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为什么想学,遇到了什么?
2023 年 3 月初,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面包工作室结束了。准确的来说,是失败了。
所以便开始思考新的工作方向,摆在我眼前的有 3 个方向:
方向 1:继续延续之前熟悉的视频号直播方式,不同的是从卖自己制作的面包,转向卖面包等烘焙类的用品和食材。
顾虑:虽然视频号粉丝 7500 人,但没有供货商资源,担心没有销量或者销量很小且不稳定。
方向 2:帮助男朋友经营摄影工作室,业务方向是为品牌方提供商业广告摄影,我能做的是除了摄影技能以外的其他职能性工作,制片、财务...
顾虑:我能做的不是核心工作,可能帮不上太多。
方向 3:找一份工作,可以是面包相关的继续学习技能,也可以是其他方向探索新可能。
顾虑:创业之前我已经换了 10 多份工作,找新的工作可能也做不太久。同时刚刚创业失败对找工作也有一些恐惧。
最终我选择了方向 2,计划着先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开始做起,同时学习摄影、视频等技能,思考如何应用在美食这个兴趣上。也想在这个期间内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思考和总结一些东西。
美食摄影的水平有一点提高,但如何变现却没有一点思路。
5 月初时看到溜达老师在公众号发布的“把自己产品化”文章时,我非常地兴奋,因为我想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钱来养活自己,也想更深入的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更想过上由自己定义生活方式的生活。我在溜达老师的文章中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于是立即填写问卷申请报名。
由于第 4 期的实战营还没有正式开放报名,所以溜达老师先发给我 4 本书当作提前预习。在接下来的 2 个多月时间里,我仔细的阅读着这些书,也跟着书中的问题写下自己的思考。
在这期间我越来越意识到,摄影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并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有在努力适应节奏,但很多工作问题我真的处理不好,我也感受不到太多价值感和满足感。
4 本书快读完了,我想探索自己的路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
终于在 8 月份第4 期把自己产品化实战营开营了,我紧跟着课程的节奏学习,认真思考每一个作业题目,每次都花至少 2 个小时去写作业,有时甚至写上一天。
我也逐渐发现原来探索自己这件事如此有趣,且非常必要。用溜达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把自己产品化,你自己是引擎。
中间:把自己产品化路线图
我的产品化路线图中有3个关键词:发散思维、三个测试计划、你就是故事
❝
发散思维:全方位的探索自己,你就是最独特的那一个。 三个测试计划:制定三个不同方向的计划,然后快速测试、快速失败、快速调整。 你就是故事:别人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因为喜欢了你,所以才喜欢你做的事情。你只需要分享你热爱的东西,并且研究如何更好的传递它们。
1、发散思维:
把自己产品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自己。该如何开始呢?溜达老师给我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四圈交集、荣格十二种人生原型、不公平优势。
四圈交集:热爱、擅长、社会需要、愿意为之付费
我的兴趣很广泛,美食、阅读、写作、摄影、整理、宠物、植物...称得上热爱的话我觉得需要尝试过且足够久,筛选之后是美食、整理、摄影。
大学时做过兼职咖啡师,毕业后做过美食编辑、咖啡师,创业开了面包工作室,尝试拍过美食视频、做过很多美食尝试,收获过很多朋友的认可。
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很小就养成了整理的习惯,书桌、衣柜、厨房、办公桌等等总是被我安排的整整齐齐。我享受整理的过程,整洁有序的环境会让我觉得放松。
摄影是近 2 年才产生兴趣的,工作氛围的切换,也让我开始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拍摄练习,但还不能称之为擅长。
粗略的来看美食、摄影是有一定需求的,从餐厅、照相馆等也大致可以看出社会愿意为之付费。至于整理呢?我不太了解,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荣格十二种人生原型
我的主人格是照顾者,其他两个权重比较高的是魔术师和探险家。
照顾者
照顾者这个关键词,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三个关键词,姐姐、共情能力、同理心。我很喜欢“为别人操心”,对家人、朋友、同事都是如此。我曾经深深为这点而烦恼,因为超过了一定的度就是讨好型性格。感觉自己的焦点永远在别人身上,对于自己的感受不去在意,甚至目光都很少看到自己。
但通过这次观察,我好像开始客观的去看待这个特质。我对别人的情绪是敏感的,我也更能理解别人的情绪,往好的方向发展会有什么可能呢?
