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体制内”是你求职时候的重点选项吗?
如果是的话,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
你是打算毕业就进“体制内”?
还是说先去大厂饱受几年社会毒打之后再进“体制内”?
有想法的朋友们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交流讨论。
宇宙的尽头是“体制”。
进“体制内”躺平是近几年大家非常热衷的选择。
甚至对很多互联网大厂的那些拿高薪的人来说,“体制”也是一个很好的精神寄托。
但是,怎么进?啥时候进?进去后到底能不能躺平?
今天这篇文章就为你来解答这些问题。
泛体制内
一般来说,“泛体制内”有4个基本选项:
国央企、公务员、事业编和高校。
“泛体制内”不一定有编制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事业编是事业编制,高校不一定有编制。
高校里面,有一部分是有编制的,属于事业编的一种。
但高校里面还有大量的合同工、劳务派遣人员等没有编制。
有些地方的有些高校招聘形式比较特殊,属于一种特殊的事业编,因此我们把“高校”单列出来进行讨论。
行政编和事业编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拿的钱不一样。
行政编工资是国家发的,国家统一拨款,没有营收压力,“吃皇粮”。
事业编不同,下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简单来说,事业编里面有一些是需要自负营收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医院和中小学。
医院可以收取医药费、手术费等;
学校可以收取书本费、学杂费、住宿费等。
第二个区别,人员级别不一样。
行政编走的是行政级别。
一个硕士刚考进公务员,应当定为四级主任科员,这是科级干部;
再往上升,就是处级干部;
再往上是厅局级干部,比如大家熟知的“宇宙区长孙连城”,还有“爱学外语陈清泉”;
再往上是省部级干部,比如李达康、小金子;
再往上就是国家级了。
事业编完全是另外一条路子:评职称。
事业编的发展是跟着职称走的。
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职称越高,通常认为经验技术越好,能够承接的项目也就越多。
稳定性
编制有差别,那么稳定性必然也是不一样的。
从稳定性来说,公务员是绝对T0级别,稳定性要远超过其他3个。
冷知识:公务员不交失业保险。
只要别违法乱纪,别主动辞职,你就不会失业。
稳定性排名第2是事业编。为什么?
因为事业编内部有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中小学老师。
以目前这个生育率的情况,未来中小学老师会一辈子稳定吗?
稳定性第3是高校。为什么?
因为很多青椒(青年教师)都在面临一个很难受的问题: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就是青椒在刚进入高校的时候,会顶着科研KPI压力...
必须要在XX年内拿到XX基金,评上XX职称,戴上XX帽子,发表XX篇SCI...
一旦完不成,可能要走人,可能要退还安家费...
这东西,一看运气,二看抱着谁的大腿。
当然,也看一部分能力,但能力不是最重要的。
非升即走确实“恶心”,但处在其中的博士们也不要过于焦虑。
因为作为博士来说,怎么样也是“人才”。
只要放低标准,比如去教大专,或者去一个不是很好的高校当讲师,那总体来说也是比较稳的。
最不稳定的是国央企。
国央企肯定比私企稳定,但是很难像上面这3位一样能干一辈子。
尤其是非垄断国企。
上个世纪90年代,山东淄博最好的国企叫齐鲁石化,那时候几乎没有人考公,大家都以进齐鲁石化为荣...
但是后来变了,淄博也从山东省GDP曾经的排名第一,变成现在要靠卖烧烤才能火起来的网红城市...
当然,淄博环境更好了,生活更好了,名声也更好了...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部分人要承担代价...
题外话:稳定是不是意味着清闲?这两者有没有必然联系?
肯定没有!
“反体制内”这4位,都不清闲...
所谓的很多“清水衙门”,早上9点来,下午4点就走了...
你猜这些地方为什么这么清闲?
如果有人岁月静好,那就一定有人负重前行...
那么请问谁是“负重前行”的?
只有清闲的个人,没有清闲的单位。
作为新人,当然是干活最累的。
很多毕业生都想去做大学辅导员。
这个确实是相对容易考上的。
大学招聘,别的岗位都是招聘人数1或者2,但是辅导员招聘人数基本上都是几十个,一招招一片...
辅导员也是大学老师,稳定,说出去也有面儿。
但是想要清闲?
辅导员是要住学生宿舍的,要跟学生同吃同睡,而且手机24小时开机...你最终变成了你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
收入
如果打算进“体制”,首先排除掉大富大贵的想法...
对应届生,进“体制”,不管在哪里,最多封顶,一年也就30w。
30w+是极其罕见的。
而且大概率涨薪很慢、不涨薪甚至降薪...
薪资结构,国央企的特点:低工资、高年终。
就算你是清北的硕博,进去以后也是按照职级定工资。
北京的央企一年有的能开到近30w+总包,但是其实每个月到手也就7-8k。
很多的国央企,都是一发发十几个月的年终奖。
公务员、事业编的年终奖不太多,一般来说也就1-2个月。
公务员、事业编的钱主要:
一个是公积金。
很多地方公务员有补充公积金,一个月5-6k。
另一个是补贴。
出差有差旅补贴,开车有油补,监考有监考费,各种各样...
