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点资料更丰富↓↓↓
七上
八上
九上
中考
温馨提示
文末有免费下载方法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年模拟
53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23山东青岛一模)秦始皇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该制度指的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 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巩固国家统一,在地方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夏朝开创世袭制,排除A项;隋朝开创科举制,排除C项;元朝开创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安徽合肥二模)“文明须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而中华文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高度结合,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下列哪个措施符合材料主旨(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官营 D.推恩令
解析 B 据材料关键句“而中华文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高度结合,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B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于秦朝,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推恩令是汉朝为限制诸侯国势力而采取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2023江苏盐城一模)下表反映东汉和帝至献帝各位皇帝即位年龄,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即位 年龄 | 10岁 | 出生 100多天 | 13岁 | 11岁 | 2岁 |
皇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献帝 |
即位 年龄 | 8岁 | 15岁 | 12岁 | 17岁 | 9岁 |
C.外戚与宦官专权 D.东汉短命与灭亡
解析 C 材料反映东汉末年的历代皇帝即位年龄普遍偏小,这种情况使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形成,C项正确;皇帝即位的年龄小不能反映君主制度不稳定,排除A项;东汉这一时期没有诸侯混战,排除B项;东汉短命与灭亡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A.诸侯争霸、商鞅变法 B.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C.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解析 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二者均属于两汉时期的史事,C项正确;诸侯争霸在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焚书坑儒、修筑长城都在秦朝,排除B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在唐朝,排除D项。
5.(2022山东济宁一模)读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侯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B.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C.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尊崇儒术
D.西汉王朝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
解析 A 据关键词“诸侯国土”“封土再分封”等可知,材料与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有关,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统一的措施,且并非为主父偃的建议,C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6.(2022云南文山一模)下列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历史事实 | 历史解释 |
A |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B |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 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C | 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 | 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
D | 张骞通西域 | 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
解析 D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地方政权的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与东南沿海地区无关,D项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皆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53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2023河南商丘二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秦皇”的功绩是( )
A.都江三月堰初开,雪浪云涛滚滚来
B.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C.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D.万里长城穿地脉,八方驰道听车音
解析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皇”指秦始皇,“万里长城”“八方驰道”指秦始皇下令修建了长城和贯穿全国的道路,D项正确;“都江三月堰”指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古道丝绸路”指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隋代千年水潆涟”指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排除A、B、C三项。
2.(2023广东汕头模拟)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淮南地区土地肥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每年“良畴万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这说明( )
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
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商业发展
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解析 D 据关键句“南迁人口增多后”“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每年‘良畴万顷’”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D项正确;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A项;淮南地区不能代表全部南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商业相关内容,排除C项。
3.(2023广东揭阳一模)《洛阳伽蓝记》记载,汉人王肃刚入仕北魏,不习惯食用奶酪和羊肉。之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同时北魏“朝仪国典,咸自肃出”。这主要反映了( )
A.胡汉矛盾已经根除 B.少数民族逐渐汉化
C.民族文化互相交融 D.北魏物质生活丰富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王肃最初不习惯吃奶酪和羊肉,后来“食羊肉酪粥甚多”,说明王肃逐渐接受和适应了鲜卑的饮食习惯,同时,北魏“朝仪国典,咸自肃出”,体现了民族文化互相交融,C项正确;胡汉矛盾已经根除中“根除”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目反映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并非只提到少数民族汉化,排除B项;北魏物质生活丰富与材料表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
A.都是鲜卑族的杰出君主
B.都先后统一过黄河流域
C.都实行汉化政策进行改革
D.都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解析 C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汉化改革;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C项正确。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北魏在孝文帝即位前已经统一黄河流域,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没有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6分)
5.(2022山东聊城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疏阔……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
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并概括这一制度包括的具体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2分)
答案 (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答任意一点即可)
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包含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据所学可知,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温馨提示
此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