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是蜚声中外的黄埔军校所在地。
2012年7月在广东开展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曾乘坐轮渡登岛到访长洲岛,由于当时黄埔军校旧址尚未对外开放,仅在校门口附近做短暂参观。2023年10月来广州出差期间,工作间隙挤出时间专程来长洲岛拜访黄埔军校旧址。当时长洲岛的地铁还在紧锣密鼓修建中,因时间紧迫,仅参访了修葺一新的黄埔军校旧址及其内相关展览,留下了不少尚未参访的遗憾。
此次来广州参加“第十七届黄埔论坛”,特意搭乘最早的航班,为的是能有更多时间拜访黄埔印记。11月10日中午到达长洲岛,办理会议签到及简单午餐后,历时3个多小时、徒步7公里,参访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北伐纪念碑。
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是2011年10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立的专题纪念馆,其中《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系统展陈介绍了1840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夜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之路。
个人认为该展览与其他展陈中关于辛亥革命史的内容相比,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最为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冲击下的救亡图存之路从维新到立宪到革命再到护法的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二是全方位呈现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顺着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台阶拾级而上,与邹容、陆皓东、蒋翊武、秋瑾、蔡元培、章炳麟、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黄兴的雕像比肩而过,最后到达高大的孙中山雕像面前,象征着辛亥革命是踏着无数先辈开拓的道路最终走向成功的。走完台阶,仿佛能感受到维新改良失败以来的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爱国革命身影从历史的巷道穿梭闪过……
北伐纪念碑
参观完辛亥革命纪念馆后,原本计划先去参观东征史迹陈列室,但因路途略远、时间紧迫,就直接去瞻仰北伐纪念碑。
北伐纪念碑是1928年为纪念黄埔军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而建,由军校代理教务长何遂于1929年主持建成的。此碑坐落于长洲岛济深公园遗址内,1948年重修。
碑的正面刻着“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背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敬立”,两侧分别刻着“为民牺牲”、“捐躯救国”。碑座四面则刻着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350多名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名。
黄埔军校旧址
辛亥革命是黄埔军校成立的历史前奏,北伐战争是黄埔精神的实践源泉,而黄埔军校旧址则是黄埔精神最为根本、最为厚重的历史载体。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1924年,在中华民族外有列强欺侮、内有军阀横行的生死存亡之际,为挽救民族之颓败、拯救生民于水火,国共两党坚守民族大义,站在捍卫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度,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此后,一代代黄埔师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抛头颅、洒热血,挥师东征、北伐,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中谱写了壮丽诗篇,在苦难辉煌中熔铸了历久弥新的黄埔精神。
黄埔精神的时代价值
黄埔精神以“爱国、革命”为核心,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悠久、最深沉的文化基因,诠释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不绝、历经百折而不挠、矢志民族之复兴的民族性格。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面临新的历史方位。黄埔精神已成为凝聚海内外黄埔人共同致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情感纽带,成为反“独”促统最具感召力的旗帜,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更具时代价值。新时代要发挥黄埔精神的独特优势,综合运用宣传、交流等方式,把黄埔精神转化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强大力量,实现未竟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