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就是看不见,没什么大不了的。
谁说盲孩子在学业上无法跟普通孩子竞争?
我就是想传达,
普通人能做到的,盲人也能做到,
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Are you ready everyone? We are getting started!(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啦!)”
郑建伟娴熟地打开电脑,进入网上会议室,与线上的同学们打招呼。“我们继续上周的课程,先点评一下作业,大家都完成得非常棒,有这样几个小问题……”
每周,他都要花费至少3个小时上线上英语公益课,再花3个小时批改、点评孩子们的作业。
谁能想到,曾经自学雅思出国留学的他,是一名盲人,而他免费教学的孩子,也是视障孩子。
“80后”郑建伟是重庆黔江人,先天性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很“倔”,相信自己跟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只是眼睛看不见而已。2006年,他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回老家的中医院当了一名针灸科医生。在很多人看来,盲人能成为一名针灸医生,已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但郑建伟却不这样认为,“谁说盲人就只能靠按摩针灸为生?我想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看……”他想读研。然而,当时国内没有招收盲人研究生的学校,要读研就只有出国。语言障碍成为摆在郑建伟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他高考时并没有考英语,大学里也不用过四六级,英语水平近乎一张白纸。2009年,郑建伟辞职回家开始学英语。去报培训班,老师说不知道怎样教盲人,委婉地拒绝;市场上没有盲文资料,他就在网上购买《新概念英语》电子版,四处寻找可以把教材打印成盲文的地方。在重庆图书馆,郑建伟找到了盲文刻印机。整整几本书都需要打印,工作量巨大,中途机器还因过度运转而“罢工”。每个字母都有相对应的盲文,在每页近半米宽的盲文书上,一个略长的英语单词就需要占据一行。抱着堆积如山的盲文英语资料,摸着牛皮纸上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郑建伟开始自学。每学一个单词,要先把字母“摸”完,然后在心里拼读。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个语法点一个语法点地“硬磕”,通过近三年的英语学习,作为西南地区首位雅思盲人考生,他先后3次走进考场。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单独为他开了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考场。原本10多页的考卷被翻译成近百页的盲文考卷。其他考生几十分钟就能完成的阅读题,郑建伟要摸上几个小时。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考试,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考了12个小时。他最终考出6.5分(满分9分)的好成绩——这也是许多英国学校的语言准入门槛。郑建伟得出了结论:“盲人学习英语,绝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2013年,郑建伟被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对外英语教学专业录取,攻读硕士,成为这所学校当年唯一的中国盲人学生。在一个非母语国家生活学习,即便是普通留学生也要经历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的变化、语言水平的差异,对于视障者而言,要面对更多繁琐和困难。回忆起留学生活,郑建伟哈哈大笑,“其实啊,只要不怕折腾,就完全没问题!”他说,有幸遇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同胞来接机,帮忙安顿;学校提供相应的视障服务,找了助理帮他熟悉环境,定向行走。刚来英国,语言还不够好,他就用录音笔把每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录下来,回寝室反复听,向同学请教,直到弄懂意思为止。老师告诉他,不用去掩饰自己身体上的不便,也不用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完美,看不见就是看不见,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提示让我豁然开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人生的成长。我告诉自己,放开一点,不要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他渐渐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甚至第一次去超市买菜回来自己做,哪怕只是简单的西红柿炒蛋,煮方便面,也怡然自得,还会邀请外国同学来家里吃饭。留学的最大收获,就是让郑建伟验证了一个假设: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在同一环境接受融合教育非常重要!回国后,他创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机构,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视健学生,如今他的学生有不少考上“985”“211”,也有出国留学的,最早的一批已走上工作岗位。从2021年开始,郑建伟开设“郑老师英语公益课堂”,免费为视障儿童线上辅导英语。“谁说盲孩子在学业上无法跟普通孩子竞争?我就是想传达,普通人能做到的,盲人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空中课堂”的学生遍布全国,从7、8岁到17、18岁。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彼此看不见,但经常传来开心的笑声。学生陈林(化名)悄悄告诉郑老师,“以前我对英语很抵触,听着就像‘天书’。上了您的课,才觉得原来学习也可以这样有趣,还能通过英语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陈林是低视力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性格内向,不太擅长与同学交流。为了打开他的内心世界,郑建伟教他听、说、读、写,鼓励他在教室大声诵读英语课文,牢牢记住要点。上学期,陈林的英语考了全班第一,还当上了班里的英语领读员,同学们也都纷纷向他请教英语难题。陈林向郑建伟报喜:“感觉自己自信、开朗多了。老师您说得对,视力障碍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郑建伟欣慰地笑了——这正是他的初衷,让视障孩子们更自信、勇敢,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每周的公益课堂,郑建伟一直坚持了三年多,至今已辅导上千余人次。周五,又到了上课时间。妻子将一杯热茶端到书桌上,郑建伟打开电脑,抚摸着点显器,开始了远程授课。屏幕那头,视障孩子诵读英语的声音坚定又有力,他们正在用力去拥抱一个充满艰难,但却无比美好的世界。他未曾“亲眼”见过这世界,却靠超越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拥抱着更广阔的天空。三年多的坚持,千余次的辅导……身处黑暗之中的孩子,也因他的善举打开了光明的大门,理解着文化的差异,拥抱着更多元的世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上游新闻,为郑建伟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及奖金10000元。他身体力行,诠释着融合教育的意义。课堂传来的诵读声铿锵有力,即便未曾见过彼此的样子,但我们知道,爱的世界从未“失明”。天天正能量(zhnlali)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钱波 视频编辑 王善昆 美编 刘玲往期回顾
PREVIOUS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