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学生”办校,77岁女校长一生不婚:张桂梅更伟大!

职场   2024-11-04 09:22   浙江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收获了快乐和健康,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比谁都富有!

——第10920个天天正能量获奖故事


“叮……”上课铃响起,孩子们从操场向教室奔去。一位身着粉色棉衣的短发女子慢步走在人群里,她看着孩子们,脸上露出宠溺的笑。
“余校长!”一个孩子发现了她。顿时,一阵阵清脆的呼唤声随之响起,“余校长好!”她冲大家点点头,顺势拍了拍身旁孩子的肩膀说:“跑快点,下雨了,别着凉。”
这里是位于重庆开州的凤凰小学,一所天台上的学校;她是校长余兰芬,年近80孑然一身。曾有机会走入婚姻,但为了孩子们,为了不连累对象,她放弃了。
学校,是她的家,学生,是她珍爱的孩子。这里,有她跨越30多年时光的教育梦想。
凤凰小学的位置并不显眼,从空中俯瞰才清晰可见。
学校位于重庆开州汉丰街道大时代购物中心的天台,要爬上两层楼梯才能到达。操场、乒乓球台、文化墙、办公室、教室……这里三百平方米的空间被利用得恰到好处。

这所小学创办于1989年,从十平米的铺面到百平米的街巷,再到如今的天台,小学经历了艰难且漫长的发展,而余兰芬,也将最美好的青春挥洒在了这片土地。
余兰芬幼时,父母双双因病离世,她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但衣服破了有人送,饿了有人买吃的,一次意外落水也是好心人救了我。”
余兰芬说,是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她才能健康长大,因此她立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大家。
成年后,她凭借努力考进农村一所中学教书,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但偶然在街上看到的一幕,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1989年的一天,她路过街边的擦鞋摊,看到旁边坐着一位七八岁的孩子嗷嗷大哭,嚷着要上学。经过询问,她得知家长没钱供孩子读书,打零工挣的钱只够勉强补贴家用。
“当时我就想,无论如何都要让这些农民工子女读上书。”
余兰芬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开办学校。
她拿出自己花几年攒下的100块钱,盘下了旧城一个10平方米的门市,买了一块黑板,告诉乡亲们,只要带个桌子和板凳,孩子就可以免费来上课,认字读音啥都教。
“不分年纪,不看条件,谁都可以来。”余兰芬说,开学第一天有10多个孩子来上课,一星期后,教室就已经坐不下了。
余兰芬发现,来上课的除了上不起学的农民工子女,还有很多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孩子,以及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的孩子。于是她以“小草”给学校命名,希望孩子们像小草一样,成为坚韧的“战士”,挺立风霜。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音乐课上,孩子们总会唱起这首歌。余兰芬说,小草生命力顽强,希望孩子们从这首歌中汲取力量。
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先后从门市迁到街巷,再到现在的商业街楼顶,教室也从当初的一个大班,分为了一年级到九年级九个班级,最多的时候有近900人。

后来,余兰芬将校名更改为“凤凰小学”,“希望孩子们像凤凰一样飞向蓝天。”
她年轻时曾有机会结婚,但当时她所开办的学校已经有几百名学生,为她送行的孩子跪在她面前求她一定要再回来。
“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不想让心爱的人背井离乡陪我受苦。余兰芬狠心提出了分手。从此,她再没走进过家庭。

可能是与孩子们在一起久了,即便上了年纪,余兰芬也拥有一颗少女之心。
她喜欢红色,衣服要穿红的,被子要盖红的,出门前也习惯给脸蛋铺上粉红的胭脂;她爱唱歌跳舞,会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翩翩起舞,很多学生亲切地唤她“余妈妈”。
余兰芬说,如果不是这份开朗阳光,她无法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夜。
从办学开始,余兰芬就没想过挣钱,“有钱的给点学费,没钱的免费来读”是她的办学理念。这些年,余兰芬免费帮助的学生已达千名,她将所有积蓄都投入了学校,资助了学生。

