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新知】温故知新 笃行致远——中国个人所得税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

企业   财经   2025-01-22 17:21   北京  


一年一度的中国个人所得税回顾与展望又与大家见面了。时光荏苒,过去一年中,个人税务领域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对个人和企业有哪些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往,复盘和总结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的动态,并洞悉未来发展趋势。


回眸2024,温故而知新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多项涉及个人所得税领域的政策法规,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此外,中国在个人出入境政策、社保征管等方面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我们汇总了部分年度重点政策,方便大家参考。

*注释:

[1] 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处参考毕马威中国税务快讯第四期

[2] 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处参考毕马威中国税务快讯第七期

[3] 详细情况请点击此处参考毕马威中国税务快讯第八期第九期


随着一系列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出入境管理等政策陆续出台,一方面中国不断优化税务优惠与激励政策,便利个人出入境,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不断深化和加强税收征管,做到松紧相宜,张弛有度。

当前个人税务基调可以概括为“强合规、重监管、跟重点”,各地税务部门公布了一批涉税典型案例。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在2024年通报多起涉及文娱直播行业的典型偷逃税案,各地方税务局通报多起涉及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拒不申报或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案件。

除此以外,税务部门通过数据筛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于企业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扣缴、备案、信息报送等各环节的合规性和数据准确性进行了检查,比如:

个人海外收入:税务部门通过派出单位所报送的《派员出境个人所得税事项备案》信息,核查个人纳税人是否在个税汇算清缴时依法申报境外收入。

多次股权激励收入:税务部门对自2019年起,个人在年度内多次取得股权激励收入但未合并计税的的情形进行了筛查和归集,并联系和敦促个人及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

外籍人士免税补贴:税务部门通过税务系统数据排查,筛选同时申报外籍免税补贴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居民个人。对于个人不应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要求个人自行申报补缴税款。对于无法提供有效凭证的外籍免税补贴要求扣缴义务人更正月度个税扣缴申报并补缴税款。


应对挑战,行稳而致远


面对越来越广泛的信息交换渠道和愈发严格的税收合规监管,企业需要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准确把握政策内涵,新的一年,在税务合规与规划方面有的放矢。在此,我们通过一则案例,解析如何妥善应对个人税务合规挑战、优化整体税务效率和风险管理。


案例分享


背景:某跨国集团在2024年收到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自查通知,要求企业自查2021年到2023年员工福利补贴等方面的个人所得税合规性。就以下三项不足/疏漏之处,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磋商交流后,补缴个人所得税、滞纳金、罚金合计百余万元,企业下年度纳税信用评级受到降级影响。

  • 部分外籍个人免税补贴无法提供合理有效的凭证依据
  • 公司支付的员工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未缴纳个人所得税
  • 外派人员在境外取得的部分津贴未在中国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集团对个税自查结果予以高度重视,后续我们协助该集团对其个人所得税现行处理和申报管理进行了全面审阅,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和实操要点,识别相关税务风险点,并协助优化税务安排,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集团国际派遣员工转为本地员工


受到全球业务调整和预算等方面的影响,集团集中将一批国际派遣安排下的外籍员工转为中国本地雇员。转变为本地受雇模式后,与本地外籍雇员一起参与外籍免税补贴计划。

风险识别:

  • 房租补贴:外籍个人转为本地受雇员工后,公司提供的房租、子女教育费补贴不再由公司直接支付,而是在一定限额内以实报实销形式支付给个人。我们留意到部分外籍个人由于语言障碍,对于房东提供的房租发票的真实性无法验证,出现了相关凭证真实有效性的问题。

  • 餐饮补贴:部分外籍个人将超市购置的比如烈酒、礼盒等消费作为餐饮费进行报销,违背了免税补贴合理性原则。

应对考量:

  • 全面审阅员工提交补贴的报销凭证(发票)和报销流程。

  • 依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和税务机关实务口径,对现有报销凭证和管理流程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优化。

  • 税务专题培训,提高人事专员和相关员工对政策和实操要求的认知。


2. 海外派遣


境内公司与集团境外公司签订了员工跨境培训项目,每年外派10到15名中国居民员工至境外公司进行培训学习。派遣期间,员工的工资薪金依然由境内公司发放,但集团将为其在境外提供住房补助、津贴等福利。

风险识别:

  • 境外所得个税申报:外派中国籍员工未就境外发放的补贴、津贴等福利申报缴纳中国个人所得税。境内公司于2月28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外派人员信息。税务机关通过系统筛查,发现外派员工未在汇算清缴期间申报境外所得时,会追踪企业督促员工完成申报。

  • 双重征税:外派员工的工资薪金发放在中国境内,并扣缴了个税。而其在境外工作地也缴纳了当地所得税,带来双重征税困境。

应对考量:

  • 境外所得:近年来,税务机关对外派人员信息报送的要求日趋严格。集团更新个税申报管理流程,每年收集外派人员境内、外收入信息,确保外派员工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协助员工完成海外收入的申报、定期追踪税款支付的状态,确保企业与员工层面合规性。

  • 双重征税:对于在境外已申报纳税的,员工可在申报境外所得时,满足条件的前提下申请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减少或消除重复征税的影响。若员工所有或大部分工资均在境内发放,扣缴的中国个税是否可以在申请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时申请退税,存在不确定性,需积极与主管税机关沟通。同时,集团通过优化薪酬发放方式,减少或消除重复征税的影响。


3. 集团实施员工股权激励


除自查涉及事项外,集团于2022年实施了员工股票期权计划,授予对象包括中国境内的雇员。期权将在四年内每年分批次解禁,员工每年可在两个窗口期行权已解禁的期权奖励获得公司股票。

风险识别:

  • 税务备案:参与集团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国员工涉及国内多家子/分公司,每家子/分公司作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境内企业,均应在股票期权计划实施之前、每次授予和行权时履行备案义务(例如授予次月15日前提交《股权激励情况报告表》等)。部分公司此前未在中国履行税务备案义务,可能影响员工个人股权激励收入适用优惠计税方法。

  • 多次行权:部分员工在年内取得2次股权激励,而未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对考量:

  • 梳理年内取得多次行权但并未合并计税的情况并及时完成税款补缴。即时进行历史年度股权激励计划的备案。

  • 优化内部税务计算工具,确保员工同一纳税年度从集团股权激励计划下取得的所有行权收入均累计计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指导和监督各家公司代扣缴税款申报的准确性,并按时履行后续备案手续。




自2018年第七次个税法规修正后,无论是个税优惠政策的延期与调整,还是税收监管方式的改变,都对企业现行税务操作和合规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展望新的一年,个税申报已不仅仅是针对正常工资薪金的税款扣缴,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信息全面报送、涉税义务判断、后续实时追踪等综合性的管理。这不仅需要企业深化对政策的理解,更需要将对政策的解读转化为实践中的落地方案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税务的合规性和高效性,笃行致远。

国家税务总局于2025年1月3日发布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我们也将密切关注相关进程,发布我们的专业见解,也欢迎大家与我们展开沟通讨论。

我们将基于对税务政策的精确把握和解读,与大家持续分享行业内最新动态。如您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毕马威的相关税务专家联系并进行深入讨论。

欢迎将需求或问题发送至以下邮箱,后续将有专人与您联系。
taxenquiry@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