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聚焦监管动向:《全球金融监管法规汇编(2024)》全新呈现

企业   2025-01-24 17:06   北京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监管已成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防线,更是提升国家金融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更是构建安全、高效、有序金融市场环境的关键支撑。

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全球金融监管动态,深入洞察国际金融市场的趋势与挑战,毕马威中国精心收集并整理了中国、美国、英国、欧盟及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法规。通过对这些法规的分类梳理与深度分析,毕马威中国力求为各方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战略价值的金融监管趋势与挑战研究,助力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2024年全球金融监管法规




注:本报告统计的时间均为政策法规的发布时间,来源为上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




2024年全球金融监管动态概况


2024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深,地缘政治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金融业的监管行动和市场举措显著增加。与2023年相比,2024年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金融监管行动和措施增长了26%1,这反映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的决心显著增强。毕马威的研究显示,针对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的监管法规依然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领域。据统计,大多数监管机构在2024年度中在以下方面进展较为显著。

人工智能:大多数监管机构在战略优先事项中把人工智能议题纳入范围中,就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进行研讨,利用人工智能促进金融业发展,关注实施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监管的指导文件和政策,建立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委员会,以期在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的同时及时规避潜在风险。

可持续:大多数监管机构更加关注金融业在实现可持续金融的进展,建立了可持续披露准则、可持续金融框架、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和可持续性的标签制度等,以便业界人士在发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时做出有根据的决策。

加密资产:大多数监管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加密资产交易或转移过程的细节和要点,在意识到加密资产/货币的潜在风险下,针对加密资产/货币采取政策行动,建立披露和报告框架,明确风险责任承担,保护金融消费者。

国际监管合作:国际监管机构就金融发展与稳定的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监管行动,包括对央行数字货币及加密资产的调查评估和监管指导、人工智能实施过程的关注事项,以及金融业气候风险的监管举措。监管机构还更新了一系列名单,包括反洗钱“灰名单”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期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图:2024年全球金融监管法规类别分析,政策条数


2024年中国金融监管动态概况

中国内地


202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聚焦“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三大核心任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整体战略,协同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与监管新规,如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减费让利、推进“五篇大文章”、促进长期资金入市等,为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据统计,2024年中国金融监管的重点议题集中在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监督方法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特点包括:

强监管: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金融机构的措施,旨在加强全周期监管。这些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明确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和征信安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要求等,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防风险:监管机构持续评估金融行业的动态,重点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的防控,通过完善或修订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与风险化解,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可持续:监管机构致力于构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形成这一体系。同时,中国启动了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旨在促进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其在全球经贸投资活动中的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方面,监管机构发布了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政策,以及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方案;绿色金融方面,出台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政策文件;普惠金融方面,建立了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的工作机制;养老金融方面,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出更多个人养老金产品;数字金融方面,出台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图:中国内地金融监管洞察领域分类,政策条数占比(%)


香港特区政府


统计发现,香港特区政府在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治理与战略/声誉风险三个议题上做出了更多监管行动,为业界提供了更加稳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促进了香港特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毕马威发现,香港特区政府在金融监管中有以下三个主要趋势:

跨境交易与合作:为持续深化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香港特区政府采取多项深化和内地金融合作的举措,欢迎中国证监会扩大内地与相关资本市场的相互准入,与内地建立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此外,香港金管局与泰国和巴西就跨境代币化举措开展合作。

人工智能: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强调要在金融市场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出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消费者保护的指导文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阐明其对上市公司在提供受规管活动相关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模型(AI LMs)服务或功能的期望。

可持续: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发展可持续披露生态圈的愿景,致力于成为可持续金融的枢纽。为促进促进绿色资金的融通,香港特区政府还出台《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并公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明确了香港特区的可持续披露路线图。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与迪拜、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可持续金融合作。

图:香港特区金融监管洞察领域分类,政策条数占比(%)


2024年欧美地区金融监管动态概况


欧美地区国家拥有较为成熟的法律和监管框架,金融业风险管控严格,更加注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据观察,欧美地区国家致力于在金融领域推动稳健、创新和监管多线并行,期望能进一步营造体系更为完善、风险系数更低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美国方面,战略优先事项和金融业的整体治理备受其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美国明确了金融各细分领域的年度监管任务和重点事项,并确定了国家在金融稳定方面面临的弱点和威胁,通过采取行动或提出关键建议来帮助金融机构规避潜在风险。此外,美国还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银行处置、非银行抵押服务以及兼并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旨在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稳定的金融体系。

英国方面,对金融行业产出的质量、方式和途径给予了更多关注。英国采取了细化的监管举措,涵盖了金融领域的各类产品、工具和服务,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措施。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特别关注金融消费者,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弱势群体和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的措施,包括审查企业对待弱势客户的方式、加强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借款人的保护,以及为“先买后付”的消费者提供政策保护。

欧盟方面,更加重视对金融市场运行和发展进行监督。欧盟定期审查金融市场中的宏观风险、投资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中介机构的风险,并实施压力测试,通过出台相关的应对指导文件和政策,明确未来金融市场监管的重点发展方向。此外,欧盟还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事项之一,审查了欧盟可持续金融的潜在经济影响,并发布了新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法规,确定了《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下的产品分类。

图:欧美地区金融监管洞察领域分类,政策条数占比(%)


2024年亚太地区金融监管动态概况


近年来,亚太地区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同时亚太地区国家市场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实现融入,毕马威发现,亚太地区国家在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治理与战略/声誉风险三个议题上做出了更多监管行动,以期促进金融稳健发展:

数字资产:亚太地区国家期望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将数据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由此,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对数字资产进行规范和监管,其中:新加坡出台对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的监管方法,并扩大了金融服务资产代币化规模;泰国修订了关于数字资产服务的相关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以及对数字资产运营商记的录保存提出了要求;印度修订了使用数字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相关法规等。

人工智能: 亚太地区国家开始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事项以及跨国交流的重要议题,并积极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框架,其中:新加坡开始对银行人工智能进行审查,重点关注治理和监督、关键风险管理和流程以及AI的开发和部署有关的良好做法;印度建立人工智能框架委员会,以制定在金融行业以负责任和合乎道德的方式启用人工智能的框架。

关注金融犯罪:亚太地区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任务仍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欺诈,由此他们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部署相关立法,其中:新加坡发布了《环境犯罪洗钱国家风险评估》和《国家洗钱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国家反洗钱战略》;马来西亚出台修订后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扩散融资政策文件,发布关于电子形式的“了解你的客户”的政策文件;新加坡推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的平台;泰国重申需要在涉及高风险国家的交易中实施强化尽职调查;印尼金管局发布关于金融服务机构反欺诈战略的新条例。

图:亚太地区2金融监管洞察领域分类,政策条数占比(%)




“综合来看,当前‘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开放创新’是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协作,通过政策协调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问题,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与地缘冲突,在金融强国、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应当更加关注全球金融政策风险与监管环境风险。展望未来,我国的金融政策将在强监管的框架下,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确保经济的稳健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开展海外业务的中国金融机构,亦需主动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与分析,对接国际标准与良好实践,积极提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共同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李砾

金融行业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注释:

[1] 根据发文量统计


[2] 亚太地区涵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联系我们


李砾

金融行业研究中心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aymond.li@kpmg.com

赵一诺

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副总监

毕马威中国

nicholas.y.zhao@kpmg.com

靳蓓

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副总监

毕马威中国

catherine.jin@kpmg.com

孟璐

研究院副总监

毕马威中国

lorna.meng@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