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点评

文摘   2024-12-06 21:15   广东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通过持续努力和全民参与,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行动方案部署了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等重点任务。

点评:增产和减损是一体两面,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二、全国秋粮收购已超1亿吨 进度快于上年

中国网财经11月29日讯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2亿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收购工作进展顺利。

从区域看,南方地区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4至5成,东北地区粳稻2成左右;华北、东北玉米收购进度2到3成;东北大豆开始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收购进度一成半左右。从价格看,目前中晚稻收购均价每斤1.3元左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饲料养殖需求稳步回升,玉米、大豆价格逐步企稳,企业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已开设收购库点200多个,总仓容近1000万吨,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80多万吨,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

点评: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分品种施策,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保障农民售粮顺畅和市场平稳运行。

三、《全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指南》正式出版发行

为大面积、整建制提升我国小麦单产水平,推进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组织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编写了《全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并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技术指南》是“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省份系统介绍了河南、山东、河北等12个小麦主产省大面积单产提升的现状问题、发展潜力、技术路径和高产模式,为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小麦大面积提高单产提供可行路径。

今冬明春,种植业管理司将会同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提单产关键技术培训。按照《技术指南》中的关键技术和高产模式,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小分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地培训和视频宣传相补充,组织种植农户、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提单产技术观摩和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点评:2024年中央1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2010-2022年,我国小麦单产从316.6公斤/亩提升到390.4公斤/亩,增加了73.8公斤,是三大主粮作物中单产提升最快的作物。据FAO统计,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高产行列,但与部分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四、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4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统计年鉴》

2024年11月1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布《2024年统计年鉴》,详尽地呈现了影响全球农业粮食体系的关键趋势。本年度报告着重强调了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全球陆地温度的持续上升、粮食不安全形势严峻、日益增长的肥胖问题,以及农业生产所承受的环境压力。

《年鉴》显示,全球农业价值在过去二十年中实际增长了89%,在2022年达到3.8万亿美元。尽管如此,农业在全球经济产值中的占比变化并不大,农业就业在全球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还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40%降至2022年的26%。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但饥饿挑战却仍未解决。2023年,约有7.13亿至7.57亿人食物不足。取中间值(7.33亿),这比2019年增加了约1.52亿人。大多数食物不足人口生活在亚洲,但非洲的食物不足发生率最高。肥胖率也在上升,尤其是在高收入地区。在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超过25%的成年人肥胖。由此可见,确保获得健康、营养的食物是一项全球挑战。

2022年,全球主要作物产量达96亿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56%,甘蔗、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主粮作物的产量总和占全球作物产量的近一半。从2000年到2022年,肉类产量增长了55%,鸡肉产量对增长的贡献最大。2022年,全球肉类产量为3.61亿吨,鸡肉超过猪肉成为产量最高的肉类。2000年至2022年间,农药使用量增加了70%。
从2000年到2022年,农业粮食体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0%。同一时期内,农场排放量增加了15%,其中牲畜的排放量约占54%。在近东和北非等地区,水资源短缺仍然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相关区域内有许多国家面临着极端的水资源压力,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科威特、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每年消耗的可再生淡水几乎是其可再生淡水资源可用量的9到40倍。

点评:每年的粮农组织发布的统计年鉴,都是全球农业粮食体系的一幅全景图。很遗憾的是,2020年以来,全球粮食不安全形势严峻,饥饿挑战仍未解决,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任重道远!

五、印度考虑取消碎米出口禁令

据外媒消息,印度政府正在考虑解除碎白米出口禁令,此举可能会提振印度的白大米出口。印度9月底取消非巴斯马蒂白米出口禁令,并推出490美元/吨的最低出口价格。随后政府于10月23日取消了最低出口价格政策,不过目前仍禁止出口碎白米。为了确保碎米供应充足,印度修改了碎米出口政策,从2022年9月9日起禁止出口碎米。消息人士称,取消碎白米出口禁令对于满足许多进口国的需求至关重要,印度每年生产1500万吨碎米,解除禁令将释放160万吨的出口潜力。印度取消碎米出口禁令将会促进大米出口,并可能对巴基斯坦、越南和缅甸同类大米价格造成压力。11月21日,巴基斯坦碎米报价为372美元/吨,同比下跌85美元。泰国碎米报价为393美元/吨,同比下降79美元。越南碎米报价为369美元/吨,同比下降120美元。缅甸碎米报价为330美元/吨,同比下降100美元。相比之下,在禁令实施之前,2022年9月8日印度碎米报价为320美元/吨。

点评:在新稻产量提高、库存增加的双重压力下,2024 年 9 月,印度突然宣布放宽部分限制,包括取消巴斯马蒂大米的最低出口价格(此前为 950 美元/吨)、将蒸谷米的出口关税税率从 20%下调至 10%,以及允许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但将出口底价定为 490 美元/吨。10 月份,印度进一步取消了蒸谷米10%的出口关税和非巴斯马蒂大米的出口底价。至此,印度对大米的出口限制仅剩“禁止碎米出口”一项,但从趋势看,预计离彻底放开也不会太远了,届时将进一步促使国际大米价格回落。

六、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饲料产量同比下降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饲料工业产值、产量小幅下降,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原料价格普遍回落,饲料产品价格回调。
受生猪产能回调、畜禽存栏减少和养殖盈利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饲料产量高位回落。前三季度,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2787万吨,同比下降4.3%。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1%、11.6%、1.1%。

