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呐学术|八卦背后的八卦:《娱乐新闻小史》成文记

文摘   2024-11-21 00:01   湖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闫岩教授出了本新书《娱乐新闻小史 — 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一看题目,赶紧下单。


2018年武大新闻学院主办的关于记忆研究的工作坊上,和闫老师有过一面之缘。

记得那次会议,她并没有投论文。作为东道主,她到会上和学界朋友“打个招呼”。

就此加了微信,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一次面对面,记住了她灿烂的笑容。


闫岩教授


这些年,和新闻传播学界,渐行渐远。

在我的印象中,闫老师做的都是很“正”的新闻传播研究,就这么“不声不响”,玩了一把“娱乐”


拿到新书,粗略看了目录,就直接翻到了后记,这是我的阅读习惯。

学习学者如何学术,可能比她说了什么,有何“发现”,更为重要。

这是一种示范的意义。


这篇后记,讲述了从2012年“自己的脑壳被点亮”到2022年“这本书的初稿才告完成”,历时十年。而正式出版,已是2024年的春上。

翻看版权页,我购买的是今年五月的第二次印刷版。

第一次印刷是四月。

也就是说,这本书从初版到再印,仅仅一个月。

看来,大家都爱看“八卦”。

只是,此八卦非彼八卦。


《春之祭》


回到后记中,这本关于八卦的学术著作,历时十二年,数了数,有九个节点。


1、2012年,正处在博士论文准备阶段的闫老师,看着各种新闻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一条八卦,令其意识到“这是一个天然的选题——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娱乐新闻在大众视野中的停留时间”。


2、这样一个发现,闫老师应用到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即“是什么决定了一场自然灾害在公众视野中的停留时间”。同时,她和导师Kim Bissell教授将这个研究切入点写作成文,参加了ICA会议,并最终发表于传播学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 Research,尽管,那是三年之后的2015年。


3、博士毕业回到武汉大学任教,闫老师“收敛”了自己的兴趣,继续着自己的灾难传播,只是将“自然灾害转为了重特大事故”,因为“后者勾连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包含更多面的涉事群体和利益诉求,在学历上更迷人,在实践层面也更有价值”。这个研究视角的转变,带来的是十余篇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包括传播学顶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4、2015年,闫岩老师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她和同学一起,脑力激荡,教学相长。最终一篇关于Gossip八卦的文章,“见刊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ism


5、基于这篇文章发表的鼓励抑或“满足这个旁逸斜出的灵感”,她继续着大量的跨学科阅读,“200篇论文和6本著作”,从而形成一篇“三万六千字的大综述”,并最终发表于《国际新闻界》


6、2017年,闫老师带着上面那篇大综述参加了南京师大的一个会议,学界同仁“白红义、刘鹏等当时熟悉或尚不熟悉的朋友纷纷下场批评”。但也正因这场会议,她的研究获得人大出版社编辑翟江虹老师的鼓励,建议她“写成一本小书”,“这便是本书的第一个音符”。


7、受到了编辑的鼓励,闫老师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写作。2019年,她带着一篇新作参与福建师大的工作坊,“点评人李红涛老师、虞淑娟老师都批评得很带劲儿”。闫老师“心生气馁,就慢慢放下了”。


8、时间来到了2019年末,上文提及“下场批评”的《新闻记者》主编刘鹏老师主动联系闫老师,询问八卦文章的情况,这又令其“受宠若惊”,重拾热情,“追加了四十多篇文献”,写成新一篇的关于八卦的文章,发表于《新闻记者》


9、2020年,翟江虹老师和闫老师谈了一个下午,本书的“章节体例基本确定下来”。再各种的打磨,2022年2月,本书初稿完成。

郑秀文:《值得》


历时十二年,大功告成。

这项关于八卦新闻的研究,每一个节点,

或令研究者眼睛一亮,激发起其他主题研究的灵感;

或因论文得以发表,鼓励着继续前行;

或在会议、工作坊中被同仁“腥风血雨、不近情面”地批评而沮丧、搁置;

“它承载了学术这条路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这样一个有趣的题目,又伴随这么多温暖而美好的人与事”。


这本书成文之路,相信亦很多学人的故事。

从一个“灵感”出发,起初可能并没有系统的思考。但做一点点,发表一篇文章,有了一点点回响,再继续。

单“后记”所及,就有着五篇相关高水平文章见诸学术期刊。

继而,形成了一个“系统”。

也就有了这本《娱乐新闻小史 — 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


这篇后记,记录着一项研究背后,研究者真实、热情、脆弱、执着的学术历程。
它示范着,一种学术的方法。

最后加一点,白红义、刘鹏、李红涛、虞淑娟等诸位学人,“结下的梁子”,闫老师,记住了,写在本书后记中。



参考文献:
闫岩(2024)。《娱乐新闻小史 — 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看呐学术|冯应谦教授 Anthony Fung 获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看呐学术|学者的姿态
看呐学术|王大维:一篇顶级学术论文的发表路
看呐学术|赵鼎新教授专访:博士生由导师组集体培养
看呐学术|程猛:博士生、阶层旅行与象牙塔的忧郁 | 正午访谈
看呐学术|徐晓宏先生对历史社会学的三大贡献


看呐文化
艺术的选择、沟通的理解、分享的快乐
联络:jowum@hotmail.com

看呐文化
藝術、文化、創意、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