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坛》2024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   2024-11-13 17:13   山东  

目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政治优势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孙琳琼 王立威(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论人民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独特性   王洪树 傅莉容13

论共同富裕的人民立场:历史逻辑、基本要求及现实价值   贾淑品 崔帅(23)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生态观的鲜明特征    孙爽 高继文(30)

·党建研究·

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重逻辑    张涛(37)

论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独创性贡献   韩强 刘温馨(45)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践行的基本经验   乔靖文 朱金瑞(52)

·政治与公共行政·

政党统合的协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优化进路   徐行 王利平(60)

数字化赋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优化:基于数字财政的考察    李文彬 韩晓萃(70)

·社会治理·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模式选择及其运用   李牧 梅钰博(78)

农村养老服务碎片化困境及其整体性治理   张尧(90)

·哲学与文化·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方兰欣 石榕森(98)

论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论自觉   孙琳108

·法学研究·

裁判文书宪法援引的类型划分及其逻辑基础   李金玲 王勇(115)

调查期限的规范检视与难点化解   戴晓军(126)

摘要



以政治优势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孙琳琼 王立威

[摘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之治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以这一政治优势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接续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系统性改革脉络,掀开了新时代新征程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历史新篇章。以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深刻考验,需要充分彰显党对改革事业的总体设计能力、方向驾驭能力和引领示范能力。要确保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履行好贯彻改革部署的服务角色、推动改革实践的统领角色和处理改革进程中各种重大关系的协调角色。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政治优势;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论人民政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独特性

王洪树 傅莉容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平台。研究人民政协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的功能定位,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民政协提出的履职要求,可以为人民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实践旨归。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政治产物,人民政协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挥好这些独特优势,就应以健全引领保障机制、完善联动参与机制、优化群众联系机制、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为着力点,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核心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彻底地落实到政协实践中,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关键词]人民政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功能价值;实现机制



论共同富裕的人民立场:历史逻辑、基本要求及现实价值

贾淑品 崔帅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则,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一直视人民立场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具体而言,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坚持人民立场的要求:首先,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导力量;其次,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再次,坚持新发展理念,设定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最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民立场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些措施不仅维护了人民群众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推动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并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共同富裕;人民;人民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生态观的鲜明特征

孙爽 高继文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生态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特性和价值追求,具有战略性、人民性、系统性、实践性等鲜明特征。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人民至上立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基本民生,把人民作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主体,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清洁美丽的中国和世界;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加强党的领导,抓好规划部署,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人民至上;党的领导



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重逻辑

张涛

[摘要]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与干部教育培训之间思想精髓契合、主要内容耦合、价值取向一致。从价值逻辑看,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对于坚定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涵养党员干部初心使命、锤炼党员干部担当品格、强化党员干部法纪观念、丰富干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积极影响。从实践逻辑看,要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方法、构建传播格局与完善体制机制等途径,为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红色文化;干部教育培训;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



论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独创性贡献

韩强 刘温馨

[摘要]在邓小平理论中,党的建设思想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对党的建设的独创性贡献。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在党的建设总体思路上,善于从总体上系统地思考和推进党的建设;在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党的领导问题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上,特别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在党的思想建设问题上,强调必须抵制错误思想;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明确提出“四化”方针;在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上,指明“两个离不开”的辩证统一;在反腐败斗争问题上,坚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对待错误风险问题上,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这一思想为党的建设得出了许多规律性认识,作出了独创性贡献。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永远是全党的宝贵财富,全党必须很好地坚持、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独创性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践行的基本经验

乔靖文 朱金瑞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深深植根于百余年奋斗的历史洪流之中,始终服务于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宏伟目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展开伦理叙事。这一伦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世界谋大同凝聚伦理共识,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精神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弘扬并践行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紧密结合,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精神内核,以胸怀天下的担当为历史己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实践基石,汇聚起强国复兴的精神伟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历史进程;时代价值;基本经验



政党统合的协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优化进路

徐行 王利平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经历了初步建立、制度化建设和机制整合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多种监督方式并存的复合监督系统。协同监督作为这一系统的内在要求,通过整合多元监督主体、协调条块关系与功能性分权,以优化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协同监督的形成和运行必须依赖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统合。政党统合协同监督的内在机理包括党的领导地位的唯一性、至高性和全面性,党的组织体系的制度性支撑,以及党的理论对监督共识的凝聚作用。未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要充分发挥政党统合的协同监督作用:一是优化党对协同监督发起的统领,这是确保协同监督顺利推进、克服多元主体执行意愿不足的关键;二是优化协同监督的联系和协调机制,增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三是推动纪检监察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联动,提升监督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四是强化监督主体的动力机制,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协同监督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同监督;政党统合;监督体系;中国共产党