按品种分,猪饲料高位回落。今年以来,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的双重作用下,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逐步调整在合理区间,猪饲料的消费量整体呈高位回落趋势。前三季度,猪饲料产量10229万吨,同比下降6.8%。其中,仔猪饲料、母猪饲料、育肥猪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5%、7.7%、4.7%。生猪价格自3月份触底反弹后稳步回升,生猪养殖扭亏为盈,养殖盈利进入较好水平,猪饲料需求持续改善,猪饲料产量环比连续四个月小幅增长。

从不同省份看,前三季度,广西、贵州、新疆等3个省份同比增长,平均增幅3.9%;山东、广东、辽宁等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比下降,平均降幅4.9%,图8。

前三季度,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回落,饲料企业玉米、豆粕采购均价分别为2503元/吨、3571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4.4%、20.4%。粕类比价效应带动下,棉粕、菜粕价格分别为3617元/吨、2761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5.8%、19.4%。秘鲁捕鱼形势好转,港口库存继续攀升、市场供应充足,进口鱼粉价格偏弱运行,前三季度采购均价14406元/吨,同比下降0.4%。氨基酸、维生素价格以涨为主,矿物元素仍弱势运行。

此外,2024年10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742万吨,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5.4%。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同比均呈下降趋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小幅下降。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9.3%,同比增长11.3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为12.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点评:总的来说1-10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生猪处于去产能的过程。随着去产能的结束和生猪整体扭亏为盈,饲料产量有望止跌回稳,而且玉米作为原粮的占比明显提升,这对后期的需求有所提振。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形势分析,饲料和加工企业对于后期的用粮需求较为乐观,并表示将增大采购数量,把库存建立在合理水平。

七、2024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在上海举办

中国网11月8日讯 今年适逢中美建交四十五周年,也是美国大豆产业与中国的产业伙伴携手合作的第四十二年。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配套现场活动之一,“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7日在上海举办。论坛旨在促进中美双方的开放沟通与合作共赢,助推两国在农业贸易合作领域迈上新台阶。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向论坛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长期以来,农贸合作是美中关系的稳定力量,美国和中国持续开展农业对话、合作和贸易是绝对必要的,这才能确保我们能够满足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求,希望这种合作能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贾森·哈夫梅斯特在致辞中表示:“自由的农业贸易是美中贸易关系发展的关键,我们愿与中国保持健康稳定的贸易关系,携手促进产业发展,创造更多丰硕成果。在未来,我们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多友好合作,尤其在农业贸易方面逐步走向纵深,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点评:中美同为全球农业生产、贸易大国。据海关统计,2024年1-9月,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额29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3%,占农产品贸易总额12.3%。尽管份额下降,但美国仍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贸易主体,因此,农贸合作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具有“压舱石”地位,对中美关系起到稳定作用。

八、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11月18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民生呼应、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养殖业节粮降本增效等工作。会议指出,从2018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引导全行业减少豆粕饲用量,已见到明显成效。要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加大力度推广低蛋白多元化精准饲料配方技术,积极拓展饲草料供给来源,强化科技支撑、标准引领,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等土地资源潜力,积极支持粮饲轮作,发展优质饲草产业。要围绕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

点评:据专家估算,2023年豆粕在养殖业消耗饲料中占比13%,比2022年下降1.5%,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豆粕饲用消费减少73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900多万吨。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九、国际粮商巨头嘉吉遭遇利润寒冬

财联社报道,近日,福布斯发布了2024年美国顶级私人(未上市)公司榜单,尽管嘉吉2024财年收入下降近10%至1600亿美元,这家国际粮商仍连续第四年保持榜单第一的位置,力压科氏、大众超级市场等。

根据媒体看到的一份嘉吉公司的内部备忘录,作为2030年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将裁减16.4万名员工中的约5%。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裁员不会影响其高管团队,但会影响多位下一级领导。

分析认为,美国今年农作物丰收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暴跌,嘉吉、邦吉、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等的收益都出现了缩水。另外,美国肉牛数量创下70年来的新低,加剧了嘉吉的困境。嘉吉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将自己打造成美国第三大牛肉加工商。先前有美国农业经济学专家提到,过去三年持续干旱,加上高昂的成本和通货膨胀,给当地消费者和农场带来不小压力。
有报道称,在截至5月底的财年中,公司的利润降至24.8亿美元,为2015-16财年来最低,还不到该公司在2021-22财年实现的创纪录净利润——约67亿美元的一半。
点评:近几年全球粮价的大起大落,也主导着国际粮商利润的沉浮。2023年告别暴涨行情,进入下跌周期,须顺势而为,等风再来。

十、巴西获准对华出口高粱等多种农产品

据外媒消息,巴西农业部表示,中国已批准巴西向中国出口高粱等多种农产品。此外,中国还将向巴西鱼粉、鱼油和其他鱼类蛋白质和脂肪开放市场。自2018年巴西就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头号大豆供应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头10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6780万吨,占到中国进口总量的四分之三;同期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所占份额仅为六分之一。在2022年底中国批准进口巴西玉米后,巴西在次年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头号玉米供应国。

点评:巴西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去年中国进口了价值18.3亿美元的高粱,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巴西在国际高粱市场的份额仅为0.29%。随着中国批准进口巴西高粱,未来巴西有可能巴西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重要供应国。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的数据显示,与2020/21年度相比,2023/24年度巴西的高粱产量翻了一番,达到440万吨。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