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Sir电影其实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多少机会走近电影院,九十年代的国产院线更是萧条。我们这一代的影迷生涯,起源于录像厅,VCD,以及刚学会了上网时疯狂搜寻那些传闻中的经典名作。今天的年轻人,不是只有当下的院线,和手机里的短视频。你只是需要有人打开一扇时空之门,去找到“在别处”的自己。The 50 Most Life-Changing Movies Ever Made by Like Stories of Old(Youtube)是的,电影曾经不止于娱乐,不是一次性的网络谈资,而是会闯入你人生的奇遇。“影史十部最伟大的电影”评选,[第七封印]永远是上榜的常客。英格玛·伯格曼对于人生、宗教、历史的透视,将电影的高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在半个世纪前,本片就提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危害,这就像是预言了今天人们的生活,也被后世无数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等)引用致敬。也可能是最难懂的科幻片,李安曾称之为:迷幻药一般的体验。它是赛博朋克美学的鼻祖,为后来的[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赛博朋克2077》等作品树立了标杆。这是一部曾在上映时靠着“金棕榈大奖”的名头让无数人“上当受骗”的电影。
大段的缓慢长镜头里,只有破败的场景、不断重复的疲惫生活,导演用这种方式呈现了哲学狂人尼采口中的“永恒轮回”。
费里尼“背叛”了现实主义创作之后的拍出的一部难以理解的电影。他的镜头里的生活就是在迷惑、晦涩的梦境、幻想、记忆里穿梭的迷宫。这也是杨德昌、大卫·芬奇、伍迪·艾伦等著名导演心中的影史十佳之一。
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孩子;原野上邂逅乡村医生的妻子;口吃男孩通过催眠术自愈;在雨中燃烧的房子……虚实交错的意象,是苏联诗意蒙太奇的巅峰,也是塔可夫斯基的乡愁。侯孝贤、阿彼察邦、毕赣……他启发了太多艺术电影的后来者。开篇不曾间断的电话铃声串联起的多线叙事,贯穿人的一生。史诗气质来源于罗伯特·德尼罗、詹尼弗·康纳利、乔·佩西等人的经典形象,以及莫里康内的难忘配乐。没有它,可能就没有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更是它探讨的,时间让“做英雄”的梦想逐渐变质,也把“沦为小人”的记忆篡改。它打破了美国西部片的神话,让西部成为了一个心碎之地。
外星人来到地球,只为了教会人类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没有头尾的圈。所有的幸福和痛苦,得到和失去,都让生命变得完整了。
中世纪的战争与苦难,三个小时的沉默造就了这位俄罗斯最伟大的圣像画家。从片中的受难场景可以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的特性,深沉与暴力并存。
横扫当年的奥斯卡奖,也可能是最富激情,最好看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影片开头,与莫扎特同时代的作曲大师萨列里绝望高呼:我杀死了莫扎特!故事虽是杜撰,但萨列里的癫狂完美诠释了那句话:庸人拼尽一生恐怕也难以摸到天才的门槛。
“金刚狼”与“蝙蝠侠”的魔术斗法,外加“黑寡妇”锦上添花。好莱坞的鬼才编剧的第一部电影,一个关于编剧的故事。他企图将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囊括进戏里,直到这场戏里出现了戏中戏,而戏中戏里还有人在演这台戏。荒诞,晦涩,但其实导演想说的只是一个悲观的想法:人生只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死亡。阿姆斯特朗这个国民英雄被拍成了一个毫无野心、封闭、自私之人。被官方贬低,在奥斯卡受冷落,但它仍是新世纪最好的太空(传记)片之一。
通灵万物是人类对自然的爱,人的相识相交是友善的爱。深山之中通晓万物灵性的猎人被时代抛弃,又一曲“武士覆灭”的挽歌。
他参加跑步比赛只想拿第三名,因为奖品是一双可以给妹妹穿的鞋。没有刻意渲染的苦大仇深和阶级矛盾,纪录片一般地淳朴、干净。
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共同创作的治愈之作,拿下奥斯卡最佳剧本。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这我很清楚。
这也是最切实的一部,因为从两人的重逢、各自生活中的平庸里看出,浪漫不是童话。
两个女人身处孤岛,感情从一次偷看开始,最留下印记的也是她们越来越浓烈的交换眼神。
被维姆·文德斯、贾樟柯、许鞍华、侯孝贤等名导演视为偶像的小津安二郎,一辈子都在拍同一个(家庭)故事。亲情本是家庭的纽带,但也会因人心的变化而沦为束缚。而在家庭变故之后,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纽带,才在没有了血缘关系的“儿媳”与“父亲”身上显现出来。
被杨德昌印在T恤上的“生命导师”赫尔佐格,执着于记录自然原始的困难。盲聋人、后天失明失聪却坚持与人沟通的人、因受人排挤而闭锁自己、放弃说话的人、从小就生活在黑暗沉默之中的孩童……他们的内心想法与真实理解对外人来说,永远是一个谜,是一片黑暗与沉默。最会拍恐怖片的导演大卫·林奇,拍的最具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丑陋的脸,蒙着布袋的经典形象,许多人本以为是一部诡异的恐怖片,却被这丑脸之下善良的心打动。导演贝拉·塔尔说:“我讨厌彩色电影,因为它总是很虚假。”可以说,有了贝拉·塔尔的作品,才有了后来的胡波,才有了[大象席地而坐]。
