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研速览】第84期 | 两大期刊两篇研究报告奉上

文摘   2025-01-24 20:15   北京  

 点击上方“听全文”解放双手


为帮助临床医生快速了解肝病学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肝胆相照平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中心/肝病科联合推出精品栏目-“肝研速览”



【肝研速览】第八十四,肝胆相照平台对发表于 JHEP Reports、Journal of Hepatology 两大期刊的两篇研究报告进行分享,以启迪临床。



01

               JHEP Reports



TIPS 术后IL-6 水平降低可预测失代偿性肝硬化的预后


失代偿期肝硬化(dACLD)与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紧密相关。患者一旦发展为门静脉高压(PH)相关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腹水,即标志着进入失代偿期,预后显著恶化。全身炎症(SI)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增加,全身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升高,尤其在有腹水的dACLD患者中更为明显。这种全身炎症水平的增加与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细菌易位密切相关。慢加急肝衰竭(ACLF)是一种与肠道-肝脏轴和全身炎症密切相关的综合征,表现为肝脏和肝外器官的衰竭。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够改善门静脉高压和相关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已有研究证明,TIPS能够降低严重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或复发性腹水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关于TIPS植入后炎症标志物动态变化的数据尚缺乏。


2024年12月17日,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医学III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科Kornfehl等人在JHEP Report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纳入了109名因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出血接受TIPS手术的肝硬化患者,评估了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IL-6、CRP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


研究纳入了在维也纳医科大学(NCT03409263;n=58)和汉诺威医学院(NCT04801290,n=51)接受选择性植入覆盖式TIPS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腹水或门脉高压性出血的患者。在基线(BL)、3个月(3M)和随访6个月(M6;汉诺威队列)或9个月后(M9;维也纳队列)评估了IL-6水平;仅在维也纳队列中评估了CRP和LBP水平。



结果显示,在109名接受TIPS治疗的患者中(66.1%为男性,中位年龄57岁),主要(72.4%)根据腹水指征进行治疗,中位BL IL-6水平为10.5 pg/ml;41.3%(n=45/109)的患者IL-6≥14 pg/ml。从BL到M3,维也纳队列和汉诺威队列中分别有63.8%(n=37/58)和68.6%(n=35/51)的患者IL-6水平下降。CRP(62.1%)和LBP(77.4%)也观察到了类似的下降率。随访期间,41名(37.6%)患者出现IL-6显著降低(≥基线的50%)。



调整年龄、白蛋白和MELD后的组合队列中的竞争风险回归显示,M3时IL-6降低是ACLF(asHR:0.26; 95%CI:0.09-0.77; P=0.016)和肝脏相关死亡(asHR:0.26; 95%CI:0.07-0.95; P=0.042)发展的独立保护因素。









全身炎症是失代偿性晚期慢性肝病(dACLD)患者疾病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表明,在两个不同的欧洲肝硬化患者队列中,选择性TIPS植入后,全身炎症有效且持续地改善。TIPS植入后LBP的减少表明细菌移位减少。TIPS植入后3个月IL-6的降低是ACLF和肝脏相关死亡的保护因素。因此,该研究的结果表明TIPS以具有临床意义的方式减少全身炎症,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译自 Kornfehl A, Tiede A, Hemetsberger P, et al. Decreasing interleukin-6 levels after TIPS predict outcomes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JHEP Reports [J]. JHEP Reports https://doi.org/10.1016/j.jhepr.2024.101308. [Epub ahead of pri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中心/肝病科 冯悦 高沿航 报道)




02

               Journal of Hepatology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全因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传染病,影响着超过3亿人的健康。CHB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失代偿,因此,与无CHB的个体相比,CHB患者表现出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肝脏相关死亡率。鉴于此,及时实施临床策略对CHB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CHB患者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健康风险。


在普通人群中,MASLD已被证实与全因、肝外恶性肿瘤相关、肝脏相关和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在CHB患者中,代谢负担的增加会进一步提升HCC和肝硬化的风险。然而,关于MASLD及其相关代谢功能障碍对CHB患者全因和特异性死亡率的具体影响,目前尚缺乏充分的了解。


2024年12月3日,中国台湾台北台湾大学医院内科部消化肝病科的黄尚进等人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虽然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接受TIPS手术的肝硬化患者(纳入了109名因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出血接受手术的患者,评估了术前及术后IL-6、CRP和LBP水平的变化,发现TIPS后IL-6水平显著下降,与低风险的慢加急肝衰竭(ACLF)和肝相关死亡相关),但另一项长期随访研究也提供了关于CHB和MASLD患者的重要信息。


这项长期随访研究从2006年到2021年,共纳入了8718例CHB合并脂肪性肝病(SLD,其中包含MASLD)的患者。在基线时,与非MASLD组(n=2,156)相比,MASLD组(n=6,562)的患者年龄较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比例较低,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也较低。



经过9.1年的中位随访期后,研究发现,与非MASLD组相比,MASLD组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全因死亡率风险[校正风险比(aHR):1.79,95%置信区间(CI):1.24-2.58,P=0.002]。此外,累积代谢相关危险因素(CMRF)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全因死亡率、肝脏相关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均P<0.05)。在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高血压和显著体重增加也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全因和肝脏相关死亡率的风险(均P<0.0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倾向评分匹配后,SLD患者的死亡风险却低于非SLD患者(HR:0.62,95%CI:0.53-0.74,P<0.001)。这一发现提示,在CHB和SLD患者中,虽然代谢负担的增加会提升死亡风险,但SLD本身可能并非决定死亡风险的唯一因素,其他未明因素或保护机制可能也在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在CHB和SLD患者中,代谢负担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全因、肝脏相关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同时,SLD患者的死亡风险在倾向评分匹配后却低于非SLD患者,这提示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CHB和SLD患者的死亡风险机制。识别这些代谢功能障碍对于日常护理中的风险水平分层至关重要,有助于为CHB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摘译自 Huang SC, Su TH, Tseng TC, et al.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oncurrent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2024 Dec 13:S0168-8278(24)02763-6. doi: 10.1016/j.jhep.2024.12.009. [Epub ahead of pri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中心/肝病科 韩潘十力 高沿航 报道)





 END 




*本文图片均引自发表文献


▼ 关注“肝胆相照平台”获取更多大会报道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点赞是魔法,能让心情开花~ 🧡点一下,好运连连!

肝胆相照平台
“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行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健康报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共同主办,肝胆相照是其官方平台。该行动借助互联网平台,为肝胆病专家建立自己的在线专家工作室,同时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并向公众传播肝病科普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