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的关系

文摘   2024-11-03 17:36   北京  

      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大肆鼓吹“新两国论”,“武统论”的声音再次兴起,很多人把和平统一与采取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立起来,认为二者非此即彼。实际上,这种观点并没有理解和平统一的完整政策体系。

  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逐渐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和平统一大政方针推动下,台湾当局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彻底瓦解,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大门,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汪辜会谈”、“两会”协商、政党交流、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历史性会面,等等,两岸开放交流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下取得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成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内容。

      无论台海形势如何变化,和平统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和最佳方式。

     和平手段与非和平手段辩证统一

       和平统一不仅仅是“和平”二字,和平是有条件的。坚持和平统一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更可以通过交叉运用形成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

        我们提出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建立在两岸出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基础上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之间的矛盾是谁能代表中国的法理之争,而不是主权之争。而且中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同时断绝与台湾当局所谓的“外交关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不承诺放弃武力是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回顾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的理论构想,从来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邓小平多次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1979年1月5日,邓小平接受在中美建交之际来华的27名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若承诺不使用和平之外的方式,就等于把“自己的手捆缚起来,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这个良好愿望的实现”。

       1985年5月4日,邓小平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时指出:“台湾问题将如何发展还很难预料,台湾出现独立怎么办?台湾永不和谈怎么办?台湾出现外国军队、外国力量占领又怎么?我们怎么能够承诺不用武力!”

      1984年9月20日,邓小平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时指出:“现在台湾和我们还有共同点,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但如果蒋经国不在了,就可能真正出现两个中国,我们怎么能承诺不使用武力?”

      2022年8月10日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在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上,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或图谋分裂中国者作出承诺。如果承诺了根本不使用武力,只能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只能导致最终用武力解决问题。

       总之,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始终坚持做好保留采取武力措施在内的非和平方式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和平统一的前景和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晓台海
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聚焦台海局势和统一大业,广泛涉及时政、历史、文化、生活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扎根中国大地、做有根的学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