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吃苦1000天从A到Z(一)

文摘   2024-11-14 10:43   新加坡  
新加坡,每一天都是30度。感受不到四季变化。只是随着每日一场暴雨,我知道,雨季来临,一年又要过去了。
写下这一篇,我也要往前走了,这样苦才会后退。
A decision 一个决定
如果知道离职到新加坡读书、实习、工作会经历如此多意料之外的文化冲击,还会做这个决定吗?
我是犹豫的。
2022年伊始,个人与时代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推着往前。这1000天到底经历过什么?何广智说得好,无论生活有多少苦,只要不喊痛,就是艺术家。
我相信,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在上帝眼中都有其存在价值。只是此刻,还不够智慧辨别。
Bugis 武吉士
公司在去年8月底搬到Bugis地铁站附近的Guoco Midtown。
这里属于新加坡核心枢纽,时时刻刻人潮涌动。从绿线切转蓝线方向,会穿过一个隧道。隧道左边,一长排餐食店,卖蛋糕,凉茶,面线,奶茶……
总去其中一家海南鸡饭店。白色墙面,白色桌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有风扇把地铁强劲的冷风吹进来,不需要自己收拾餐具,价格却便宜。一份白鸡饭,4.5新币,没有服务费和税。2023年底最艰难的第四季度,独自吃饭,眼泪不自觉地往小碗鸡汤里掉。
今年机遇变化,开始和同事们探索这个区块。几乎吃过Guoco Midtown对面两个小巷里所有的店铺。也熟悉Bugis Junction和Suntec两边商场的独特构造。已经无需Google Map,就能指引朋友们根据各自的味蕾价格需求选择合适的美食。
新加坡消费高。偶尔奢侈大快朵颐。工作午餐总希望不要太破费,10新之内解决最佳。但这一带白天属于CBD白领晚上被游客占领。平价餐食不多。
16个月的摸索,倒是已能做出尔顿那样的每周固定餐馆清单,周一海南鸡饭日,周二酿豆腐日,周三鸭饭日,周四西安凉皮日,周五吃好点犒劳自己,来个杨国福+Coconut椰汁吧。
Culture 文化
新加坡本地人,多是三代华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东南、华南沿海民众为了讨生活或因战乱年代不堪困苦等等原因,大规模迁徙到东南亚,多居留在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
有一天乘出租车。司机讲,他奶奶是马来西亚华人。1965年新加坡建国时,政府要求二选一,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老人家刚好彼时彼刻在新加坡旅游,选择就地留下,慢慢家族整个搬过来,是为一段佳话。
他们看上去,和我们没有差别。
他们把中文Chinese称作华文Mandarin。把“热”说成“烧”。不影响交流。
他们去过的中国旅游城市,比我还多。写作这篇时,马来西亚华人女同事的父母就在中国丽江。之前他们还买羽绒服去过哈尔滨看冰!
但到了具体的工作环境,会发现彼此完全不同。不少男性在乎LinkedIn上的虚高头衔。地盘意识严重。这也难怪。新加坡太小了,蛋糕总共就不大,也没有退路。这里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天才考试选拔,逐步分流,习惯了竞争与政治。