魔术师和探险家
魔术师和探险家,解释了我寻求新鲜感的行为。
兴趣广泛:美食、阅读、写作、摄影、整理、宠物、植物、画画、音乐... 住处常换:来上海 6 年搬了 6 次家,明年还打算搬家 工作总变:大学毕业后的 8 年时间里,换了 11 份工作。甚至有段时间被朋友调侃是试用期杀手,到了试用期就换工作
而且,脑子里总是抑制不住的会冒很多新想法。
这些都让我感到十分困扰,我觉得自己总是三分钟热度,总是不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安稳一些,有规划一些。已经到了 30 岁的年纪,还是没有“定性”。
如今我仔细地去回想过去的每一次经历,每一次变化和每一次行动,我发现自己的感受多半是欣喜的。我为认识不同的人而开心,为尝试不同的事情而兴奋,为转换不同的心态而满足。
既然我的感觉是欣喜的,那我又为什么会困惑呢?
我发现啊,原来我是在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啊。稳定的住处、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发展,这些都是来自外界的声音,而我的内心却有别的想法。
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呢,又不是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对的。人生是开放题,如何解答取决于你自己。
然后我开始尝试接纳自己,好的和不好的都可以。甚至转换一个角度,不好的也没么坏了。追求新鲜感,是不够专注,也是新的可能。同理心,是情绪敏感,也是善解人意。
硬币不只有正面,还有反面。
如果你也感兴趣欢迎扫码测试呀~
不公平优势
开始寻找自己的不公平优势之前,我的想法是,自己哪里来的什么不公平优势啊!我就是再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没有什么成绩和结果的。
但随着书中和溜达老师的引导之后,发现每个人都有相对于别人来说的不公平优势。你喜欢的东西、你做的事情、接触过的人都是和别人不同的,你要做的只是相对的客观的去分析事实。
洞察力
我的人际关系还不错,比较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喜欢和人交流有一些不同行业的朋友。
运气
经营面包工作室期间通过微信视频号直播,积累了 7500 粉丝。最近没有直播的一年里,时长还会收到以往关注朋友的问候,烘焙相关问题的交流,有一些信任基础。
专长
咖啡、面包等美食工作经验,做过咖啡师也在咖啡连锁公司工作过,自己做过面包工作室。拍摄美食照片和视频的经验,最近 1 年的时间里在练习拍摄美食,有几百张的经验积累。拍过 10 个左右美食短片,还制作了 1 个商业短片。
人脉
男朋友是商业摄影师,在摄影方面能够为我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经过这样一轮的发散,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是有趣的,新鲜的。随着经历的增长,还会再次进行新一轮的探索。
2、三个测试计划:
当看到溜达老师说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化业务制定三个不同方向的计划时,我非常惊讶!一个计划我都不一定能做好,更别说让我整三个了?满脑子都是雾水。
但溜达老师说,在做产品这件事上,你要用海王的心态:广撒网,快行动。
如果反响还不做自己也做下去,那就继续投入迭代。如果失败了,还可以迅速从备选计划中选择另一个。
但如果你没有备选计划,反馈好可以继续做下去,可是失败了呢?是不是就陷入悲痛之中了,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把自己产品化不适合自己?...
把自己产品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保证自己不下牌桌才是最重要的。心态调整好,体力保存好,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开干了。
我结合对自身的探索,竟然选出了四个测试计划是:
面包(兴趣、专长):喜欢且有经验,怎样做更好吃 增重(需求):自己的痛点,想要变健康 摄影(兴趣、人脉):喜欢美食摄影,如何做到更好 认可自己(照顾者原型):总是忽略自己,运用断舍离帮助自我认可
第一次测试
随着训练营接近尾声,我还在筹划着要从哪个计划开始,这时候群里就传来了申汝科伙伴发布产品的消息。哇塞,已经有人行动起来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很激动。
接着在看了孙静老师的分享《技术小白如何 3 天内从 0-1 打造创意AI绘图课》之后,我想要做出产品的欲望达到了顶峰。于是就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容易开始的切口,以《断舍离》这本书为基础,带着伙伴们一起通过践行断舍离,探索自己认可自己,定价 99 元一个月。
在结营的最后一天,我就发布了这个产品。相当意外当天就收到了 2 位同学的支持,这个行动营测试计划就算行动起来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我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这个产品上,写读书笔记、践行、每周和伙伴们腾讯会议交流。节奏比较紧凑,也算顺利的完成了交付。
随着伙伴们陆续推出自己的产品,溜达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路演支持,正好我在策划第二期断舍离行动营的开营,就跟着路演流程把思路迭代了一遍。写复盘的时候很是欣喜,觉得自己的产品好像已经在向正轨迈进。
在做海报准备发售时,我也同步去调研了一些”同行们“的内容。做断舍离相关内容的人大多都是整理归纳师,或提倡极简消费观的人。交付方式是带整理需要用到的商品,或做训练营带着大家行动。
看到这些信息之后,我就问自己:接下来的主要工作都围绕断舍离展开,是你想要的吗?你愿意吗?
