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出轨大剧,这家人一个比一个会装

体娱   2025-01-27 22:47   四川  

本文授权转载于Sir电影

(微信ID:dushetv)


是枝裕和说,他已经打算告别“家庭剧”。

结果没多久,就反悔了。
因为实在无法拒绝自己的艺术启蒙剧,到底是什么让他相信家,有那么深可以挖掘的空间?
这大概就是他的回答——

宛如阿修罗

阿修羅のごとく


原版电视剧1979年播出。
新版主演宫泽理惠、尾野真千子、苍井优、广濑铃,都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女演员。
是枝裕和亲自操刀编剧、导演。
可结果呢?
豆瓣仅仅7.8分。(这个分数对是枝裕和来说已经很低了
甚至于更夸张的评论出现——
人们指责其为老登。

这是万万没预料到的。
是家庭故事已经被抛弃了?
还是是枝裕和变了吗?

先看看某些人口中的“登”在哪。
一个老式家庭。
几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转。
这个男人还出轨、包二奶、还有个疑似私生子……
这样的故事看上去的确很“女性不友好”哈。
不仅如此。
你可能很无法理解的,是剧中女性角色的反应。
发现父亲出轨后,家里四姐妹召开会议。
除了最伤心的三女儿,其他的姐妹们都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
二姐不愿意打开偷拍的证据。
认为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大姐因为假牙意外掉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引了过去。
一片嘻嘻哈哈。
四妹甚至还打开了电视看起了拳击比赛。
是不是让人想起了[海街日记]?
父亲是缺位的,不重要的。
只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几个姐妹之间的故事被牵动起来。
《宛如阿修罗》以一场家庭风波,映照出四个女儿各自的烦心事。
大姐纲子,为什么对出轨这事这么轻描淡写?
其实是因为她自己也深处不伦恋的漩涡。
丧夫多年,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还在料理店谋了份园艺师的差事。
结果,和料理店老板勾搭上了。
而二姐呢?
卷子的家庭看起来最幸福,丈夫事业有成,两个孩子也活泼可爱,她做全职主妇,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可她一直怀疑丈夫和秘书有外遇。
证据呢?
没有实锤。
所以父亲出轨证据被拿出来时,她才会(掩耳盗铃)应激般地不准大家看。
四妹也是如此。
表面上对家长里短不在意,是因为她从小就养尊处优,受人欢迎,但事实上她和尚未出道的拳击手男友住在出租屋里。
她羞于把这件事告诉姐姐们。
所以她对拳击比赛的重视,要远大于70岁的父亲出轨。
这其中大概只有三姐。
她固执、冷静,对父亲出轨这事抓住不放。
而四姐妹紧急开会,不是为了怎么解决父亲的问题。
而是担心——
母亲知道了怎么办?
但你真以为母亲这么多年都被蒙在鼓里吗?
呵呵。
一个细节。
她可以看到丈夫口袋的玩具,一个老男人,玩具还能是买给谁的呢。
她气得砸破纸门。
但随后,也只能悄悄修补起来。
哪怕是表面的完整。
她也要继续维持下去。
这就有意思了。
为什么家庭,往往会成为亚洲影视最重要的题材?
因为都不需要另外去拓展谍战、复仇、悬疑、惊悚题材,家庭里就足够凶险了。
最大的未知与猜忌。
可以发生在最亲密的家人之间。