我们每一个人的底层认知系统,基本是由20岁之前的环境和生活决定。新加坡本地华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文,从小看英文书籍和动画片。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完全不同。
以,到今天,我想说,第一代新移民融入本地,是个伪命题。
我的目标,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新加坡人。我需要的,是更好地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工具,了解两地文化的不同,理解这个国家独特的运作模式。做到尊重,求同存异,实现共赢。
Degrees 30三十度
维基百科介绍,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30度恒温。我却把短衣短裤短裙全部运回了中国。
日常上班,长袖白衬衣+牛仔裤+匡威。
新加坡的冷是藏在写字楼、电影院和图书馆里的。空调仿佛不要钱似得开到最低。2022年《阿凡达2》上映,第一次走进本地电影院。实习单位一众男男女女都冷到全身发抖。后来再看电影,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长衣长裤运动鞋,就差再怀揣一个热水袋。 
对了,这里正式电影放映之前,竟然有长达半个小时的广告。变态。
English英文
乘坐蓝线,地铁报站名后,总跟着一句“please pay attention again 小心空隙,happy happy”,有点不明所有。后来和朋友讨论,原来这句话是分别用英文,中文,泰米尔语和马来语表达小心空隙。
不止地铁。HBD一楼公告板政府宣传海报也是四种语言并列。是的,这个神奇的国度,国歌是马来语。官方语言有四种。
李光耀最伟大的国策之一就是将英文作为主流。幼儿园开始,去学校就讲英文。
读本地公办学校的学生从小至少掌握双语能力。学校提供第二外语课程,根据母亲的母语选择语种。中国妈妈的孩子选中文,马来西亚妈妈的孩子选马来语,印度妈妈的孩子选泰米尔语选修课,上到高中。
语言,本质是大量重复使用才会精进。否则就会退化,遗忘。像我的新加坡房东,虽然父母是海南人,但成年后离家多,已经几乎不会听也不会讲中文。在家与有印度血统的另一半日常都是英文交流。
Floor 7七楼
空中花园是新加坡独特的一道风景。在高楼中间,劈出一个区域,种花种草,铺上跑道,挖出游泳池,方便本楼上下。
四月借住Katong朋友家。那是一个独栋Condo。健身房、游泳池、烧烤台就设置在9楼挑高层。
目前工作所在的Guoco Midtown则把休闲区放在7楼。大量种植绿色植物,有100米跑道,10米游泳池,还有6个柔软舒适的布艺沙发,及一些超级大长桌。仅对本栋长期Pass持有者开放。
总觉得,人不能8个小时呆在空调房。午餐时间,喜欢和同事们打包回7楼吃。没有Pantry的冷气和免费加冰无糖可乐。吃着吃着就开始流汗。一阵微风突然吹过,眯上眼,困了,就转到布艺沙发上打个盹。这不比华为、腾讯的行军床午休爽100倍吗!
Grab
每次出差,就疯狂点外买。有时候甚至一次性买多份,做好了不好吃就扔的准备,也要下单。国内用美团,吉隆坡和雅加达就用Grab。
躺在床上感受挑选的快乐,盘坐在椅子上,看着手机屏幕,不顾形象边吃边笑——感觉自己报复新加坡成功。
在新加坡,钞票在DBS账户里像冰淇淋一样融化。
我没有点过一餐外卖。
本来餐厅东西就贵,再加上服务费,消费税,外卖费……高攀不起了。
Holiday
联合早报报道,2023年亨氏护照指数中,新加坡以193个免签地,蝉联第一。
但新加坡留不住人。
这儿实在太小。环岛骑行一圈120公里,12-15个小时足矣。从最东边的樟宜机场到最西边的NTU,打车30分钟。
向外探索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倒不错。
每年16天带薪休假。本地人常常年初就拟定好全年全家外出旅游计划。有个朋友曾分享,善用本地信用卡积分,年初甚至能订到全家在圣诞去新西兰玩的商务舱机票。
于是,每年5月和12月。配合本地学校长假期,办公室同事纷纷拿长假遛娃,在发出一封OOO(Out Of Office)后消失。本月,有位男同事休假2周去日本。下月,三位朋友不约而同选择日本2-3周。
敢于请假,勇于享受假期,这种景观,是国内工作时万万无法料想的奇景。
初来时,曾以为是炎热天气造就慵懒个性。现在,我的观点改变了。人民勇于做自己的底气来自于政府。这里的公民受本国政府强力政策保护。EP政策,让公民从来不怕没工作。PR政策挑选优秀移民留下。所以,没必要对任何一家公司产生归属感。自然也就敢于遵从内心声音决策。

Room511
有品质的写作是最好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