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Infectious Diseases 发表:邢同京团队提出慢性乙肝自然史分期“台州标准”!

文摘   2025-01-10 20:53   北京  

 点击上方“听全文”解放双手


2025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邢同京团队BMC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发表关于慢性乙肝自然史分期的新建议(台州标准)。针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指南推荐的分类标准不一致,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可比性差;大量处于“不确定期”患者也需要治疗。


因此,该团队基于肝脏病理变化,优化了免疫耐受期病毒学指标判定标准,提出HBeAg半定量水平大于1350S/CO有助于区分“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新建议,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免疫控制期三个阶段及其具体标准,以指导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但该建议分期及其标准尚需进一步验证。








1.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研究变迁及存在问题


慢性HBV感染是机体免疫与乙肝病毒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长期过程,导致肝内炎症反复波动和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伴随着HBeAg,HBsAg和HBVDNA等病毒指标的变化。根据这些病毒学、生化学及病理学的变化特征, 1985年, Chu 等首先提出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为三个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期。之后,Lok等进一步将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四个阶段。


2016年,Mason等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存在HBV特异性T细胞,肝组织内存在肝细胞克隆。基于此,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更名为5个阶段, 不再沿用四个分期的表述。随后,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9年版)及美国慢性乙肝处理意见(2021年更新版)相继做出修改。


然而,国内外专家对于慢性乙肝自然史分期及其标准仍存在较大分歧,主要问题如下:

(1) 主要指南关于4个分类指标推荐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相关研究纳入患者标准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差;

(2) 根据目前的分期标准,仍有大量慢性HBV感染患者处于“不确定期”,这些患者大多需要治疗。


因此,迫切需要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2.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新建议(台州标准)


为了探讨更加合理的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分期标准,邢同京团队基于肝脏病理变化,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病毒学指标的判定标准进行优化,首次提出HBeAg半定量水平大于1350S/CO有助于临床区分“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对于免疫控制期患者,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HBV DNA<20IU/ml的标准更为合理,但是对HBsAg<1000IU/ml是否合适,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自发HBV DNA持续阴性,而HBsAg水平仍可能较高(HBsAg>1000IU/ml)。


据此,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邢同京团队提出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新建议(台州标准),新近发表在BMC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具体如下:HBV DNA、HBsAg和HBeAg高水平,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内无或轻度炎症或纤维化归为免疫耐受期。HBsAg阳性,HBV DNA持续阴性,ALT正常,肝组织内无炎症或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为免疫控制期。处于两期之间,只要HBsAg阳性和HBV DNA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ALT正常或升高,均归为免疫清除期(具体标准见表1),均需要抗病毒治疗,而对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患者可随访观察,一旦患者进入免疫清除期,也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


表1  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新建议

# ALT 正常值 <40U/L;※ HBV DNA>20IU/ml。
* 免疫清除期: ALT升高和 HBV DNA 阳性(不论HBV DNA水平);或 ALT正常与 HBeAg≤1350(S/CO),HBV DNA阳性(≤ 2×107 IU/ml)。


总之,邢同京主任团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分期提出新的修订建议,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免疫控制期三个阶段及其具体标准(表1),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


该建议简单明了,有助于理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降低了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误判率,尽可能减少分为“不确定期”或“灰区”的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指征更加清晰,对推动慢性乙肝自然史分期研究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较大价值,但是该分期及其标准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同时,测定HBeAg水平的方法是半定量,尚需要开发新的HBeAg定量检测方法,确定区分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eAg定量水平。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评估慢性乙肝自然史分期的免疫指标,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


专家简介


邢同京教授





• 浙江省台州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主任

•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 浙江省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引进人才

• 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专业委员会委员

•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学组委员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 获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2项。

•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次数160余次。

• 主编医学专著4部。




▼ 关注“肝胆相照平台”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点赞是魔法,能让心情开花~ 🧡点一下,好运连连!

肝胆相照平台
“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行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健康报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共同主办,肝胆相照是其官方平台。该行动借助互联网平台,为肝胆病专家建立自己的在线专家工作室,同时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并向公众传播肝病科普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