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板每周一次变身特教,“双面生活”背后是十年温暖约定

职场   2024-10-25 13:44   浙江  

 


我没有想过回报,但好像幸福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了我的身边。

——第10914个天天正能量获奖故事


平日里,她是老练能干的家具城总经理;一到周四,她就变身湖北襄阳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不拿工资的代课老师。

从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到轻声细语、耐心温柔,这一重充满反差感的变身,她已经坚持了十年。而无论处于哪个身份,始终不变的是她为特殊教育奉献的心。

她叫何立玲,这个故事里,有她的“双面人生”。

在保康县城繁华的主街道旁,有一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南方家具城掌上明珠家具商场。这是何立玲父亲从木匠干起,一路艰难打拼创下的基业。现在,何立玲和丈夫成了这里的“掌门人”,商场随时可见她忙碌的身影。
一位女企业家是怎么和特殊教育扯上关系的呢?其实,从事特教才是何立玲最初的梦想。
2010年,何立玲进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特殊教育专业,之后又回到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实习
从课业到实践,何立玲从来全身心投入,她深深体会到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不易,下定决心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残疾孩子快乐成长。不过,父亲的一句话却让她陷入了两难。
“玲玲,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这家具城由你接着干,怎么样?”
一边是父亲挑着扁担拼出来的家业;一边是扶助特殊孩子的理想,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何立玲在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下,找到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向当时的校长叶发源提出了发挥专长,不拿工资义务教孩子的想法。叶发源考虑到学校成立亟需专业人才的现实,在请示相关部门后,破格同意了她的请求。
就这样,2014年9月,何立玲正式加入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获得了每周半天的珍贵执教机会。她下定决心:珍惜每一次教学,不因生活、工作上的事由影响她在特校的教学。
2016年春,怀有身孕的何立玲挺着孕肚,坚持教学至临近生产。“就是自己辛苦一些,操心多一些,但内心是满足的。”回顾这些年,何立玲笑言,“做志愿者教师,源于热爱,始于责任,久于充实,终于品性。
9月5日上午11时5分,上课铃声响起,何立玲满面笑容地走进培智五年级教室,33岁的她刚刚经历又一次产后复出。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只有12个人。有的患自闭症,有的是唐氏综合征,有些存在智力障碍。
这个学期,每周四是她在特校的固定教学日。她负责该班“唱游与律动”学科的教学,该学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觉、认知、语言、动作、沟通交往的能力。
何立玲按下视频播放键,《小美满》歌词伴着旋律一同流出,坐在第一排14岁的峰峰(化名)最先有了反应,他轻晃脑袋,模仿视频中的画面伸出双手,口中断断续续地哼唱着。
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峰峰一样感知并主动模仿,更多的孩子需要在何立玲的帮助下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11岁的浩浩(化名)是一名轻度自闭症患儿。课堂上,他是为数不多迟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之一。
何立玲慢慢走到浩浩身边,弯下腰将窝在椅子里的浩浩扶起,“伸出左手和老师击个掌好吗?”一句话重复了两三遍,男孩终于缓缓伸出左手与老师相碰。
课堂上何立玲需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动作与发音,40分钟里,她不停游走于学生之间,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培智五年级的学生共同唱出了《小美满》的第一句歌。

特殊教育是慢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教学成果也并非以量取胜。
何立玲说,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耐心、细心与爱心缺一不可。在何立玲10年教学生涯中,一节课教会学生一句诗、一个手势或是一句歌往往是常态。
“我不指望孩子们能学多少,哪怕学会一个音节,以后能正常交流就很满足了。孩子们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对我而言都是极大的鼓励。”何立玲说。
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认知、理解及语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站在教学的终点,如何帮助孩子们在走出校园后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则是特校与千千万万个特殊学生家庭当下或未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阳阳(化名)是一位聋哑人,2006年恰逢何立玲父亲的工厂招工,便前来应聘,一起来应聘的,还另有一位身体健全的人,阳阳因此对求职并未抱有期望。
善良的何父经历过创业的艰苦,理解残障人士的不易,怀着恻隐之心,何父最终录用阳阳作为工厂家具安装工。到如今,阳阳在家具厂已经工作了18年。
父亲的善举影响着女儿,何立玲也将残障学生招进了自己的企业。18岁的强强(化名)虽有智力障碍,但四肢健全,爱劳动,是班上的小班长。
临近毕业,强强的父母正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何立玲却跟他们商量,让强强来家具厂试一试。这一试,就留了下来,如今在家具厂每月能挣3000多元。
10年来,何立玲把特教当成自己的事业,除了上课,还用各种方式支持学校的工作。外地老师刚来落脚生活不便,她从自家商场搬来餐桌椅、床头柜慷慨送出;学校举办活动缺人手,她找来家具工厂工人帮忙干活……
对于何立玲的付出,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加荣十分感动,“能把一件事坚持做10年,并且做好的人不多,何立玲是一位。”她说,何立玲在特校纯公益教学的这些年,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次教学认真。
谁说志愿者只是奉献者?何立玲感慨,做公益的这些年,她也受益颇多:她的女儿会因妈妈是特校老师而骄傲;她的员工会因为她的亲和力甘心长期跟随;她的客户会因为她的爱心、耐心和热情给予好评和尊敬。
我没有想过回报,但好像幸福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了我的身边。这些都是做志愿者老师给我带来的自信和收获。”
何立玲说,正如《小美满》歌曲中所唱,她没什么大愿望,将这份爱与温暖延续,守护更多“折翼天使”是她未来要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
一纸证书,难表心中敬意。
谢谢你,在现实和梦想之间选择牵起特殊孩童的手,
一腔热爱10年坚守,不抛弃不放弃;
谢谢你,躬耕教学也不忘授人以渔,
把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生命照亮,也改变着这些家庭的命运。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襄阳市融媒体中心
向何立玲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及奖金5000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
每个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处,
书写自己的“公益人生”。
谢谢你,让人间更美好,也点亮着世间的公益心。
今天,向何立玲学习。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襄阳市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周建春
特约通讯员 张玮
通讯员 余夕雯 黄小艳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ADING



zhnlali
天天正能量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益平台
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面向全社会发掘、寻找社会好人好事
奖励、传播善行义举
截至目前,总计奖励正能量人物12849余人次


为爱点赞

戳戳“分享”和“在看”⬇️

天天正能量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宗旨的大型公益开放平台。我们以“唤醒”为核心理念,通过与全国100多家媒体通力合作,面向全社会寻找、奖励凡人善举,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型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投身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