数字化赋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优化:基于数字财政的考察

李文彬 韩晓萃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是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目前,财政部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财政建设是数字化赋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尝试。数据赋能和协同赋能是其中的主要机理,可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但以“数据—系统—政策”为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数据不宽、不深和不力,系统功能不全、资源分散和协同欠佳,推动财政政策变革创新乏力等问题。因而,数字财政仍需要从数据、系统和政策入手精准施策,提高赋能预算绩效管理的效。

[关键词]数字化;预算绩效管理;数字财政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模式选择及其运用

李牧 梅钰博

[摘要]以乡村善治为目标、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高效能的乡村治理模式可以为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深刻的分析框架和行动范本。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后的“自治主导”、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后的“自治为基,德治为辅”、进入新时代后的“三治融合”和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多治融合”四个阶段。当前,我国乡村进入多元共治时期,形成了以“三治融合”为基础,政治引领为统领,其他多种治理元素为支持和补充的“3+N”乡村治理模式。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需要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乡村治理共治格局;坚持法治轨道,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化建设;孕育文化软实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科技支撑,推进乡村数字治理建设。

[关键词]乡村治理;模式选择;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养老服务碎片化困境及其整体性治理

张尧

[摘要]当前,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虽然学界在关于农村养老服务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治理碎片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整体性治理的实现。由此,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解释框架,从理念、层次、主体、内容等四个层面尝试厘清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碎片化现状。农村养老服务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资源配置力,应遵循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原则,构筑农村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平台,确立养老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推进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精准匹配,最终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整体性治理

[关键词]养老服务;碎片化;整体性治理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方兰欣 石榕森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其所式”“成其所成”且走得通、行得稳的精神动因。从价值立场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本逻辑”,把人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从价值原则看,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有为推动共同富裕。从价值目标看,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大公约数”,为中国式现代化整合价值共识、凝聚精神力量。从价值超越看,中国式现代化胸怀世界、立己达人,开创世界现代化新图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并引领构建人类新文明,致力于建设美好世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立场;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价值超越



论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论自觉

孙琳

[摘要传统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如何结合的问题,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法绕开的问题。儒学发展历程中的自我蜕变和现代文明范式转换的深层原因,都需要在方法论的高度上对现实的复杂矛盾体系进行反思,形成反思的问题学。整体传承和具体批判,是反思的问题学的一体两面。反思的问题学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欲、人格、人性、理性等基本问题域进行反思,直面建构全新范式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解决的传统儒学和现代性理性的抽象性问题,挖掘反思的问题学背后辩证法的科学逻辑环节: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矛盾同一等。因此,反思的问题学奠基和推动现实展开,经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过程,实现思与史的辩证循环,凝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精神,形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论自觉。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部反思;辩证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裁判文书宪法援引的类型划分及其逻辑基础

李金玲 王勇

[摘要裁判文书宪法援引是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事实。虽然不同类型、不同功能预设的宪法援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援引类型及其体现的逻辑基础和对应规制条件还有待深入论证。在以“权利—义务”和 “裁判依据—裁判理由”相结合的援引逻辑为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裁判文书中宪法援引类型可以分为阻却事由型援引、权利义务确认型援引、限制依据型援引和说理资源型援引。为保证宪法援引的效果,应当在明确援引目标的基础上,坚持辅助性、必要性等原则,从实质内涵和形式要件两方面对宪法援引的方式进行限定。谨慎使用阻却事由型宪法援引,禁止说理资源型援引,对权利义务确认型援引和限制依据型援引应当结合案件事实进行限制

[关键词]宪法援引;裁判文书;宪法实施



调查期限的规范检视与难点化解

戴晓军

[摘要《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一百八十五条确立了区别于刑事侦查期限的监察调查期限,其在规范上呈现出期限明确且固定、与留置期限有明确界分并排除留置期限重新计算等特征,但亦存在诸多规范难点,包括留置解除引发规范限定之外的调查期限重新计算、调查期限重新计算的起算日期存在规范冲突、退回补充调查期限是否应纳入调查期限。为规范调查权行使,应将调查期限重新计算后分为自动触发型和被动触发型。前者的触发仅限于首次留置解除,以避免有违法理的期限延长,而欲化解后者的规范冲突,宜将原条款“调查期限自被调查人到案之日起重新计算”修正为“调查期限自被调查人到案之日起参照本条第二款规定重新计算”。最后,退回补充调查在规范上有别于监察调查,应作为独立阶段而具有独立期限,依据《监察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进行单独计算。

[关键词]《监察法实施条例》;调查期限;监察调查;留置期限;期限计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