问题,也不管相关的观点是否被忽略,诡辩性思维的目的就是要赢。(第 16  页)

论述1 :书中提出,有不少政客或者律师都是赢作为目的,而并非公正,批判性思维中更多考虑的是公正,公平,不是说利用歪曲信息来服务于自己的利益,尤其提醒自己的是,其实在职场或者生活中,自己的一些行为也有着诡辩的一些情况,只是不是那么明显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无论思考什么内容,思考者都能通过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的一种思维模式。在亲子关系中,要求自己需要分析面临的问题,评估自己的判断或者解决方案是否正确,不是说为了赢孩子,亲子关系中,如果一味地赢孩子,那作为家长妥妥地输了孩子的心。在职场中,可能不得已会有站队的情况发生,那就要求自己,做这件事时候,不要表现的那么明显,尽量管理好自己,不从众,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避免自己身上诡辩的行为。

金句4:如果你将大学看作学习获得知识方式,发展心智,寻找思考问题的方式,扩大知识面,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场所,你必须发展一系列内在的智力技能,对每门课程进行更深刻,更长久的学习。第153页

论述4:回想自己读MBA 阶段,其实也是自己认知,思维层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因为通过学习之后,会去思考,把自己作为老板的角色,是怎么来布局和思考问题。所谓解决问题,需要用高于问题的维度来看待和思考,这样给自己多维的思路以及更多的解决空间。哪怕在现在的职场,即便不是读书时候,也在要求自己,利用跨学科的概念,知识或者技能来查看自己的问题,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元素以及其相关性来全面思考问题。另外,就是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其实也是可以给孩子讲解这样的思路,具备每一门功课的思维之后,也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的状态。对自己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给自己也是带来不一样的理解和体验,后续就是进一步把知识点做链接,把自己的知识点织成网,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选手。

@[10队]挑灯看剑-贵阳

金句 2:我们必须将我们的行为提升到有意识的认知层面(第 204 页)

论述 2:大多数人,以及我们自己,往往习惯于根据直觉来进行决策,因为这样更加快捷高效。而且习惯性的熟悉的决策模式,会让我们感觉良好,获得熟悉感、掌控感和安全感。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会非常累人,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往往既没时间,更不愿意这样“自讨苦吃”。所以,我们会有“本能”和“习惯”两大法宝,帮助我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决策和行动。但是,当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希望提升和改变的时候,就需要打破这样的"自动循环"。这时,就需要刻意的中断“直觉决策”,运用系统思维来理性的进行分析和推理,给自己的大脑“修改 BUG“或者”重新“编写程序”。觉察生活中自己的无意识决策模式,是进行分析、优化和改进的第一步。也是批判性思维最基础的一项修炼。

金句 3:当我们透过表面进入报道深处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传播”和“操纵”沦为同义词。(第 308 页)

论述 3:看似客观的信息,貌似中肯的观点,最能够掩盖真相。从选择性的给予信息,到根据片断的信息得出结论,每一个过程中,我们都会受到传播者的引导和操纵。通过信息影响我们的判断,通过观点引导我们的思维。各种传媒均有其天然的立场,各种传播都有其目的所在。要善于用批判性思维保护自己,谨慎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充分考虑到传播方所处的地位和立场,仔细思考事实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一步一步走向事实,才不会轻易被舆论所引导和操纵。

@[执行组长]荔枝-北京

金句2:不管接受了多少学校教育,他们依然可能被社会制度和规则所奴役,而又对这些社会规则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一无所知。(第34页)

论述2:在我们固有的认知当中,总是会觉得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他们一定是会比普通人要更加通透。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对一些高知,我带有一种天然滤镜,觉得对方一定很厉害。但最终发现,这个受教育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因果关系。我们邻居一个男生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母亲是农民,在家开着一个小卖铺,他大学毕业之后想要考研,他妈妈不让,非让他去当兵,但其实他是不愿意的,但他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努力的为自己争取,满足了妈妈的心愿。转业回来之后做了一段销售,不知为什么辞职了,现在家脱产考公,但已经考了两次了也没成功。他对别人说,非常恨他妈,都不愿意见她。的确,现在他自己在县城租房住。真的是很令人唏嘘,他不敢违背她妈,最后导致开始痛恨,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的说他为什么不去争取,不要把责任都推给他妈,但这的确说明受教育程度高不代表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没问题。

