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国外有一款非常火的产品叫:Cal AI ,这款产品是干什么的呢?就是通过这款 App 软件,用户在吃东西之前,对着食物拍张照,它就能自动帮你计算并跟踪食物中的卡路里。
我感觉这个名字起的就很好。Cal AI ,为什么呢?Cal 不仅是卡路里(calorie)的英文的前三个字母,还是计算(calculate)的英文前三个字母,带上了 AI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 AI 的方式帮你计算卡路里。
这款软件,功能很简单,就是用户对着食物拍照,利用 AI 大模型技术帮你计算卡路里,但是,别看简单,不过收益相当惊人。它从去年 4 月份首次上线,仅 4 月到 8 月就赚得 100 万美元,从 8 月至今,平均每月能挣 112 万美元,相当于每月接近 800 万人民币。
是不是很吃惊,很厉害呢?
关键是什么呢?这款月入百万美元的 App ,背后只有 3 个人的团队,其中两人年仅 17 岁,还在上高中。创始人扎克在 9 月份开学时,发了条挺引人注目的动态,大致是说,在自己高三第一天,发现这款产品已经挣到了 100 万美元。
让人羡慕吧?
那这款产品为什么这么成功呢?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简单,我们现在做产品特别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功能做得很多,很复杂,复杂的背后就是冗余。
比如,市面上早就有很多计算卡路里的软件了,在这款 App 诞生之前,就有了很多类似的软件了。但是,复杂,一个简单的计算卡路里的软件,很多人喜欢增加多余的功能,往往就会变成一个健身的复杂软件,比如,后期可能会增加记录步数功能,增加记录水分的功能,记录增加很多健身课程的功能,随着复杂度的增加,软件渐渐就失去了初心,用户对于产品的定位就模糊了,同时就增加了用户的使用困难和选择困难。
其实,好的产品就是大道至简。
在这个应用市场软件饱和的今天,越简单,操作越容易,给用户的体验越好,越能提供极致的体验的软件,往往越受用户喜欢。
2、大道至简的软件,只要你做到极致,只需要少数的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打造出爆款软件,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个小团队。切记不要冗余,把软件做复杂,冗余功能,只会让用户讨厌,看似多做一些功能是在讨好用户,可以让更多用户使用,增加受众群体,但是,这样做,定位往往就会变得模糊,失去初心。
到团队上,道理是相通的,如无必要,切记盲目扩大团队,造成冗员的背后,未来就会裁员,看看现在很多公司裁员都是一个道理。
3、这款软件之所以能够做出来,且有市场,符合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了合适的技术,切中了合适的市场需求。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技术指的就是大模型技术和识别技术都非常成熟了,能够很精准的计算卡路里了。
在找到合适的需求场景后,通过视觉识别进行数据采集,再借助 AI 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报告。只要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和需求,在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迈出第一步并不难。计算卡路里就是这一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
4、产品做到了极致,也切中了市场需求,不一定能爆火,这背后或许也切中了这个时代的市场营销。如果放在十年前,做这么一款 App ,或许只能投重金,在各个平台上砸广告,甚至出钱补贴才能迎来一款 App 的爆发。
但是,这个时代是自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
扎克身为高三学生,没把精力放在打造官方账号、自我吹嘘上,而是专注转发健身网红、博主达人这些真实用户创作的内容。如此一来,不用绞尽脑汁创作内容,就能收获极佳传播效果,因为内容都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真实又接地气。
拿产品亮点来说,因为这款 App 拥有极致的产品体验,它让用户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当一块蛋糕摆在面前,拿起手机一拍,卡路里等关键信息瞬间算出,整个流程无比顺畅,所以吸引了大批网红,尤其是健身和美女网红,她们乐于把这个日常场景拍成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顺便展示健身日常与饮食内容。
你看,这就是短视频时代、自媒体时代的自带流量。
他们真的很会营销,比如,很多网红、短视频创作者会展示使用 Cal AI 的过程,扎克团队就把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变成自家营销阵地。要是视频没提产品名,他们就会在评论区 “巧妙引导”,提些诸如 “这是什么应用啊,看起来很不错,它是怎么工作的呀?” 这类问题,还会逐一回复评论,让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用户参与度越来越高。
这就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参与讨论的用户越多、互动越频繁,算法推送范围就越广。对各方来说这是共赢:内容生产者收获更多流量与关注,产品也得到更广泛曝光,让更多人知道这款卡路里 APP。
5、在市场宣传上,后期也会投广告,但是,他们的合作方式跟传统方式不一样。他们选择合作的博主不是粉丝量多的,而是互动比较频繁的,比如:点赞量和评论量比较高的博主,不以粉丝量为标准,而是互动数为标准。
过去,传统的合作方式往往是企业花费巨资邀请网红单独发布产品推广帖。而现在,他们采用了全新的合作模式:签订月度定期合同,要求创作者每月发布 4 条融入产品使用场景的视频,就能拿到 4000 美元报酬。这样,创作者在健身、吃饭等日常活动中,自然地展示产品,既不需要刻意宣传,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创作者来说,既轻松又实惠;而对于扎克他们来说,也省去了一味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的麻烦,可以长期与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博主合作,共同成长。
总结来说,Cal AI 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因为虽然扎克才 17 岁,但是,这已经是他的第五个产品了,只是前几个没 Cal AI 这么火爆。我认为这次的火爆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极致的用户体验、有效的社交营销策略、紧跟技术发展和优化的产品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扎克的经历确实给我们展示出一种可能性,要想做出爆款至少要做到这五点:专注细分市场、抓住市场时机、紧跟技术发展、注重用户体验和情感连接、精细化营销。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禅定时刻
Thinking
新年了,给大家开启一个新的福利,史上最大优惠,给大家一个 50 的优惠券,错过了这次机会,也就真错过了,不会再有 50 这么大的力度优惠了。优惠完之后,我的付费社群「AIGC・掘金成长研习社」绝对值得大家加入。仅剩 10 个名额,先到先得。
大家可以先扫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