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拍张遗照”,老人这句话,让他们“拾光”十一年

职场   2024-12-05 13:07   浙江  

 


很多事情,我们还年轻,
可以等,但老人是等不起的。

——第10938个天天正能量获奖故事


郑瑜,退伍军人,拾光志愿者团队负责人。11年间,他和伙伴们,用2万多张照片,为缺乏影像记录的农村老人们,勾勒出了一个叫做“拾光”的梦想。
“拾光”11年,郑瑜到底想要“拾起”些什么?以下是他的自述。

2013年至今,郑瑜和他的拾光团队,共计为2万余位老人拍摄照片,累计公益服务超过6000次。而这一切的缘起,其实是一位老人随口提出的一个问题。
在成立拾光志愿者团队之前,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金海社区的一名社工。
2013年初,我作为摄像师,跟着团队去记录了一次社区走访活动。我拍照的时候,有个老妈妈过来问我。她问:“你这个是拍录像还是拍照?”
当时其实我感觉挺好奇的。我觉得岁数这么大的老人,应该不会关心摄影和摄像的区别。我问她:“老妈妈,侬问这些做啥?”她说:“我想拍一张照片留给我的子孙后代
其实2013年的时候,手机的摄影功能已经很强大了。所以当时我也很疑惑。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老人还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后来带着这个疑惑,我专程去了一趟齐贤村的老年过渡房。我和那里的老人说,我就是来专程给你们拍照的。
老人们当时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突然来了个“小年轻”到这边,说给他们免费拍照?他们也不理解。那天直到拍完了,我也没有太多的感触。

郑瑜为老人拍照

直到我把照片打印出来,送给老人们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感觉到特别开心。那些老人会围着我,拍着我肩旁说:“小弟弟,你真的不是骗子。
我说:“老妈妈,这个拍照是弟弟自己想给你们留一个纪念的。

我能感受到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当时就在想,怎么拍照那么小的一件事情,老人们会那么开心?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带着照相机,去了附近的一些村子、敬老院。

在一次次服务中,郑瑜渐渐发现,有些农村老人一生都没有一张单独的生活照,有些老夫妇一生没拍过一张结婚照。
在照片似乎唾手可得的数字时代,掩盖在数据爆炸之下的,是农村老人们被忽视的需求。

老人冲着镜头摆出了爱心姿势

一次,我在金水苑小区给老人们拍照,我感受到了老人们空前的热情。
很多老人围着我,他们在说,“我这些年,除了拍过工作照,从来没拍过生活照片。”
还有很多老夫妻,他们和我说:“侬今朝帮我和老婆拍张结婚照。”我当时听到这些要求时特别惊讶。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农村地区,还有很多老人,一辈子只拍过证件照,他们是没拍过生活照片的。
很多七八十岁的夫妻,一辈子都没拍过结婚合影。他们过去的结婚证很简单,只有一张纸头,没有照片。

团队为金婚夫妇拍照

那天,我拍了很多老人,很多对老夫妻。老人们都很开心。拍照的时候,有一位老妈妈,把我拉到一边,她说:“小弟弟,侬帮我拍一张背景干净一点的。
我当时不明白老人想干嘛,我对她说:老妈妈,你们小区背景很好看阿,又有假山,又有花园,你为什么要拍一张背景干净的?
后来老人才跟我说,她其实是想拍一张遗照。我当时听了心理很难过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老人在晚年的时候,要自己考虑这个事情。
通过这11年的拍照经历,我才慢慢理解和体会了。
让老人拍摄这样一张照片,从子女角度讲,其实是件不太方便开口说的事情。现在传统照相馆又越来越少,老人们靠自己,也找不到能拍摄这种照片的场地。
明白和理解老人们有这样的需求后,我在给老人拍生活照的时候,就会悄悄和老人们说,老妈妈你到这边来,我给你拍一张,我用这种方式去弥补子女的遗憾。
其实很多老人们也心知肚明我在做什么,他们会说:“我也想留下一张美美的晚年照片,我觉得很有意义。

其实,对我们这些“小年轻”来讲,拍个照片很简单,拿起手机随便就是一张。但对于一些玩不来智能相机的老年人,他们能够拥有影像记录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尤其是那些岁数大的老年人,他们还是喜欢并渴望拥有一张纸质照片。对他们来说,拥有一张纸质照片的机会就更难得了。