金句4:事实上,每一种情况都有很多种定义的方法。这给我们很多机会去改善我们的生活。(第54页)

论述4:我觉得这句话和后面章节中论述大脑中三个组成部分,思维,感受和需求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宗旨就是要学会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多用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很多事情真的是一念之间,但结果却天差地别。就比如面对孩子,如果自己正向的去思考他的一些淘气的行为,就不会总是粗暴的去对待他,否则你会怎么看都不顺眼,进而就会出现一系列消极的反应和行动。所以,要学会调整和觉察。

@[7队]Perrin-泉州

●金句2: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坏习惯是在成百上千的非理性决策中积累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的练习,进而改善我们的决策

论述2:习惯养成的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句话揭示了习惯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个人改变和成长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首先,它提醒我们习惯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重复的行为和选择,一点一滴塑造而成的。比如每天固定2h做题,可能最初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去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渐渐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已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模式之中。其次提到的坏习惯往往源于一系列非理性的决策。即这些决策可能在当时看来是满足即时需求或逃避困难的“捷径”,但实际上却对长远的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选择熬夜刷剧而不是按时休息,虽然短期带来了娱乐的满足感,长期却可能导致睡眠不足、精力下降等问题。最后这句话鼓励了我,我们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只要自己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好习惯来替代坏习惯,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自己也意识到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习惯的简单替换,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改造。它教会我,改变虽难,但绝非不可能,无论当前处于何种境况,都有能力并且值得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金句4:时刻记住主流新闻报道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向特定受众(特定的信念、价值观和偏见)出售新闻信息。媒体报道并不是为了教育,也不是要对多方公平(将所有信息都呈现给目标受众是很罕见的)。为了向受众售出报道,新闻记者必须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报道,强化证实受众的信念、偏见、价值观和世界观

论述4:现代媒体生态中的一个核心现实:即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利益驱动,并且倾向于服务于特定受众群体的需求与偏好,像大家都是倾向于寻求并相信那些支持自己既有观点的信息,媒体为了迎合这一心理,可能会选择性地报道或解读事实,以加强受众的既有信念。这种做法虽能短期内提升受众黏性,但长期看可能加剧社会分化。我们作为信息接收者,应培养批判性思维,主动寻找多元信息源,对比分析,避免完全沉浸在单一视角构建的信息泡沫中,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学会辨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理解媒体报道背后的动机和限制,同时也反思自身的信息消费习惯,是否过于依赖强化已有观念的信息来源,尝试开放心态,接受不同观点。

2.《批判性思维工具》带给你的收获和改变有哪些?


@[10队]小米-郑州

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和改变有:

1,思维有了形状。

以前在我的认知里,思维是个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能感受到,但是很难控制。这本书里面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思维的组成,思维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思维还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当我们把思维的要素和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就可以用来评估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看到自己思维大致的“样子” 。当我们的思维开始具象化、可衡量,我们就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训练来调整和改变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现在我再遇到问题,就会有意识地分析,自己思考过程中,目标、问题、信息等要素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合理,是否有公平性,是否陷入自我中心。这样思维有了抓手就变得可控了。

2,思维也需要刻意练习。

以前我总觉得思考能力是人天生就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吸收信息、考虑问题、做判断,思维能力自然会逐渐进步的。但本书中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详细分析让我看到,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对自己的思维程度没有清晰的认知,再加上没有刻意的理性思维的练习,我们的“野生”思维本身是对错混杂的。甚至有可能是被各种非理性思维控制的。可以去发现问题、用理性思维进行替换,并且反复练习这个过程,我们的思维才能获得有质量的提升。现在我会刻意去留意评估、发现思维中的非理性,尝试换成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重新得出结论。通过练习让自己熟悉这种模式,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况可以调出来处理问题。

@[6队] 海上玲珑阁-东莞

一、收获了明确而详实地培养与建立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路径与方法:

以前看过很多说明批判性思维或辩证看世界的文章或者书,但是很少讲解得这么系统专业,我知道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要怎么训练是没有清晰的概念的,所以一直摸不进去门槛。

前面的《学会提问》和《批判性思维》让我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但更多的还是通过看他人照镜子来看自己,而《批判性思维工具》则让我学会了该怎么直观地认识和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直面观感真的很不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展开的训练,也让摸不着的思维变得像体育锻炼一样有更加清晰的路径和训练方法了,这种认知的转变也让自己对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变得更加有信心。

