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OP29看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将气候承诺转化为气候行动

企业   2025-01-21 17:27   北京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九届缔约方大会(COP29)于2024年11月2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落下帷幕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作为“气候融资COP”,大会最终达成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目标,启动了“巴库至贝伦1.3万亿路线图",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以及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

2024年12月2日,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沈莹女士,与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共同接受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Biz Talk》主持人Michael Wang的节目采访。此次访谈围绕COP29大会的系列成果、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角色,企业如何适应绿色转型的新现实等话题展开。对话期间,嘉宾们指出加强多边主义兑现融资承诺推动技术革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将气候承诺切实转化为气候行动,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进程。


▲视频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Biz Talk》


以需求为导向的举措在推动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




毕马威中国ESG主管合伙人沈莹女士指出,COP29大会的一个关注重点在于加速工业领域脱碳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公正转型,当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激励措施正在初步涌现。例如,“工业转型加速器(ITA)”倡议旨在敦促政府使用有效的政策来刺激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并降低能源转型的技术成本。ITA还确定了全球范围内涵盖包括高碳排行业且需要在2030年前落地的700个脱碳项目,并将吸引高达1万亿美元的投资。除了留意监管发展,私营部门还需要密切关注此类以需求为导向的激励举措,以加速工业领域的转型进程。



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业务以适应绿色转型的新现实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毕马威中国ESG主管合伙人沈莹女士提到,企业应考虑重新调整业务以适应绿色转型的新现实,并把握技术革新绿色转型的机遇。例如,绿氢、长时储能技术等能源转型技术方案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尽管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和部署还需要时间。同时,AI在提高储能效率、整合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以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提升效率,并降低业务成本和风险。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所提到,气候融资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势在必行的投资。



中国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开创了许多新的机遇




毕马威中国ESG主管合伙人沈莹女士指出,加快全球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大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为风能、太阳能、氢能、电动车充电网络以及循环经济的国际合作创造了许多新机遇。同时,中国将在2025年提交更具雄心的新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这些都将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按下“加速键”。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南方的关键融资来源




沈莹女士进一步提出,中国是全球南方关键的气候融资来源,也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桥梁和领导者。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资金,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南南合作。同时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共享前沿创新和技术成果。



新的气候融资目标被形容为“人类的一份保单”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Biz Talk》主持人Michael Wang指出,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经达到了约30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全球气温和海平面也远远高于人类历史所经历的水平。他总结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将COP29期间达成的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形容为“人类的一份保单”。但这也同时提醒我们,只有在支付保费兑现承诺的情况下,这份保单才真实有效。



联系我们


沈莹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daisy.shen@kpmg.com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