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报告》重磅发布,金融科技驱动企业不断延伸服务边界

企业   2025-01-10 19:10   北京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快速渗透已是大势所趋,金融行业更是首当其要。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逐步进化,已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局面,并逐渐成为推动全行业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毕马威重磅发布《2024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双5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整合了行业赋能资源,梳理了专项领域的战略优势,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繁荣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与支持,同时推动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建设。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报告。

上榜企业多维度分析


报告对上榜企业分别进行了 “城市和地域”“主要技术要素”“技术人员比例”“成立时间”“资本市场规划”五大维度的分析总结。

从榜单企业的分布来看,此次榜单呈现出多维度特征。城市和地域分布方面,京沪深三地优势明显,众多优秀企业集聚于此,形成强大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同时,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城市群企业占比达92%,区域协同发展效应显著。从技术要素来看,人工智能占比首次超过大数据位居第一,且相关细分技术要素占比靠前,反映出在生成式AI崛起背景下企业加大AI布局的结果。另外,高比例的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和较长的企业成立时间,也表明行业注重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从资本市场规划来看,七成企业未来有IPO计划,境内和中国香港是主要上市目的地,多数榜单企业把未来3-5年作为上市的黄金窗口,蕴含着企业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2025年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年度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大模型建设与赋能。其中,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对金融业提质创新,驱动更多创新潜力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同时,随着密态计算、代码疫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安全领域大模型在部分场景的应用,未来将助力金融业应对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

《报告》显示,金融科技企业出海热情持续高涨,出海目的地不断拓展,模式也向纵深发展。多数受访企业已或计划“走出去”,从传统的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逐渐延伸至南美、中东和东欧等市场,业务领域也从传统金融服务拓展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营方面,金融科技企业更注重现金流和利润,投资人对企业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促使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金融机构对科技投入则更看重精准性和实效性,追求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共赢。

此外,《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不仅对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技术研发、场景创新和全链条赋能等方面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核心驱动力,金融科技显著增强了各领域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金融:

数字化技术为风险控制和管理效能提供了强大支撑。


绿色金融:

金融科技助力应对绿色项目识别标准不统一、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


普惠金融:

科技手段持续优化信贷成本与风险管理,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养老金融:

金融科技促进了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并提升了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水平。


数字金融:

金融科技不仅推动了业态拓展,还实现了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



联系我们


黄艾舟

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andrew.huang@kpmg.com

张豪

北方区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tracy.h.zhang@kpmg.com

彭成初

华东及华西区

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eric.pang@kpmg.com

蔡正轩

华南区金融科技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larry.choi@kpmg.com  

刘洁

金融科技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emma.j.liu@kpmg.com

水青

金融科技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candice.shui@kpmg.com


行业洞察系列

Insights


及时追踪市场变动,解读社会热点背后的行业脉络,毕马威全新推出“行业洞察系列”,汇聚各领域专家,旨在以多种形式呈现毕马威独家洞察,为市场各方参与、理解、改变、引领行业打开新视野。

洞察可以为每个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当行动为洞察所驱动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成果。


点击进入毕马威行业智汇

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