二、看到了更真实的自己,也更加接纳了自己:

在不断对自我思维的探索中,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比如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推理的不完备等,也觉察了自己以前不觉察的问题,以为自己懂的不算少但其实很多都不算真的懂,我也害怕犯错和失败,觉得做错了就代表自己不行,但通过这段时间不断的练习,通过一些正反馈,慢慢也建立了自己的自信,在《批判性思维工具》的思维调整学习中,也不断修正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方式,这些一点一点的小进步,我真正看到了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也感受到了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很有效推进人成长的力量,对自己也更加接纳了。这种接纳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而不是光靠头脑催眠自己就可以完成的。

三;发现了自己思维中短期主义的非理性思维:

我很认同成为一名优秀的思考者、练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以为我认同了就可以更加有耐心,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源于感受到最近的情绪不是很稳定,之前也提过,我对于深度思考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这本来不是问题,确实需要这样,问题在于我对这些投入慢慢产生了高期待,我开始有了得失心,我期望通过这短短三个月的练习就可以让自己的理性思维突飞猛进,这是非理性的,关注目标和结果不是问题,但不能因为过度关注目标和结果而导致自己在过程中的动作变形,我尝试让自己后退一步,调整自己的短期主义心态,重新梳理自己的初心和规划。

我比之前更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良状态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我觉得这是我得到的最大收获,慢慢学会如何在问题和困境中成长。

@[10队]福子-北京

1.多维度思考,不用单一维度评判自己。过去我的思考模式是二元或者单一视角,比如我会用工作表现来作为评判自己成功的标准,如果今年绩效不好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很自卑;但当我和长辈交流,学习生命盘后发现其实是有许多维度看自己的,当我放下后,许多信息开始进来,我发现自己也没想的那么差;另外也接触到许多优质资源可以拓宽自己的发展,这背后是开发积极思考模式。

2.开始有意识思考他人的目的是什么,不像之前稀里糊涂被他人掌控。这背后是拿回思维主动权的底气,即使对方可能隐藏着负面评价,我也有能力很快删除调整,不被影响,并在内心法庭里审判负面认知。比如同事让我帮忙测试一个游戏可行性,但言语中透露着鄙夷(很简单,霍霍别人),一开始我很紧张和沮丧,察觉自己陷入自我中心(很希望被肯定和认可需求),很快跳出来,找我帮忙还隐藏着这种态度,是对方的问题没有尊重我,是对方不行,不是我不行,不需要理会她的判断。

3.公正思考会影响个人命运。过去我对主动积极思考没太多体会,但复盘了大学期间面对同样问题,同学A朝着目标积极采取行动,我却被动接受抱怨,之后就走上了不同的路,对方考上心仪学校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部委工作,而我还重复着固有模式,会抱怨环境。这次发现了思维模式影响自己选择,也练习了几次主动思考后,发现主动思考会让自己有力量去掌控生活和工作、关系,会各种找资源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让我开始对人生有期待。

@风筝

1、思维进步的方向、目标和行动指南

这本书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人停留在原地沾沾自喜,往往是不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峰。这本书就指出了更高山峰: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公正的思考者、有道德的推理者,通过不断练习最终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无论目前我们身处批判性思维的哪个阶段,都能获得启发。这本书也是一本行动指南:以上不是空泛的描述,让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切实可行的方案,也给出了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可能的阻碍。这是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我想这是“中国式高分好学生、小镇做题家、东亚小孩”等等标签人群(当然这中间有一些刻板印象) 都会受益良多的一本书,因为我自己就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弯路”和局限。思维的差异带来行动和情感体会的差异,呆板的问题反映了惰性的思考和表面化的记忆…我们的教育鼓励着能快速反应和记忆突出的学生,然而这并非复杂问题的决策和解决所需要的品质。思维的改变会像涟漪一样,一层层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思考我的思考,拆解思维的组成

读完之后,我会有意识拆解重要想法中的思维八大要素(目的、问题、假设、信息、概念、观点、意义),用思维标准进行评估(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公平性),这个过程抽象又枯燥。做了几次练习之后,能感受到自己对思维有了更敏锐的观察。

