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武大硕士选调生嘲讽离职嘉峪关市直机关,这世界有些看不懂了。

文摘   2024-06-04 21:20   江苏  
近日,斯坦福大学博士苏某报考安徽省某县乡镇公务员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位拥有光鲜履历的高学历人才,选择回到老家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和困惑。
这一选择背后,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的“考公热”,更折射出个人兴趣与专业、职业选择之间的深刻关系。
苏某的求学经历可谓十分辉煌,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成绩是学校理科第一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物理学院,获得郭沫若奖学金,而且这个奖学金的含金量很高,一届千余学子只有寥寥数十人才有这个幸运,获得者大多去往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所深造。

苏某在没有毕业前,就已经拿到了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邀请。后来他选择到QS大学排名全球第五的斯坦福大学读研,拿的也是高额奖学金去的。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深厚背景的学者,最终选择了与专业毫无关系的乡镇公务员职位,令人震惊,也不得不让人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或许,他对公务员职业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情感,或者他认为在公务员岗位上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的学科,而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可能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去甚远。苏某过去十数年的学术积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或许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况且安徽的乡镇公务员性价比一般,如果是北上广深的乡镇公务员,也许也会有其专业的用武之地,也许并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选择也可能意味着个人兴趣与专业方向的不匹配。
与此同时,另一则关于选调生顾某因不满分配而离职的新闻也引发了关注。
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女研究生顾某毕业后考取选调生,但因对分配地点嘉峪关市不满,在校园网发表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小作文”,吐槽“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并最终在即将转正时选择离职。

这一事件同样反映了个人兴趣与专业、职业选择之间的不匹配。
顾某爱好文学,专业选了德语方向,毕业后,其手握9个offer,最后却选择了成为一名选调生。在考取选调生时,她并未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是盲目地追求一份在自己的家、在省会兰州“体面”的工作。
但现实却开了一个大玩笑,她被分到了距离兰州一千多公里外的嘉峪关市。
当面对不理想的分配结果时,她感到无法接受,最终选择离职。
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挫折,也暴露出她在职业规划上的盲目性和不成熟。
两个案例虽然具有特殊性,但背后都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考公热”现象值得深思。公务员职位因其稳定性、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因素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然而,盲目追求公务员职位而忽视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可能会导致职业生涯的错位和不满。
其次,个人兴趣与专业、职业选择的关系需要更加重视。在选择职业时,除了考虑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外部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只有找到与个人兴趣和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教育部门和家庭也需要承担起引导责任。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倾向,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家庭也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值得注意的是,顾某的导师的一番言论,
"你家是省会的,又在武汉接受高等教育,你怎么甘心去那边偏远落后地区。"
"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
“你们不会让我的学生一天到晚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吧,我学生也有文人风骨,有学术骄傲,一天到晚干这种工作的话那我觉得还是算了。”
相信秉持这种想法的高校教师不在少数,这说明,我们的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不足的。
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职业选择,找到与自己兴趣和专业相匹配的道路。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的两位还年轻 ,都还有试错的资本,希望他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银翼萤火虫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不必等候炬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