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实春教授:免疫靶向联手序贯外科,共筑肝癌治疗新防线

文摘   2025-01-21 19:03   北京  

 点击上方“听全文”解放双手


肝癌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恶性疾病,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靶向联合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经转化治疗后序贯外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近期,肝胆相照平台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卢实春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问题一

Question 1




肝胆相照:


卢教授,您作为《晚期肝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的通讯作者,能否分享一下制定这一共识的初衷和背景?以及相较于2021版有哪些主要的更新和变化?


卢实春教授


免疫治疗当前已成为实体肿瘤临床治疗的热点领域,尤其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免疫靶向联合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约24个月。这一治疗策略不仅带来了显著的客观反应率,如肿瘤体积的缩小或癌栓的消退,还为外科手术的介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众所周知,外科手术至今仍是实现长期生存的关键治疗手段。


免疫靶向治疗在全瘤种、全流程的治疗过程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并得到了广泛普及。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免疫靶向治疗的掌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学、免疫学、外科学、内科学等。因此,对于肿瘤科医生而言,深入了解和掌握免疫靶向治疗的基本知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


特别是免疫靶向联合序贯外科治疗,对肝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如何更好地治疗患者提出了更多挑战。因此,作为临床肿瘤科医生,尤其是肝脏外科医生,了解、掌握并规范我们的操作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期望能够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标准,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毒副反应。


鉴于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受中华医学会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携手全国79家医疗机构,汇聚近百名权威专家,共同开展了深入而细致的研讨工作。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以及频繁的微信沟通交流,专家们经过多轮充分讨论,最终达成了广泛共识,并撰写了《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全面反映了当前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体现了专家们在关键问题上的高度一致。


值得庆贺的是,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共识已于2024年11月份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与《中华外科杂志》上同期发表。同时,其英文翻译版也已近期上线,为全球范围内的同行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渠道。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下载阅读,共同推动晚期肝细胞癌治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相较于2021版晚期肝细胞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专家共识,本次新版共识发生了诸多内涵上的重要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标准更加国际化


新版共识更加符合国际指南与共识的制定标准。我们已在国际指南与共识透明化平台完成登记,并严格遵循牛津指南与共识制定的相关文件,对涉及的132篇文献证据重新进行了强度评估,同时对推荐强度进行了重新讨论。因此,新版共识更能反映当前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证据的优势。


2. 目标人群界定更加明确


新版共识明确界定了目标人群为晚期肝癌患者。晚期肝癌的定义参照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与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即指伴有影像学可见血管癌栓或肝外转移的肝细胞癌,对应中国肝癌分期(CNLC)Ⅲa和Ⅲb期或BCLC-C期。这组病例具有更大的治疗需求,且占肝癌患者总数的比例高达53%。同时,本期患者取得的临床获益可向早期患者进行推广。


3. 提出序贯外科治疗方案


新版共识明确提出了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方案。免疫靶向治疗具有长生存获益的优势,结合外科根治性手术的优秀结果,两者强强联合,可使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4. 基于证据推荐治疗优先级


针对目前争议较多的免疫靶向联合治疗和局部治疗的优先级问题,新版共识进行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我们认为,渐进性的联合转化治疗方案在患者治疗效果、肝脏疾病背景以及治疗耐受性方面更具实用性和优点。其基本要义是优先使用靶向免疫联合治疗3~4个周期后进行评估,如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可继续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如治疗反应延迟或疾病稳定甚至进展,再叠加局部治疗,以提高转化治疗效果和成功率,加快反应速度。我们称之为渐进性联合转化,其优势在于安全、经济、选择性高。


5. 强调病理切除标本价值


新版共识提出了基于病理切除标本中残存活性癌细胞比例的价值。残留存活癌细胞比例反映了治疗的效果和转化治疗的成熟度,是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残留存活癌细胞的比例来确定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案,即基于病理切除标本的残留活性癌细胞的分级辅助治疗。目前转化序贯外科后的辅助治疗方案和辅助治疗时间尚未定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此外,新版共识还明确强调了基于多学科理念的标准化、个体化、全流程管理(全链条管理),以实现晚期肝癌免疫靶向联合序贯外科治疗的最佳疗效。




问题二

Question 2




肝胆相照:


在免疫靶向联合转化治疗的背景下,序贯外科治疗扮演了重要角色,您如何看待序贯外科治疗在整体治疗策略中的重要性?


卢实春教授


免疫靶向治疗以其显著的长生存获益,与外科根治性手术这一优良传统治疗方式相结合,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希望。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序贯外科的重要性,是因为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无论是单一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还是单独的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HAIC(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放射治疗,都难以达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尽管免疫靶向联合局部治疗,如联合TACE、HAIC或其他放射治疗方式,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疗效,但叠加外科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根治性效果,为患者带来更为彻底的治愈可能。目前的临床证据充分显示,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免疫靶向联合序贯外科治疗不仅能够实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期。


以我们自己的研究数据为例,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接受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前瞻性队列的统计数据也同样明确地表明,转化序贯外科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0%以上,这一数据是本组晚期肝癌人群平均5年生存率14.1%的4倍之多。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为患者带来了3倍以上的5年生存获益,因此,我们坚信并强调,免疫靶向联合序贯外科治疗是能够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问题三

Question 3




肝胆相照:


您认为新版共识的发布将对未来晚期肝癌的治疗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在未来,晚期肝癌的治疗还有哪些潜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卢实春教授


新版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临床治疗路径、提升治疗效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以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肝癌围手术期治疗的领域,尤其是以晚期肝癌为代表,治疗格局已发生了显著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免疫治疗已全面渗透到肝癌治疗的全周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晚期肝癌在免疫联合治疗的助力下,治疗模式和治疗效果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进步。


展望未来,晚期肝癌的治疗领域仍将迎来诸多重大突破。首先,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面,我们期待在多组学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而言,我们正致力于探寻免疫靶向联合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的标志物,还有影响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晚期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其次,晚期肝癌治疗的未来进展还将体现在新药物和新方案的开发上。我们将见证更多针对免疫治疗微环境、靶向治疗的新药物和方案的问世,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细胞治疗在这一进程中也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晚期肝癌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最后,原发和继发耐药问题是晚期肝癌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它直接关系到晚期肝癌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将集中力量攻克这一难题,以期在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药物开发以及耐药问题解决这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彻底改变晚期肝癌治疗的格局和结局,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专家简介


卢实春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学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第九届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



END



整理 | 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 | 卢实春教授


▼ 关注“肝胆相照平台”,私信“肝癌靶向联合外科治疗”,获取指南原文内容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点赞是魔法,能让心情开花~ 🧡点一下,好运连连!

肝胆相照平台
“健康中国-肝胆病防治行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健康报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共同主办,肝胆相照是其官方平台。该行动借助互联网平台,为肝胆病专家建立自己的在线专家工作室,同时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并向公众传播肝病科普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