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体制内“躺平”的人才是真正干事的人

文摘   2024-09-09 19:56   江苏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体制内的工作往往被描绘为一种稳定而安逸的生活,其中不乏“躺平”的个体。
这种观点通常将“躺平”理解为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即那些不思进取、不追求晋升、不参与权力斗争的公务员。
他们被认为每天只是喝茶、看报、玩手机,等待下班,遇到问题则推诿,见到人则回避,只要不违法,就无人能够开除他们。
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在体制内部,对于“躺平”的理解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内涵。
体制内的“躺平”并非简单的不作为,而是一种对现有工作环境和晋升机制的深刻反思和选择。
这种选择意味着放弃追求更高的官职,放弃那些可能伴随权力而来的灰色收入,转而专注于做一个只拿工资、尽职尽责的公务员。
他们每天按时上下班,完成领导交代的正常工作,但对于那些超出职责范围的要求,如巴结领导、送礼办事、与同事勾心斗角、以及对民众进行不正当的索取等,他们选择保持距离。
这种“躺平”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个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一种坚守。
他们可能不会在权力的游戏中获得胜利,但他们在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存在,对于维护体制的稳定和公正,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被公众误解为“躺平”的公务员,往往是真正为民众办实事的人。
他们不参与权力斗争,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众服务的工作中。
他们可能不会在媒体上获得过多的关注,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为民众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躺平”的公务员,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实际上是对当前体制内某些不正之风的一种无声抗议。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即公务员的职责是服务民众,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
他们的存在,对于激发体制内的正能量,对于引导其他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这种“躺平”的态度也面临着挑战。
在一些地方,那些不参与权力斗争、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务员,可能会被视为异类,甚至遭受排挤和打压。
他们的工作成绩可能不被认可,他们的努力可能不被看见。
因此,社会应该对这种“躺平”的公务员给予更多的理解。
总之,体制内的“躺平”并非简单的不作为,而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有的是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有的是不求提拔、只为安心为基层做点事。
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气风发,万里觅封侯;如今,而今听雨僧庐下,粪土万户侯。
 “躺平”其实更多的是体制内的自嘲,包含着许多无奈与唏嘘。

银翼萤火虫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不必等候炬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