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太多所谓的学霸,学生时代玩儿着学仍然是成绩非常好,等毕业工作之后,却发现社会打拼和学习完全不是一回事,心理落差极大,逐渐摆烂躺平,最后混得惨兮兮。
而其家长呢,孩子自小优异的成绩为其勾画了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蓝图,随着孩子脱离自己的管控后,每每不及预期,就愈发失望,最终是管也管不了,提起来多是叹息。
张雪峰有次恰好提到了很多所谓的学霸却混得并不好,通过两个典型的孩子来点明其中关键,我们且看究竟为何——
张雪峰提到曾有位北京家长咨询过自家姑娘未来规划,孩子成绩还不错,大概北京前3000名左右,大概是北京理工上不了提前批、但能上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
张雪峰对女孩也是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这女孩属于学习很好但没什么想法,典型的老师家长让干啥就干啥,而且还能干得很好;但没人让她干点啥,自己就没任何想法。
问她平时放假干啥,回答就是我妈给我报什么辅导班,我就学什么;问她想上什么辅导班,回答就是无所谓,都可以,看家长想法就行。
家长问起对孩子该如何规划,张雪峰直言最好进央国企,不要在社会上竞争。
社会上私营企业要想混得好,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去竞争,相应的对市场敏感度、对变化的灵敏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孩子就明显缺这块。
既然孩子现在成绩不错能上个985,那就老老实实去央国企,到社会上竞争不过灵敏度高的人。
作为对比,张雪峰提到另一个来自苏州的孩子,家里是做生意的,跟她聊天时张雪峰直接被惊到了。
女孩跟张雪峰聊天时直接聊起了苏州发展的总体规划...比如现在苏州经济总量大概在25000亿,下一个五年计划要往3万亿使劲,可能在哪几个点上去发展。
不得不说家庭的影响力,女孩说她爸带着一起去看了苏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讲了未来可能会在哪个产业发展,自己打算要学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产业。
张雪峰随后悠悠一笑,你说这孩子让她在体制内,那不荒废了么?而且像体制内这样给她限制在一个框架里,她肯定待不住,早晚得跑,毕竟人家真的是太有主见了。
其实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填志愿报专业,给孩子甚至给自己做规划的时候,多少年还是孔老夫子那四个字:因材施教。
像这种自己有想法、有主见的人,明显非常适合在体制外,不适合在体制内,在外她能有更大的发展。
至此,张雪峰的分享结束,小编也陷入了沉思——
这两个例子对比及其明显,但差异的可远不止两个女孩,还有两个家庭的巨大差别。
一方是业余时间摁着头报辅导班,另一方是带着看是政府工作报告,这还怎么比?
要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一张是自己在那学着简笔画,另一张已经请大师泼墨写意了,差距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