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呐学术|学者的姿态

文摘   2024-10-28 16:11   湖北  



整个周末,都在蹭会、蹭饭。


斯文德·埃里克·拉森教授


昨晚告别宴,各种寒暄之后,丹麦奥胡斯大学的Svend Erik Larsen斯文德·埃里克·拉森教授起身发表致谢。

他首先感谢了志愿者团队的同学们!
负责去机场接机,陪同他往返酒店会场之间的每一位同学的名字,他都记得。致谢词的一半时间,他都在感谢这些同学们。


蔡志祥教授:想和年轻学生聊天


告别宴,老师和同学分桌而坐。
礼貌性地交流后,蔡志祥教授起身坐到了学生那边。

他来武汉之前就告诉我,这次来中国,除了各种学术活动之外,想“和一些年轻学生聊天”。
在这些先生眼里,学生、年轻人,值得被关注、尊重!

蔡老师说:
“我遇过很好的学者,我的老师科大卫教授、滨下武志教授,还有E.WardJames Watson 等,他们不仅学问好,也非常关注年轻学生、学者”。


不老的先生、年轻的学子,在一起,就是校园,最动人的风景。


第十三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代表大合照


作为历史学华南学派的代表性学者,蔡老师说:“他很紧张,因为这是第一次来新闻传播学院。不知道台下的老师、同学,会有什么反应”。
90分钟的讲座,他准备的PPT有一百多页。
四十余年的学术之旅,讲述自己最熟悉的节日研究领域,他依然小心翼翼。


昨天下午,大会没有安排蔡老师担任主持人、评议人等“工作”。

三个半小时,蔡老师一直待在321的会议室,一边听每位学者的论文陈述,一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作为历史人类学家,他对于其他学科领域,充满好奇和尊重。


蔡志祥教授


短短的两三天,在前辈学者的身边。

看到了一种,学者的姿态。
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治学的方法,更是人生的态度。

复旦大学李红涛教授说:
“在这些教授身边,时刻对我们都是一种警醒”。



延伸阅读:
讲座预告丨蔡志祥:节日、文献和地方社会:田野考察和地方文献的解读
讲座预告丨斯文德·埃里克·拉森: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记忆
会议议程丨第十三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IC2024)议程


看呐文化
艺术的选择、沟通的理解、分享的快乐
联络:jowum@hotmail.com

看呐文化
藝術、文化、創意、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