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关于学医的段子,某广州医院的医学生 A 到了山东某医院陪同 B 医生查房。
A:这个类型的骨折适合上XXX外固定支架
B:不好意思,咱们这里没有,集采后这种骨折报销的额度是1万1,你这个架子2万超标了…
A:这个骨折最好上钢板,早期可以活动
B:穿钢针,医保全报,一分钱不花。你上钢板花的钱你给患者出么?
小编曾跟学医的同学聊过,说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如何用最好的方式、最合适的手段来解除疾病痛苦,但走出学校之后,背负了医生使命,却要开始掰指头算药钱。
在一次直播连麦时,张雪峰聊起了医学专业,对学医就业的分析可谓是简明扼要——
张雪峰:医学专业就业,地域性非常强,而且是以省为单位。
我不敢说百分之百,那80%~85%是有的。比如浙江的温州医科大学,那就业基本上就浙江省。
如果家里是干医学的,你说老师我去外省学习行不行,那是可以考虑;但如果家里边没有学医的,不是在医院工作的,不建议出省。
家长:老师,难道黑龙江只认哈医大?
张雪峰:不是的,如果你是牡丹江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你能读到硕士毕业,也行。
当年我父亲生重病的时候,他在齐齐哈尔某医院看病的那个大夫,就是牡丹江医科大学毕业的。
所以说它基本上是本省,想出省的话,不太容易。
家长:想问下这是为啥?
张雪峰:没有为什么,你也不要问为什么,没有意义。
怎么,难道你要以一己之力改变中国医学教育吗?
不要问为什么,知道结论就完了,有这个结论,指导着往前走。
家长:那协和呢,协和也不好使吗?
小编插一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内顶尖。
张雪峰: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协和也不好使,起码没有你想象当中那么好使。
如果说你在当地有这样的资源,有这样的朋友,你去问一下,别光听老张一面之词。
家长:我看有的人说协和牛逼,想去哪里去哪里。
张雪峰:你知道传承两个字怎么写吗?
比如你是某特别牛的医科大学的、协和毕业的,到了一个某地方医院附属医院。
那科室主任肯定不是协和的,早上带你的时候说这个病人情况如何如何。
你一个刚毕业的协和的学生,你说老师,我们在协和的时候,老师教的不是这样的,协和的老师是这么教的,你敢说吗?
至此,分享结束,小编再次陷入深思...
有网友说,医疗行业就这样,你大学再牛,到了单位也得按上级医师教的“经验”“惯例”来执行。
这话倒是片面了,各行业大抵不都如此么?经验先行,资历优先。
有人分析医学教育体制的特殊性,本地医学院需要医院来互相依存,医学院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医院提供时间场所和资金,甚至可以说是地域垄断最夸张的行业。
更形象些,有网友是直接把医疗行业归结为尚未完全工业化,特点是学徒制,目前也是在慢慢向工业化、自动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