思考了几天之后我有了答案:我不愿意。
我喜欢整理、也认可断舍离的原则,但如果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它们,那我会觉得有些可惜,我还想尝试更多、展现更多,断舍离并不能带领我探索更多。
所以我决定这个测试可以结束了,我要从其他测试中再选择,并开始行动。
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的测试计划把行动切口定在了:面包这个方向。具体做法是短视频创作,变现方向是短视频带货、接广告。
写下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很有希望,因为美食是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东西,我又可以继续浇灌这颗种子了。而且年初面包工作室结束的时候,我当时也考虑过这个方向,但因为顾虑太多就没有尝试。这次我要用实际行动来验证是否可行。
我为自己的面包短视频确定的目标群体是, 20-40 岁喜欢面包的女性,有一定审美、消费能力。据此就把平台定位到了小红书,而且我在上海,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大多是在一、二线城市,从这一点来看有一点点位置优势。
为此我在 10 月底的时候还专门报名了《小红书训练营》,因为小红书这个平台我接触的不多,想深入了解平台规则以及视频创作的方法。
12 月才开营,所以11 月一整月我又是在跟着书籍和先导课预习,在这期间我就已经安耐不住开始行动了。我还制定了一个自学 1219 款面包的计划,想着自己用 10-20 年的时间每周更新来完成。
然后就开始制定具体选题、拍摄计划,在男朋友的帮助下录制了 4 期内容。剪辑方面也跟着网上大佬们分享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和尝试。
当 12 月开营的时候,我已经剪辑完成了第一个视频。按照训练营的节奏,需要先完成定位作业,找到对标账号,制定选题计划之后才能开始制作视频。
可是我已经录制了4 期呀,又要重头开始了么,心里是有些犹豫的。但最终我觉得要有空杯心态吧,既然已经报名训练营,那么就跟着课程设置来走,于是重新定位找对标账号。
这时候助教老师给我的反馈是,我找的对标账号不太符合训练营的标准。于是我按照标准找了几个,但自己又不喜欢。这是什么情况呢?我卡住了。
眼看着圣诞节就要到了,我拍摄的一期圣诞面包视频如果再不发布,那就要明年圣诞节了。我花了将近 1 个月时间才完成的视频,根本不想拖到明年再发呀!
这时候我和把自己产品化社群里的伙伴建兵,语音沟通了一些想法。他也正在研究如何探索自己的热爱。他说可以试着根据自己的感觉出发,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还分享了一首鲁米的诗:允许你自己被真正喜爱的东西默默牵引。顺应那强大的力量,它不会将你引入歧途。
听过之后我很受启发,至少对自己有了一些信心。对于做视频这件事情,我有长期做下去的打算,也想培养自己的长期主义思维,所以有很多时间来研究如何做出好的内容。
做出好内容的前提一定是开始做,只是停留在思考阶段的话,一个内容也出不来。所以我不想在策划了,我要在圣诞节这天发布视频,这就是我现在最分享的内容,也是我现阶段能做的做好的内容。好和不好我都接受,这是我的起点,我还有很多的成长空间。
于是我就发布了,第一时间在社群里收到了伙伴们的鼓励和建议,我感受到了喜悦和满足感,同时也觉得动力满满,迫不及待的想要剪辑下一个视频。小红书训练营那边的进度,也就放在了一旁。
3、你就是故事
接下来一边创作视频,一边去搜索自己喜欢的博主们。看他们最初发布的视频,看他们的一路是怎样成长的,分析自己喜欢他们的原因。
逐渐我在他们所有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分享自己热爱的东西,分享自己的故事。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感到非常欣喜。你看,就是有人在认真的做自己。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喜欢自己,信任自己。
然后我的内心逐渐变得平静了,外部的声音越老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耳边也响起了溜达老师说过的话:在做自己这件事上,没有人能比得过你。
我又回到了把自己产品化的原点:自己。
别人积累的经验我不一定适合,别人喜欢的东西我不一定喜欢,别人精彩的生活我也不想过。所以,创作的源泉只能来源于自己。
接下来的 3 个视频中我便加入了更多尝试,也不再局限于面包。这并不是随意的发布,而是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事情会忘记时间流逝时,我发觉现阶段能用视频来记录下来的事情并不多,都在美食和生活这个领域里。
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时,我也做了反向思考,美妆、穿搭、音乐、摄影、育儿、情感、心理、知识...这些大的领域,我目前都没有太多的冲动和欲望,但一提到美食和生活,便可以令我迫不及待地想做点什么。
同时第一次和溜达老师线下见面时,她给我的反馈也是聊到生活相关的话题我的眼里会开始放光芒。当时还帮我想了一个关键词:生活家。
所以就开始尝试吧,按照自己的感觉,分享自己的热爱,并且花精力去研究如何能更好的通过视频传递这种情感。
世界是多元的、丰富的、五彩斑斓的。
结尾:有什么收获、领悟和行动?