3、向前一步,还是缩回原地

这本书很扎心,它指出了我们自身的非理性和自我中心思维、社会中心思维。很多时候人们为了逃避真相、追求虚假的优越感可以做出匪夷所思的自欺欺人行为,使用种种谬误来维护自己、操纵他人。这是一个媒体舆论环境不算好的当下,以看似理性的方式传递情绪的短视频、爆款文章到处都是,这也与社会中心思维有关。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批判性思维,那就被自己信息茧房中的各种谬误和情绪操纵着,随波逐流,不知会去向何方了。真实的自我成长需要刀刃向内,诚实面对自己的非理性、自欺和谬误,辨别并跳出社会中心思维和媒体偏见。可以选择向前,也可以选择退回去,这无数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5队]小强-泉州

1.批判性思维是可以刻意学习和训练的。以前我认为有的人认为更聪明,反应快是天生的,通过本书的学习认识了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长时间训练习得的。并且有多优秀的思考者并不是思维快的人,相反思维的坚毅性更为重要。

2.思维的谦逊很重要,是自己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首先要花时间思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推论是什么。另外要成为成为熟练思考者的特征,要精通阅读和大量写作,参加了读书会,阅读是有了,但是输出还很欠缺,我还是比较重视吸收,不重视输出。我现在是尝试每天做日记,在日记里记录以下几个问题:

1. 今天做了什么事;2. 值得改进的地方;3. 今天我哪些思维是最好的,哪些是最差的;4. 我今天实际在思考什么问题;5. 我解决了哪些问题;6. 我是否有什么消极思维;7. 我今天做了哪些对自己长期目标有益的事情。

3.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理性,客观,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可以运用书上第六章的思维的标准,思维的元素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检验。警惕思维的自我中心: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执行组长]荔枝-北京

1、 大脑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思维,感受和需求。它们三个是互相影响和依存的。就像心理学和伯恩斯情绪疗法中所讲一样,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都是现在自己头脑中经过加工的,如果这个过程给出的认识是正向,那就会有相应的感受和行动。所以我一直说一念之差。之前出差去我小姑子那的时候,她一直在诉说新工作的不如意,我就拿出了这个知识点和她分享。同时对我自己来讲,在面对客户和家人,尤其是孩子时,我也一直在用这个方法来调整。因为有时候本能的就可能想要发火或者有些不太好的情绪,及时的运用这个点来按下刹车键还是挺有用的。

2、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生活中时刻都存在着问题和需要做决定的场景,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和做出决定是一门课题,需要不停的学习和实践。书中给出的系统化方法很是受用,它有点像是复盘,帮助自己从混沌中梳理,回看自己的目标,然后精准的找到问题,搜集信息,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制定计划,策略评估,执行并实施监控。一整个的闭环。就像是最近,客户给出了一连串的要求,需要各种的找,各种的确认,垫付,计算,还要跟踪已有订单的进行,安排收款,做认证,出货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就用上了这个策略,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了梳理,然后找产品,做决定的过程中也有参考这个攻略,该说不说,整个就清楚的多了,而不是一团乱的跟。

3、 对自己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反思。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中的内容对实践的指导性很强。再结合S出的题目,从书中给出的各个角度对自我进行剖析。现在我会比较注意思维这块,自觉在觉察力上有一定提高,面对人和事的时候,会有个一定的思考,然后再下结论。也会对自己的自我中心,非理性想法等有反思。总的来讲,就是对思维有了一定认识,不再总是笼统,而是开始变得具象化。

@[9队]雨酱-长沙

【收获和改变1】

抽象的“思维”被具象化了,原来“思维”是可以被清晰性、精确性、准确性、重要性、相关性、完整性、逻辑性、公正性、广度和深度这些标准给评判的;也可以被拆分成目的、问题、信息、概念、假设、推论、结论和意义这八个元素。当思维标准不断加以运用到各个思维元素中,为发展出思维谦逊、思维的坚韧不拔、思维自主性、对推理的信心、思维完整性、思维的同理心、思维勇气和思维公正这些思维特质提供了基础。

【收获和改变2】

自我中心是一种默认的心理机制,当我们的理性尚未充分发展或者没有被充分使用时,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会作为一种默认的心理机制就会起作用。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这种自我中心,那么它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自我中心是自己的被动技能,自己会在无意之中就被自我中心这种默认的心理机制给控制住。要提高制衡自我中心的能力,就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了解得越透彻,也就越能够去除这种自我中心倾向。要实现摒弃自我中心这个目标,就需要练习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首先是要能够分析自己目标和目的,接下来就要质疑自己定义问题的方式,还要评价思维的信息基础,然后重新考虑自己的结论或解释,分析在思维中使用的理念或概念,在其中识别并检查出自己的假设,分析自己的观点,再思考思维产生的意义。