开办学校初期欠下很多外债,1994年的冬天,她一口气还完所有欠款,身无分文,大年三十不敢回家,跑到山上,靠吃树皮、喝山泉度过了3天;
为防止学校的课外活动器材被偷,她曾每到深夜,就用长长的铁链将自己的手与器材绑在一起入睡,战战兢兢过了两年。
穷、饿、累,她都经历了个遍,但相比这些,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来自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向。
“很多人觉得我疯了。”这些年,余兰芬一次次前往学校不远处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用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安抚自己,初心从未改变。
量变产生质变,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围绕余兰芬的声音从过去的质疑变成了称赞,她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2017年,余兰芬被评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与此同时,余兰芬也收获了多位得力干将,和她一起延续这份爱心。“我从师范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是余校长的爱心打动了我,让我坚持20多年。”尤素君老师说,在这里她找到了自我价值,收获了简单朴素的快乐,她觉得很值。
谈及和张桂梅校长经历相似时,余兰芬表示张桂梅比自己伟大,“她在贫困山区办学,又吃苦又耐劳”。

余兰芬曾帮助过的孩子,无一不感激她,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杨的女学生。
“很多年前,她才七八岁,大冬天在街上穿个拖鞋卖鸡蛋,冻得发抖。”
余兰芬回忆,孩子爸爸生了病,没钱供她读书,后来,余兰芬不仅将孩子爸爸送去了医院,出了医药费,还收留她在凤凰小学免费上学。
杨同学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很好,不仅高考考上了南开大学,毕业后还办了律师事务所。杨同学曾不止一次对余兰芬说,是她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为报答养育之恩,杨同学每年都会回凤凰小学看望余兰芬,带她坐游船,余兰芬生病时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回来照顾。
像杨同学一样懂事、争气的孩子不少,30多年来,凤凰小学很多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重点本科。这让余兰芬倍感欣慰,也让她深信,“小草”能够变“凤凰”。

一晃30多年过去,校园和学生填满了余兰芬的生活,几百张与学生的合影成了陪伴她度过漫漫长夜的精神支柱。
她将一张张照片整齐摆放在客厅的墙上、茶几上,卧室的梳妆台上,每天都要精心整理一番。这,成了余兰芬的“强迫症”。

在她看来,放弃爱情虽有遗憾,但学生的陪伴,也让她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凤凰小学的很多学生长大后,也仍然记得这位善良的“余妈妈”。每年教师节,是余兰芬的手机最“热闹”的时候。
“敬爱的余妈妈,教师节快乐!我正在备战残疾人运动会,争取拿冠军,回报母校和老师。”这是之前来自一位残疾学生的短信。看完后,余兰芬久久不能平静。“看到自己的学生这么努力优秀,我越发觉得坚持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有人唏嘘,余兰芬忙活了大半辈子,孤苦伶仃到老,啥也没落着。但她自己不这么认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收获了快乐和健康,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比谁都富有!”

一辈子,一件事,凌霜傲雪,永不言弃。

天台上的学校,是一座传奇的丰碑,也是一位女性的史诗。

在这里,她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在这里,她传递力量与希望,托起千余孩子的明天。

30余年风霜雨雪,在她身上雕刻出理想主义者的不屈,孩子们来了又去,她别无所求,唯心底的爱与快乐长存。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华龙网,向余兰芬校长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及奖金10000元。
余校长说,她以张桂梅为榜样,而我们想告诉她:
你和张桂梅老师一样,很美。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华龙网 文/吴礼霜 图、视频/罗杰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ADING



zhnlali
天天正能量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益平台
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面向全社会发掘、寻找社会好人好事
奖励、传播善行义举
截至目前,总计奖励正能量人物12849余人次


为爱点赞

戳戳“分享”和“在看”⬇️

天天正能量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宗旨的大型公益开放平台。我们以“唤醒”为核心理念,通过与全国100多家媒体通力合作,面向全社会寻找、奖励凡人善举,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型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关注、投身公益,传递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