1、传递价值
产品化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咨询、课程、社群这几种方式,能被传播的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称作产品。当然也可以分成免费的和收费的,不要被形式限制住,重点是传递价值。
由于这几年我为知识付费了很多次,便逐渐形成了思维惯性,总是把自己的产品目标范围锁定在课等方面。但我想做的内容是生活方面的,并不是知识类的,我的目标也不是成为一名知识博主,所以我目前也不需要去研究课程类的产品。
退一步来看,反而生活这个领域是更多人关心的话题,知识和学习才是少数人关注的,真正行动的人更加少之又少。把目光放回于自己能传递的价值上面,才可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2、从阻力最小的事开始做起
我的第一次测试断舍离行动营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阻力最小的事情,主要方式是带领大家写读书笔记,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行动。在这个社群的产品中,我没有教课,大家学习的是书中的内容,我要做的只是自己行动起来,定期和大家交流行动感悟。
其实我从写了三个测试计划的时候,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更倾向于美食视频,但为什么没有先开始行动呢?因为我当时对它的期待太高了,这是我在 5 年前左右就尝试过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太多正反馈。所以我害怕这次自己重新开始了,依然会面临失败的结果,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阻力太大了。
当我开始在男朋友的帮助下尝试做视频时,我还是觉得有些不顺畅。经过分析之后我找到了原因。他是专业的商业摄影师,他对拍摄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判断。在合作拍摄视频时,他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执行,但是这个标准对我这个外行小白来说,太高也太远了。所以制作一个视频的周期要很长,我自己做下来也觉得很累。就好像走还没走稳,就开始要跑起来了。不行,这样下去一定会栽跟头的。
接下来的 2 个视频我尝试完全由自己拍摄和剪辑,也记录了相应的时间。制作完成发布之后,我发现时间在 3-4 天左右,做完也没有觉得很累。这个状态对我来说是才是对的,是可持续的日常款。合适的机会、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再与他合作,这样的作品可以当成是精品款。这样思考之后就不会觉得拧巴了。
初始阶段做对自己来说阻力最小的事情,然后大量重复练习,接下来的迭代思路就在行动后的反馈中。你看,我刚做了 5 个视频就已经有了一些思考,随着接下来的行动一定会有更多思考和迭代。
3、与伙伴同行
从加入把自己产品化实战营开始,我就一路跟着溜达老师的节奏,参加了 2 期实战营,2 期飞翔计划,3次线下伙伴聚会,1 次路演。可以说2023 年下半年的时间里,我的主要行动都是在社群的陪伴下展开的。
期间探索、行动、传播、复盘这4 个环节反反复复的交替进行,时而觉得自信满满、行动力爆棚,时而觉得无比沮丧、迷茫焦虑。但我总是能在社群里获得来自溜达老师、其他老师们以及伙伴们的鼓励和指导。
没有这些陪伴,我肯定又想以往一样三分钟热度之后,就灭火了。所以 2024 年我非常坚定的要继续在这个社群中浸泡,如此幸运的遇到了鼓励自我探索又包容的溜达老师,还有一群认同此价值观的伙伴们陪伴前行,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把自己产品化是值得探索一生的事情,当飞轮转起来之前,请确保自己在路上。如果确定不了,那就让伙伴们帮助你。
最后对把自己产品化感兴趣的伙伴,
欢迎关注溜达老师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期待和你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