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统一的规范表述,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一般是视具体语境而定。带“祖国”、“两岸”、“国家”字样,如“祖国统一”、“两岸统一”、“国家统一”、“祖国和平统一”,一般只有在两岸关系语境下使用,到底使用哪一种表述还要进一步看具体的语境。带有“中国”字样,比如“中国的统一事业”、“中国的国家统一”、“中国完全统一”,一般只有在国际语境下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很多情况下,一般是使用“祖国完全统一”的用法。理由有三:
两岸主权已统一但治权未统一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及澎湖列岛。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自此,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和治权。
由于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美国通过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台湾问题由此产生,造成两岸分隔至今已75年。但中国的主权没有发生分裂,台湾当局是中国的地方武装割据集团,治权尚未收归中央政府。
台湾的主权仍归中央,在国际上代表台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台湾地区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明确不存在“两个中国”,不存在“一中一台”。
因此,基于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使用“祖国完全统一”的提法,符合中国主权统一、治权尚未统一的现实。
统一既是将来时也是进行时
1987年两岸打破隔绝对立、开启交流对话以来,两岸逐渐再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也由此拉开帷幕。
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实力的日益提升,祖国大陆始终坚持在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坚持把统一后对台湾的治理提前到统一之前,不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选择西进大陆,积极主动融入大陆发展进程,在大陆工作学习就业生活,有机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福建省不断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建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不断取得新进展,两岸“新四通”也在持续稳步开展,祖国统一进程扎实有序推进。
因此,祖国统一不仅仅将来时,而且是进行时,过去三十多年的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早已推动着祖国统一进程不断向前迈进。
统一既是治权统一更是民心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祖国大陆始终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高度坚持和平统一政策,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拉近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铸牢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不断争取台湾民心。
祖国大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以最大诚意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让台湾同胞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因此,“完全”二字更加清晰地表明,我们所追求的祖国完全统一不仅仅是实现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治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向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台湾民心统一。这也彰显了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事业的进步性、正义性是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谋“独”挑衅,都改变不了祖国终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新时代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符合当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