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的彩虹

文摘   旅游   2024-04-05 22:02   新加坡  
清晨六点,祈祷声准时把我从沉睡中唤醒。拉开酒店窗帘,天还没亮。新加坡这种感受并不明显。但在马六甲,一日五次斋月礼拜的诵经,深沉而辽阔,反复提醒着我,虽然身处全球连锁品牌万豪旗下酒店,入住在统一家具配置的房间。走出房门,却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
斋月无意中规律了我的作息。六点起床,七点游泳,然后回房洗漱,出门吃喝玩乐。晚上十点准时入睡。前所未有的健康态支撑了这四日的暴晒探索。
马六甲是一个怎样的一座城市?它在世界历史版图中的意义?它和中国有着怎样的渊源?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一无所知。但这三个字,也许因为某堂历史课,从小就刻在了脑海里。
三月的马六甲像极了六七八月的重庆,没有风,白花花的日光,一泻千里。在空调房间寒气逼人,走到室外,大颗大颗的汗水往体外冒,快走几步后就脸通红。怪不得国内的防晒品牌都看中这个市场,刚需啊。
几乎所有的景点都聚集在鸡场街附近,类似重庆的磁器口。绝大多数店铺售卖的小商品应该产自义乌。好奇询价,比新加坡便宜。确切的说,这里的一切物资都比新加坡便宜太多。我也放纵自己,不看价格的吃喝玩乐。
在洛阳印务局发现了本地特色印花的茶巾和零钱包,几乎扫空了那里所有的存货。总认为自己是要回到中国的。这些极具东南亚风情的小物件可以装饰重庆和杭州两处的家。想想未来的某一天,低头抬头之间,瞥见这些纪念品中的一款,回忆起在东南亚度过的吉光片羽。会心一笑的温柔。
赤道的酷热让人烦躁。没有任何旅行规划。就在鸡场街小巷间乱窜。
如果说,城市旅行是一场探险游戏,那一间又一间博物馆,就是揭开百年沧桑的线索。当然,故事都是明码标价的。郑和文化馆的门槛是外国人15马币。破破旧旧两层楼,斑驳的漆,一些破损瓷器、船舶模型、军旗、罗盘……老物件堆砌在潮湿的房间,配合空气中的腐朽气味,阴森得很。
快要离开的时候,仅有的两位工作人员之一,问我要不要看视频。我点头。坐进了出口边上的放映厅。像素劣质的视频介绍了这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一次次下南洋的经历,漫画重现了在马六甲建立的海军中转基地,与当地政要之间的连接。
相比之下,同样两层楼的娘惹岜岜博物馆修缮得真好。当然,游客也是几何倍数的增加。
这是十九世纪马来西亚华人曾清秀的宅子。四代人曾真实居住于此。1985年才改建为博物馆。明黄的墙,厚重的丝绒垂帘,精美的桌椅器具……在里面穿着娘惹的衣服,学习像娘惹一样的举手投足,试图去想象,去理解:明代,随着郑和下南洋,福建广东的男人们来到这里,回不去了,或者不想回去了,娶了当地女子为妻,落地,生根,发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家居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
独自旅行。烦恼的是吃。本来就胃口极小。一天到晚不节食,也就能尝那么多。跟着小红书打卡当地特色。发现大多是中国福建广东菜系的延展。最爱德兴隆面线糕。店家揪一坨面团,一片一片用手扯开,放入小锅煮好,干捞出来,加上辣椒。吃起来糯唧唧,嚼劲十足。
一个人的旅行也有好处。我把这四天看作一次行走的冥想。真正意义上的放松,是不设任何限制的行动,专注每一个突然冒出大脑的需求,觉察自己的反应与决策。
这也是一次做减法的旅行。没有走进荷兰红屋和圣保罗教堂。其实,时间充裕。但就是那一刻不想去了,只想回酒店休息,躺下,用Grab点送餐。这也是东南亚生活两年来,第一次外卖。没有收集齐所有的网红景点,一点也不影响整个旅行的丰满与愉悦。
本以为海外旅行都是需要英文的。没想到,这里支付宝横行,华语横行。常常错觉,马六甲并不是另一个异乡。和当地司机闲聊。马来西亚一直有专门的华校。特别是吉隆坡、马六甲和槟城三地,华人众多。
一趟旅行下来,理解了为什么互联网大厂和币圈交易所都筹划在新加坡之外,在马来西亚建立第二中心。这里语言沟通成本低。生活成本低。与此同时,人口基数不错。资源丰富,地大物博。
1405年郑和下南洋六百余年之后,出海东南亚的风潮再次在中国涌动。只是这一次,并不只有福建、广州的男人。全中国的财富新贵、老钱、科技翘楚……在这两三年陆续登陆,想要让钱生钱,与当地生活碰撞,寻找事业新的可能性,他们会在东南亚书写怎样的南洋新梦?这应该是未来十年,每个身处东南亚的人都绕不过去的问题。

Room511
有品质的写作是最好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