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了我高中同学父亲和母亲,已经快70岁了,直接打破了我对70岁人的刻板印象
同学的妈妈和我聊了将近2个小时,阿姨非常健谈,她是白羊女,滔滔不绝地和我分享她的生活:她在银行工作,本来50就退休了,她可以像她的其他同事一样,退休后躺平,但她说她就是闲不住,继续工作到现在(退休后继续工作了20年),主要不是为了钱(同学家里条件很好),她就是热爱工作,让她天天呆在家里闲着她就会发脾气,一出去工作就好了。
今年她不再工作了,因为要去北京帮我同学带孩子(同学孩子上小学了),她说她都想好了,她要和她外孙女一起学习,她计划把她外孙女所有的功课都学一遍,带她外孙女去各种科技馆、博物馆.....阿姨眉飞色舞、激情澎湃规划她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我听着她还是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呀,她这是把陪外孙女当做一项新的工作要探索和学习呢!
晚上和我妈聊天,我和我妈感慨:人就是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同学妈妈完全不像70岁的人,看着最多50岁,那饱满的激情和生命力,年轻人看了都佩服三分,妈,我们要向同学妈妈学习,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呀,不必搭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聊着聊着,我想到了昨天看的韩寒导演的电影《飞驰人生2》,有一说一,拍得不错,之前他发表的诸多直男癌言论让人大跌眼镜,我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我小时候是他粉丝,看过他所有的书。
但有一点我佩服他:写作写成了著名作家,玩赛车玩成了专业级别,拍电影也越拍越好。曾经他写作刚火那会儿,他去玩赛车,有记者问他:有人说你不务正业玩赛车,你怎么看?他说:不管我做什么都有人说这说那,所以我选我热爱的事情做。后来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他玩赛车,是来真的。
但是,即便如此,我想说的是:《飞驰人生2》拍得确实不错,但我谈不上多喜欢,当然不是电影的问题,是我发现我对赛车、打打杀杀、各种惊险刺激的东西基本都没什么感觉。
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我的看法是:喜欢与否,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人要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必要勉强自己,一定跟风活在社会的某个坐标体系里,唯恐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还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过着什么流行跟风玩什么的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各种极限运动很流行,我兴冲冲尝试了滑翔伞,想象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感觉,会不会像宫崎骏动漫中天空之城的样子,结果,滑翔伞飞到了空中,我不仅毫无兴奋,更是慌得一逼,差点没把肠子都吐出来,除了晕眩恶心吐之外没有别的感受.....
再比如我曾经跟风爱美的同学捣鼓头发、化妆、搭配啥的,搞完后确实挺好看的,但我发现挺不值当的:搞了半天我自己又看不到,都是别人看,而且真的太花时间了,当然自己看着确实也好看,但我发现我这个人本质上很自恋,即使什么都不捣鼓,我也觉得自己挺好的,打扮的快乐和阅读带给我的快乐根本没法比,我还是更愿意把时间花阅读上.........
随着慢慢成熟,我越来越了解自己:
短平快、寻求短期刺激和回报的事情一概不适合我,喜欢每天捣鼓一点东西慢慢搞
喜欢去艺术馆、博物馆、书店这些安静的地方
喜欢的动物是猫不是狗,主要嫌狗吵。
只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遇到油腻的直接拉黑,遇到小人直接开骂
最喜欢实干、阅读、观察、思考、写作、和同频的人聊天(今年会持续推进把自己产品化:新物种对谈)
我想着怎么把这些热爱的事情串在一起呢,最近有了思路:我计划这个月写完我的新书《把自己产品化:人工智能时代最佳生存法则》后,开一个把自己产品化:一人企业 新物种私教班(万元级产品),就招10个人,这10个人也是和我一样的人,喜欢实干、阅读、观察、思考、写作的小伙伴,我们每周固定时间交流,比如最近我特别想聊占星、人类图、乔布斯、马斯克、AI和把自己产品化的关系、商业、布劳尔财富象限......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私信我(当然要审核哈)
总之,对我自己来讲,我现在日常的基本训练就是提醒自己:回到自己的坐标体系里,找到自己的支撑,,扎扎实实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把自己产品化这个产品,也是我践行这项原则的一个产物。
和大家共勉
- 感谢你的时间,欢迎常来溜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