最后一期撑起来这个总包。
公务员、事业编的收入极其看中地域。
江浙沪公务员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是天壤之别。
高校收入是最不确定的:完全看个人。
高校作为“体制内”选项的最大优势:可以做副业。
副业
高校是完全不管你做副业的,甚至是鼓励副业的。
公务员干副业就别想了。
国家规定公务员能干的副业只有4种:
1跑滴滴
2送外卖
3炒股
4写小说
一个非常典型的正向case代表就是: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写了本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版税收入据说一年4kw+。
成为了中国拥有合法收入的最富的官员...贪官都没他富...
靠着写小说被领导相中,现就职于上海市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可以说是非常牛了...
这4个副业范围太窄了,但常见的自媒体、直播、电商等都不让搞。
虽然事业编和国企其实从明文规定来说,没有不让搞副业。
但是“体制”往往都是不喜欢异类的。
你要是在“体制”让别人知道你有副业,基本上会被“穿小鞋”。
所以综上,唯一可以合理合法,而且受鼓励的搞副业的就是高校。
因为高校有一个BUG一般的权力,就是可以招学生。
教授、副教授可以招研究生,而且成本很低。
北京、上海一个公司招一个应届生的工资,至少也得一月8k-1w+。
但大学老师让学生帮忙干活,一个月200块就够了...
真的非常离谱:因为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我就可以无限压榨你...
还能以对学生有用,对学生有帮助的名义...以产学研结合的名义让学生帮忙干横向课题,一个项目几十w-上百w,全都装自己腰包里了...干完之后还让学生帮忙报销...还让学生帮忙写教材...
完全合规,没人管。
如果是高校文科老师,接不到横向课题,可以做自媒体。
怎么进“体制”
校招生以上4个,都可以进。
社招打工人,工作太累了,想要上岸。
社招,国央企是进不去的。
好的国企不社招,国企社招基本都是牛马岗。
为了杜绝关系户,国央企把优质岗位基本全都给了校招岗。
如果想进国央企,先搜索中国国央企名录,选择“想去的国央企名字+招聘”,基本上都能找到这家国央企的招聘官网,进去看招聘信息,符合专业就报名就好。但基本只能通过校招进。
剩下3个是校招和社招都可以。
公务员最常进入的方式就是国省考。
可以搜索历年国考岗位名录,各个省的省考名录,都可以查到XX部门历年招了XX专业的人,通过筛选专业去报考即可。
如果校招考公,要注意:
1很多国省考都有“仅限应届生报考”岗位,尽量报考这种岗位;
2可以参加选调;
选调分普通选调和定向选调,定向选调往往针对C9和QS排名前100学校的学生。
定向选调的好处:
1竞争少:只跟本校或同层次的应届生去竞争,大家都是既要抓秋招,又要抓考研,还要抓实习,在考公上都没怎么复习,所以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小;
2可以定岗:选调都要下基层,如果你选定了某个岗,那你下基层回来,还会回到你选定的岗位。但是非定向选调就很难说了...
所以校招进公务员体系还是有很大的优惠政策的,如果想考公的话,最好还是要抓住校招这次机会。
事业编其实比较复杂。
1事业编分省属和市属事业编。
可以搜索省属事业编招聘、市属事业编招聘寻找报考渠道。
2其他像医院、中小学、大学这些特殊事业单位,往往是自己发招聘信息。
不仅要看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渠道,也要一个一个看有意向的事业单位自己发布的公告。
也就是说,考事业编可以考很多次。
另外,事业编面向应届生,有一个特殊的事项:人才引进。
给一些名校的应届生,一些优惠政策:甚至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
但是要注意:
1人才引进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资不一定高。
2承诺的很多福利待遇,补贴待遇,可能是有账期的。至于能否兑现,在去之前一定要多去打听和调查清楚。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进“体制”
第一,国央企:
1最好校招进;
2尽量去总部;
“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平台不一样,工作压力、视野就完全不同。
3最重要的,最好有人。
第二,公务员:
1家里最好有钱;
什么样的公务员最舒服?
家里有钱,从来不看单位发给你的工资条,工资都是零花钱。
2如果没有那么有钱的话,在大厂干到30+岁,攒个200-300w,也受过社会毒打了,也看过世界了,进去以后就会格外珍惜...
不会像一些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一样,会有很多抱怨...
3最好去家乡市直以上;
4如果想挣多一些,去两个“三角”(长三角和珠三角)。
第三,事业编:
1最好家里有钱;
2如果想挣多一些,去两个“三角”;
3如果在事业编里想要进步、晋升,不要傻“卷”;
最好的方式:考公。
第四,高校:
1最重要的,抱大腿;不要傻“卷”;
非升即走能不能完成,在你抱大腿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一半了...
大腿抱好了,科研资源才足,出成果才容易。
2趁着年轻,尽早给自己拿帽子,拿title,评职称
3开公司,产学研结合;
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在文章最后,再次发问:
大家觉得进“体制”真的可以躺平吗?
不过不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不管大家最后选择了哪条路,
希望大家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
因为真的很难保证,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不会再一次发生。
真正的安全感和稳定,应当是永远保持与市场交互的能力。
PS. 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