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武,NUS和新加坡公共政策

文摘   2024-05-27 11:55   新加坡  

在新加坡,一天就能感受三个季节。

室内空调十足,特别是电影院和图书馆。窃以为是需要珊瑚绒的场景,姑且算冬季。室外30度爆晒,走在街上,和蒸桑拿差不多。突然暴雨,又错以为回到梅雨季节的江南。空气中都是水气,随手抓一把就能捏出水珠。

雨水打湿薄衬衣,穿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校园,风吹过来,冷飕飕的。

都说偏居西部的新加坡理工大学(NTU)美。我却更偏爱NUS武吉知马校区。这个生活区靠近植物园,植被丰富,没有高层建筑,没有商业街,人少,空气好,是新加坡富人区。苍天大树间藏着无数小别墅,居住着包括周受资、孙燕姿、李显龙、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等在内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首富。

校区不大,主要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和法学院,全部师生员工加在一起千余人。饭点都挤在园区里唯一一个Food Court,面食档口排很长很长的队

三栋主楼通过连廊串起来,典型的东南亚殖民时期风格建筑,长长的石板走廊,高高的天花板,厚重的木质百叶窗。

其中最著名的一栋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所在地,香港首富李嘉诚捐赠修缮。

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时,新加坡是一个小渔村。贫穷,落后,人民没文化,各个种族之间矛盾重重,打架冲突不断,电影《我们的故事1》对那段历史还原度很高。

常常和身边新加坡朋友聊,没有一个人质疑李光耀对这个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比如,全国推行英文,重点发展金融和船运行业,建立多民族融合居住的HDB公共房屋政策……开明的公共政策助力这个人口少,土地面积少的国家快速发展成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跻身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东南亚各国家则存在明显政治腐败和宗教问题,人口基数那么好,经济却总发展不起来。他们迫切希望学习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于是,20年前,NUS成立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招收东南亚各国政治精英,并以新加坡第一位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李光耀命名,以示纪念。

《十三邀》许知远采访王庚武让这里变成网红景点。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楼道墙面布满名人名言。我赶去3楼参加中国经济学者余永定教授分享,迎面就撞上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据说,这是李嘉诚的特别要求。‍‍

早上10点分享,9点50分赶到。90多岁的王庚武教授端坐第一排正中。5分钟后,余永定教授走进会议室,快步走向前,和王庚武教授握手,邀请一起就餐。仔细想来,两人还蛮有渊源,可算老乡。王庚武教授祖籍江苏,出生印尼。余永定教授,祖籍广东,出生江苏。

读书时,不喜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觉得这些都是老古董,没用的东西,并不好好学。这2年,不管新加坡还是中国,裁员信息不断,越来越多人从天猫京东购物转为拼多多下单,我终于理解了经济的重要性。

现场主要是华人面孔。我悄悄拍照,专心听讲。对于中国经济当前问题,余永定教授没有回避。但他坚信,中国不会出现日本那样的房地产泡沫,政府正在用合适的方法解决。

看见王庚武教授,激动的。

他的家庭算第一代东南亚移民。迫于生计和国内当时的局势来到东南亚教书挣钱。很长一段时间,王庚武教授和他的父母都是随时准备离开,返回中国的“东南亚过客”。他的父母只生了一个小孩,因为要攒钱回中国。可在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随便一场政治运动就可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终究,这家人留在了东南亚,再也回不去了。

第一代移民很难真正融入这个国家”。朋友大学一年级来到新加坡,早已换了公民身份,仍然感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之间的鸿沟难以理解和逾越,“那印度咖喱味儿,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也许,正是这份认同的无处可寻触发了王庚武教授的海外华人研究。

读书的时候,老师总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到了海外,时常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冒失闯入的野蛮人。总为自己英文口音,学识浅薄,无法融入本地社交圈而焦躁。新加坡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所有自己不可爱的地方。

肉身出海了,思维还停留于中国快节奏的惯性中,无法理解这里一站地铁建四五六年。城市规划,提前15-20年宣布,然后慢慢建,给老百姓足够时间周期应对。比如,5月23日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政府计划在武吉知马区域建造祖屋,这是40年来首批HDB。

离开华人圈,新加坡就是一个“躺平国”。不鼓励加班。每年5月底到6月底,公立学校长假。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国3周到1个月是正常态。再到年末一年中最重要的圣诞,又是3周到1个月全世界旅行。

这样培养长大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从小出生在这里,接受全英文教育,假期是看世界开眼界,天然理解印度和马来西亚等不同种族的宗教文化、生活习惯,又一起长大。各个具备成为周受资的潜质。

如今的经济局势下,新加坡这些好正在无限放大,变成全世界的曼哈顿岛,人口稠密,富人多,物价高。

并不是随大流的人。当越来越多人把目光聚集到这个弹丸之地,心中始终有个疑惑,我微薄的薪酬,配在这里生存么?

NUS武吉知马校区图书馆门口有个捐赠书架,存取个人捐赠书籍。我顺走了《The Great Divide》。

离开时,出租车司机播放着陈淑桦的歌:“聪明看事情,糊涂一颗心”。和我同一时期到新加坡的朋友都完成了第一次本地永居身份(PR)申请,其中2-3位接到了通过的邮件。而我还没开始研究材料准备,还在以局外人视角观察这个国家,也许写满50篇,可以做出我的决定。

Room511
有品质的写作是最好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