没有炸裂、惊奇的故事,只是看一个大巴司机写诗,仿佛一部有色彩的黑白电影。
曾被法国禁映近20年的“辱法”电影,却也是无数导演心中最好的战争电影。只是因为故事背景放在法国,但导演真正要说的是:战争不过是政治交易,士兵的生命也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库布里克会被不少人称为“电影之神”,正是因为它能够驾驭各种类型,并且都能做到极致。
拍摄预算不断超支,剧组人员几近崩溃,然而上映时票房效果并不理想。片中的人物正是被战争折磨得扭曲,变得不像人,仿佛一场“文明的诞生与覆灭”。最讽刺的是,似乎后来的人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启示——战争依然没有消失。
这是最残酷的电影之一。
没有战地英雄,也没有悲壮场面,只有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屠杀。
没有当年的影像资料,全靠访问叙述,重现了那场天地无伦的种族灭绝。
好莱坞群星荟萃来给导演捧场,最后有些人却只在镜头里待了几秒钟……
又是像风光片一样的马利克的作品,虽是战争题材,但大量镜头对准了自然。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剧本杀,被多个国家翻拍,而最经典的还是最初的这个版本。后来的电影但凡涉及密闭空间的人物交锋,就少不了从这部电影中吸取经验。
这像是格局更大版本的[十二怒汉],如同法庭纪实录像一样的呈现效果。在当年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而最被大众熟知的,是对德国人二战罪行的思考,所引发的经典拷问——
被张艺谋的[英雄]模仿,也是许多导演心中好过黑泽明的武士片。用切腹——这个武士道的标志来嘲讽,撕碎武士道的遮羞布。仲代达矢的经典形象也成为了日后井上雄彦的漫画《浪客行》,甚至国漫《镖人》的形象灵感来源。
这是韩国影史的最高峰,改编自真实连环杀人案件,而凶手仍潜逃多年。它也启发了许多同类型创作,单说中国就有[暴雪将至][黑处有什么]《沉默的真相》《漫长的季节》等等。
不仅是这个经典角色,这部影片也是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经典好莱坞的,荒蛮堕落的西部。正如片中警探多次提及的口头禅:“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这部电影可能是最早的“发疯文学”,也拍出了“娱乐至死”。电视时代,人们放弃了思考,只有娱乐,直到批判娱乐也变成了娱乐。后来许冠文出演的港片[抢钱夫妻]就是翻拍于此,英剧《黑镜》也是直接借鉴了这部影片里的疯癫形象。过去多年,翻拍不断,然而如今的现实状况呢?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是一部没有人物的纪录片,也是诺兰最为推崇的电影之一。高楼如同电路面板,道路如同人体血管……只有这些现代社会的景观组合,形成科幻片的既视感。
影响深远的好莱坞大片,当年一经问世,横扫全球电影市场。这一部电影的票房抵得上100万辆现代汽车的利润,所以也可以说它变相刺激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要完成反资本主义,反宗教的表达,就写一个黑心资本家,和一个神棍。
看人搞钱很爽,但它不仅让你爽,还要补刀:他们搞的钱都是从我们的口袋里来的。
用三个半小时看家庭主妇做家务?这可能是影史第一的女性电影。这部影片影响了一个现实中的年轻人去刺杀美国总统,只为引起片中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关注。患有战争后遗症的主角企图刺杀总统候选人,大闹妓院,却成了英雄。这个“疯子”形象造就了影史太多经典,以至于过去半个多世纪,许多作品还在模仿。这部电影不仅是犯罪片的巅峰之作,更是在当年差点促成了巩俐和张曼玉在片中同框。可惜后来两位顶级女演员没能出演,但仍靠好莱坞两大门面影帝上演了最高规格的“英雄惜英雄”戏码。
赫尔佐格的另一部纪录片。看起来是人与自然,实则要黑暗得多。
一部反梦境的电影,因为这里梦境不是未知的,而是可以操控的。理工男诺兰用复杂的结构,和极致的视觉效果,将梦的体验还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善良与美德(Goodness and Virtue)
人生必看的好莱坞黄金时期的经典,史上最温暖的圣诞电影。其实影片内容只是一则睡前故事的体量,但它化“真善美”于无形,成功感化无数人。
很少有一部电影,在一开头由主人公的器官告诉了观众他的死期。黑泽明,无数导演的精神导师、模仿对象,但黑泽明只有一个。可以说,这是70年前版本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上映于神片云集的1994年,在当年的颁奖季暗淡无光,后来成为了无数人的电影启蒙,稳居豆瓣和IMDb榜单第一名。对许多人来说,只要再听到片中安迪在广播室里播放的那曲《费加罗的婚礼》,就能重回那个感动时刻。
这是《权力的游戏》之前最负盛名的奇幻史诗,也是当时电影工业最巅峰水平的代表。后来的《纳尼亚传奇》《猎魔人》[饥饿游戏]等等这些影视化改编的作品,没有谁能走得出它的影子。
在这部影片里,爱德华·诺顿全程戴着面具,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虽是搬演历史,将著名的鲍德温四世与萨拉丁这两代英雄人物置于同一个时空,但它构筑起来的一砖一瓦、角色的血肉都尤为动人。这是一本电影版的《答案之书》,无论哪天,只要你想起来,打开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