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三点,走出浦东美术馆,沿着地图指引,我试图穿过附近的正大广场,寻找地铁入口。
我常常在豪华的商场里因看不懂标识而迷路,比如,上下电梯和洗手间的符号,总是分辨不清。
似乎商场的豪华程度和标识指引的创意,成正比;和标识的大小,成反比。
越豪华,设计越“意识流”,越考验人的识别能力;
越豪华,标识越小。
正在迷惑中,看到一身着工作制服的小伙子迎面走过来。
我忙走上前,正准备开口问路。
小伙子马上指着自己的耳朵打手势。
他是聋哑人。
我拿出手机,打出“地铁”二字。
他一边指了指大方向,一边打手势。我似乎理解,他要我跟着他走。
他走路飞快,我都有点赶不上。到了拐点,他主动打着手势,很快,找到了地铁入口。
正准备点头表示一下感谢,他已经右转,转向另外一个地方,消失在人流中。
周日下午3点半,上海地铁十号线。
这三个人,坐在我的对面。
我最后还是忍不住,偷拍了这张照片。
应该不会错:右边夫妻俩,左边是小伙子的娘。
小伙子很自然把手搭在两个女人的肩上,满脸惬意。
三个人说话声音很小,听不清他们在讲着什么,但能感到,轻松、自然。
小夫妻的脸,我加上了卡通头像。
娘的脸,遮了一大半,但她看儿子的眼神,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那眼神,是母亲的眼神,看着儿子的眼神。
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大、大上海!
三天两晚的匆匆行程,美术馆安保、餐厅服务生、酒店前台,尤其是那些在一线、基层的工作人员,我感受到的,是热情而专业的指引服务。
匆匆路上,那个听不到这世界的聋哑青年的无声帮助,地铁中那亲密无间的一家三口,是这大上海,动人的人;他们塑造着大上海,动人的画面。
延伸阅读:
看呐城市|2024 看上海 —— 《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