从最初的一个人,一台相机,到如今的几十个人,一后备车厢的设备。郑瑜服务时带在身上的装备越来也多,他为老人们拾起“光”也就越来越多。

团队成员为区内百岁老人拍摄的全家福

一开始,我是一个人在给老人拍照。后来,有两个身边爱好摄影的小伙伴,也参与了进来。
到了2016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团队发展到了10个人,于是,我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拾光。这个名字也渐渐有了个清晰的定义:拾起老人美丽的笑容,定格老人幸福的时光。
2013年至今,我们已累积为2万多名老人,拍摄过照片,累计公益服务超过6000次。
最初的时候,我们会先拍好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送给老人。后来,我们添置了能够现场打印照片的打印机。再后来,我们为照片添加了相框。这些服务的增设,背后都有着现实的需求。

有一次我去敬老院拍照片,当时有个精神状态蛮好的老妈妈,看到我们特别开心,她高兴的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就跟她聊了起来,老妈妈说她有个心愿,要拍一张好看的照片留给小辈。
那天我们帮她拍了好多照片,拍照时,她特意穿了一套压箱底的崭新红大衣。
不巧的是,那天拍照后,相机的记忆卡出了些问题。我们把记忆卡送修,修好后又将照片发到淘宝店打印,再寄回来时,已过去了近1个月的时间。
再去养老院发照片的那天,我特别期待见到那个老妈妈,我想她看到照片应该很开心的。可是当我拿出老妈妈的那张照片时,其他来拿照片的老人就说了:“哎呦,小弟弟,侬这张没来得及。
我当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老人在说什么,我在想,是不是这位老妈妈被子女带回家过年了。
但下一刻,我就理解了这些老人的意思,他们是在说,这位老妈妈已经去世了。
那天我很难过。回去的路上,我找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嚎啕大哭。从那之后,我们就添加了现场能打印照片的照片打印机。我意识到,很多事情,我们还年轻,可以等,但老人是等不起的。

再后来,有一次,我们到两年前已经服务过的明星村回访。老人们带我们去看之前拍的照片。
我们看到有的老人把照片包在塑料袋里,有的老人把照片压在了玻璃板下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人,他把我带到他的屋子里,小心翼翼从箱底拿出了个小箱子。
我们农村人都知道,那个小箱子,其实就是老年百年之后,要烧掉的东西。
老人从寿衣的夹缝里,拿出了照片。时隔两年,那照片还是崭新的。
当时我一下子就觉得,老人们那么珍惜照片,帮助老人将照片保存下来,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后来,在奉贤区的一个圆梦活动中,为老人购买相框,成为了拾光志愿者团队的一个集体梦想。我们也因此结缘了一家爱心企业,他们至今仍在为我们持续提供相框。
从一开始一个人、一群人自发热,到后来各个单位、爱心企业加入进来,11年来,我们平均每年服务50次到60次,累计花销是190万。这其中有86万,是我个人支出的。
在这个方面,我老婆一直很支持我,她说:“小伙伴们是在帮你完成你的梦想,他们是被你的热情感染而来,所以一些基本的耗材,你不要让小伙伴承担。

十一年间,我们的活动频次变得越来越高。给予我们帮助的单位越来越多,我们逐渐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我们认识了一些文艺爱好者,他们会给老人们表演京剧、沪剧、独角戏,让老人们在等待照片打印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快乐。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我们还前后帮助159位老人,实现了他们的微梦想。
我们的愿望是:“拾起老人美丽的笑容,定格老人幸福的时光。”这个梦想,正在一点点被实现。
坚持很难,但“坚持的意义,就在坚持中产生”。
十年“拾光”,他们定格了两万张老人的笑容,也在老人亮晶晶的双眸里,定格着被生命的美好治愈着的自己。
一件事,十余年,只因“老人需要”,只因“自己能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贴近“人人公益”的本质!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新闻晨报·周到上海,用一份正能量特别奖,向郑瑜和他的“拾光”团队致敬。
致敬看见,致敬行动,更致敬坚持的力量。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新闻晨报·周到上海 记者 张益维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ADING



zhnlali
天天正能量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益平台
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面向全社会发掘、寻找社会好人好事
奖励、传播善行义举
截至目前,总计奖励正能量人物12849余人次


为爱点赞

戳戳“分享”和“在看”⬇️

天天正能量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宗旨的大型公益开放平台。我们以“唤醒”为核心理念,通过与全国100多家媒体通力合作,面向全社会寻找、奖励凡人善举,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型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投身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