一个来自1980年代的故事。
一群隐忍、受伤的女人。‍‍
是枝裕和想说的就是在家庭里忍气吞声吗?
当然不。
熟悉是枝裕和的观众应该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并不是他所考虑的,他的关注点永远是人,在环境中的具体的人。
就拿[步履不停]来说。
母亲敏子的大儿子纯平为了救溺水少年淳史而身亡。
尽管淳史每年都会来他们家拜访。
敏子却总是对他冷嘲热讽。
这种对“生者”的不原谅,是敏子对儿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而《宛如阿修罗》呢?
其实是枝裕和想说的并不是“出轨”或“隐忍”。
而是谎言。
这个故事的原剧本作者向田邦子,被称为日本张爱玲的剧作家,其实根本没有把重点放在家庭、婚姻关系上。
剧中,鹰男这样描述这四姐妹。
女人就是阿修罗啊
阿修罗是印度的神明
表面标榜着仁义礼智信
但实际上却喜欢说别人的坏话
但向田邦子的本意,并不在于把女人比作阿修罗。
所谓的阿修罗,是所有这些撒谎成性的人。
如果说女人常带着两副面孔,那男人的伪装便是轻而易举就会被识破。
二女儿卷子最接近抓包丈夫的一次,是在他出差时。
丈夫给家里打来了电话。
可他的语气不像是对自己说的。
甚至,他还在电话里约见吃饭(私会)的时间地点。
几乎已经露馅。
而到了下一次又要出差时。
卷子借着给丈夫送换洗衣物的由头,偷偷来到了他居住的酒店。
但她没敢走进去。
还是由跟在后面的女儿把衣服带给了丈夫。
但她仍不愿承认,自己对丈夫的怀疑。
那丈夫呢?
这次他是真的在出差办公,所以,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抱怨妻子多虑。
这场戏的重点在哪里?
我对你的怀疑达到了顶点,但我不能揭穿你。
你这次没有抓到我,那就说明我是清白的。
好端端的夫妻关系,就是会这样变成你来我往的猫鼠游戏。
而是枝裕和只是让卷子的纠结止步于旅店门前,也没有让丈夫的得意多露出来一分。
似乎,他一直相信的就只是“人与人之间蕴藏的深刻的爱”,而不是那些“说出口的尖锐对话”。
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看是枝裕和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他是挖坑不入,在悬崖边上跳舞,明明有那么多可以“直击人心”的时刻,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处理一切。
这是他的导演风格。
也是在当下,他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直接原因。
我们听过太多的口号,也看过太多撕心裂肺的冲突,但有时候,那些道理和价值观往往会凌驾到了“人”的上面。
久而久之,我们便忘了人本来的样子。


不过还是得承认。
在是枝裕和的作品序列中,《宛如阿修罗》不是很出彩的那一个,它有着不少瑕疵。
举例来说。
其实2003年的时候,森田芳光也翻拍过这部作品,并找来了大竹忍、黑木瞳、深津绘里、深田恭子来饰演四姐妹。
一个细节可见他与是枝裕和的差异——
争吵。
大女儿纲子被情人的妻子找上了门。
对方要查看玄关的鞋柜,看看丈夫的鞋在不在里面。
电影版中,两人笑脸相迎,话语中也是极尽客套,实则绵里藏针,体面姿态之下是寸步不让。
森田芳光的拍法,没有急于做价值评判,只是像她们一样“揣着明白装糊涂”。
因为,人为了情欲而做出的掩饰是十分丑陋的,同时又值得玩味。
而在剧版里,试探变成了质问,奸情被直接揭露,一丝迂回试探的空间都不留。

从大姐的抗拒(心虚)来看,感情的对错已有了定数。

这就是两人最大的不同。
森田芳光拍出了日本人的特性——
“人間臭”。
在日语中,这个词代表着人的气味,不管怎么掩饰,都会隐隐散发出来。
是枝裕和则是把母亲的情欲呈现为正当,把大女儿的奸情表现为不堪。
似乎他已经对人做出了预设,她们心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那么她们的行为,便像是安排好的。
并不是要评判谁高谁低。
但毫无疑问在这个故事中,森田芳光的方法是更合适的。
也更适合当下的时代。
而是枝裕和的方法,则让每集片头里那些女性的真实困境,插花、毛线球、口红、拳击手套,变成了一种悬浮的行为艺术。
成为了一种幻想。
是枝裕和在制作此剧之初就早已说明了初衷,重现这部1979年的剧集,如果不是因为剧本有部分不合理之处,他甚至都想照着重拍。
如果说“登”代表着不符合当下性别意识的思想。
那么这对剧来说是必要的。
是枝裕和就是要强调——
1979年的人,就该有1979年的想法。
那是个男性主导的世界,女性的最大价值被认为是维持好家庭,那么即便现实中的女性有许多的不满,她们也不得不在行动上符合那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可惜。
当下的我们似乎并不愿意去理解那个时代真实的人,真实的生存环境。
我们习惯于用当朝的剑,去斩前代的官。
这使得我们现下的影视剧中,几乎所有身穿古装的人,都拥有一副比当下实际情况更激进的思想。
口号越喊越响。
但离真实,也越来越远。
所以怎么说呢?
如果你想看那个年代的女性如何生存,如何这思考,建议你看看这部《宛如阿修罗》。
因为这里有大量的细节,构筑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一个个真实的人。
而如果你只是想看女性觉醒,那么并不推荐你去看。
并非它思想“陈旧”。
而是因为对于那个时代大部分女性来说,这样所谓的“觉醒”并不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
你又如何责怪40年前的人,思想不“进步”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毛脸雷公嘴榔锤




看电影杂志
《看电影》杂志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