【收获和改变3】

自我中心思维具有很强的自欺性。当我们处于非理性状态时通常会感到愤愤不平并认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然而这正是自我中心思维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蒙蔽我们,让我们自欺。误把自我中心思维作为理性思维是自己的主动技能,理论上,我们有能力发现自己何时在自欺以及何时在歪曲事实。因此,就需要养成这些行为习惯:从我们自己和与我们意见相左的观点出发来全面分析事件,和他人交谈时也可以通过解释自己对他人观点的理解来审视自己;不论何时,当我们感到自己完全正确、反对我们的人完全错误时,都要对自己对问题的保持怀疑的态度;当我们收到强烈情绪的影响时不要立即做反馈,直到我们可以冷静地质疑自己,并且相对客观地看待事实时在做评价。

@[8队]FS-嘉兴

答: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里立即跳出来三条收获和改变:一是面对不同意见和批评,我不再处于立即反抗跳起来的状态了。二是解决问题变得更积极主动了。三是我能觉察如果自己感觉不太好的时候,会去深层思考自己是怎么了,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这样想,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是在操纵别人。

@[9队]陆洲-广州

1.更加积极正面思考,积极面对事情。

通过本次阅读,了解到优秀思维的人,对于事情都是会思考其目的与意义,其作用,在我理解就是让这个事情为我所用。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在以前的我,可能就开始陷入情绪内耗当中的,而当采用优秀思维的元素去分析当前的事情,开始明白这个事情的重点是什么,对于我而言,有什么目的与意义。当这步思考完后之后,会发现自己能够在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上“榨取剩余价值”,尽量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服务。而且通过分析,调用理性思维去处理事情,更加务实地落实到怎么做、做什么的方面上,而不会是情绪上的消耗。

2.开始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与团体。

通过本次阅读,了解的道德与社会团体文化存在差异,也意识到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习俗,可能就是一种的社会文化体现,而不是道德层面的事情。通过意识到两者的差异,会发现自己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人的感受上,而不是关注这件事情是否合乎礼仪。也开始不齿为了合乎礼仪,却漠视别人的情绪,置于不理,合理化自己的残忍行为。不愿意通过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事情去规范别人,或者作为自己不去理解别人的缘由。加强锻炼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

3.好奇心变重,很少再觉得别人很顽固。

通过本次阅读,了解到自己的“心魔”,自己拉不下面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把观点等于自己的外延。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良好的错觉,不希望去做一些威胁到自己的“名声”的事情,也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什么。所以意识到这点,并且书中提到“把获取的认识观念的过程”当做自己的外延, 也就是说 我没有特定的观点,目前哪个更好的观点就是代表我自己。一方面让自己培养出公正性,另一方面变得开始愿意听别人的观点,因为毕竟后面如果有更好的观点,那我就可以带着一个更好的观点,踏上其他的旅途跟别人沟通与辩论。

4.打破智商焦虑。

通过本次阅读,了解到优秀思维的人遇到问题的是怎么思考,他们是都不断细分问题的来源,把问题拆的更加细。不会相信智商的测评,也没有智商影响他们发挥的这个概念。他们只相信学习是需要时间,不断重复,需要坚持不懈地投入。

当读到这段的时候,明白了自己之前会把智商当做我自己的挡箭牌。不管事情的难与易。容易就是自己智商还不错,如果难的话,就是自己的智商不够而导致。把焦点转移出去,没有想过,拿出生吞知识点的魄力,坚持不懈,慢慢打磨每个不清楚问题,把每个细项都是慢慢变得脉络清晰。


我们启动了“英语听力突破100天特训营”,一起通过百天持续行动突破英语听力,欢迎参加!详情参见《极致重复——英语听力突破100天特训营启动》。


本周日晚8点,我会开一场直播,与大家聊一聊如何实现个人高效成长。


关注我,看更多精彩文章。

欢迎大家置顶星标“持续力”,这样你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





持续力
Scalers,学习行动专家,个人成长教练,全网60w粉丝博主; 毕业于清华大学,10年个人成长社群“S成长会”创始人; 畅销书《学习的学问》《持续行动》《刻意学习》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