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2024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学术   2024-11-06 09:39   山东  

1956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是国家级哲学专业学术期刊。刊载国内外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等研究论著和译文;介绍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

投稿网址:https://zxyc.cbpt.cnki.net


目录



内容提要




文明交流互鉴原则的哲学阐释

史少秦 佟德志/


提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同其他文明曾展开广泛而长期的交流互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人类“文明”问题,在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中展开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的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两者对文明问题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考察,是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贵资源。多彩、平等和包容是进行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多彩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构成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内容;平等是文明实现和平与合作、交流与互鉴的基础,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保障;包容是文明能够敞开自身,进行交流互鉴的条件。包容差异,建立共识,交流互鉴,文明各自之主体性上升为共同的人类文明主体性,进而一起寻找解决人类文明共同问题的方案。文明冲突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交流互鉴才能带来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文明交流互鉴;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人类文明

作者单位:史少秦,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佟德志,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国际公平正义:

内涵、挑战及应对理路

董慧 杜晓依/


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倡导和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将国际公平正义视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国际公平正义以国际经济合作互利共赢为物质基础,以国际权利平等共享为内在要求,以国际制度公正合理为重要保障,以多样文明包容共生为价值根基。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国际规则的双重标准以及“文明冲突论”等风险挑战,各国要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把握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战略主动,强化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支撑,以国际公平正义为引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关键词: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唯物史观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主义在英国生成的双重

独特性与生产力决定论

——兼及历史唯物主义及其运用中的“史论结合”

关锋/


提要:20世纪6070年代,布伦纳、伍德等人承继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机械决定论的传统,聚焦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强调后者在英国的生成和兴起是由于当时英国独特的历史因素以及特有的阶级斗争直接决定和造成的,具有史实的特殊性,不具有历史普遍性;资本主义重在通过市场竞争等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剩余产品占有的最大化,完全不同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具有系统逻辑独特性,不可能从封建社会自然而然发展出来。布伦纳、伍德自陈坚持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依据生产方式、阶级斗争理论来把握“过渡”,并据此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不属于生产力决定论。这存在明显误解,并且同时将一个重要问题呈现出来:废弃和否定生产力决定论,何从谈及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史论结合”。

关键词:过渡;生产力决定论;资本主义;史论结合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柯尔施问题”的百年求解及其启示

于桂凤/


提要:“柯尔施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出场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受挫的语境下。百年来,学界在深化内涵阐释的基础上探索出多种求解方法。除柯尔施的“同一论”外,还包括:“溯源论”“本体论建构论”“断裂论”“具体形态论”“分析论”“剥离论”和“关系论”。这些探索启示我们:第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旗帜”,但这种“旗帜”作用要落到实处,必须深入到现实的“实体性内容”中去;第三,要真正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及其生成机制,必须立足于“两个结合”。

关键词:“柯尔施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性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系统辩证理论

[美]T. 史密斯/文 吕梁山 王雪菲/


提要:T. 史密斯认为在一般的社会理论中,辩证方法和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这种分歧更是无处不在。他在本文中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提出的反辩证法的论点进行了批判。史密斯的论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并没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拒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社会经济范畴的辩证理论。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辩证演绎理论

译者单位:辽宁大学哲学院



对数字化时代图像的哲学反思

——从黑格尔、卢卡奇、阿多诺的中介思想出发

贺翠香/


提要:人类日益来到一个被图像包围的生活世界。数字时代的图像在认知、审美、社交等方面发挥着祛魅、求真、互动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病理性特征,如盲目认同和服从数字图像所呈现的客观性和事实性,忽视甚至忘记了其他的感知方式和理性反思;忘记了图像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中介,去中介或把中介神化让现代人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误认与分裂。重温黑格尔、卢卡奇、阿多诺的中介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意识形态批判、社会根源、技术发展旨趣等多方面认清数字图像世界的各种幻象。我们一方面需要强化主体选择、判断和破茧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和规范数字平台的推送和传播机制。只有这样,一个理性、和谐的数字社会才能逐渐形成。

关键词:图像;数字时代;误认;中介;辩证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从中介到接触:与C泰勒共思中介认识论

陈志伟 陈咸瑜/


提要:C. 泰勒敏锐地意识到,很多现当代哲学家虽对笛卡尔所开创的认识论传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批判,但仍难逃“笛卡尔之手”,因为这些批判本身已经预设了中介认识论的“框架”。中介认识论主张对外在对象的认识需要借助于内在要素,认识须通过中介才得以可能,自我与实在是“中介”而非“接触”的关系。中介认识论默认了内外二分的“框架”,这种“框架”渗透进人们的内心深处,并时时规定着人们的认识与实践。因此,对于中介认识论的批判必须做到“深入其内”而“出乎其外”。我们将在分析中介认识论的四重脉络的基础上,探讨批判的可能方式与现实进路,聚焦于中介认识论的“框架”,实现对中介认识论的前提性反思。泰勒试图提出一种新型的“接触理论”来取代传统的“中介理论”,并着眼于框架类型的更替。然而,他的“接触理论”能否真正跳出旧的框架并带来新的框架,这依旧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介;接触;认识论;框架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像意识与纯粹想象

——胡塞尔为何放弃“图像意识家族”的构建?

温雪/


提要:虽然“图像意识家族”是萨特提出的概念,但在其之前,胡塞尔就有过构建图像意识家族的尝试。此家族不仅包括借助物理图像实现不在场之物当下化的物理图像意识,也涵盖通过内在图像达成想象物直观显现的纯粹想象。基于对《纯粹想象、图像意识、回忆:直观当下化的现象学(18981925)》一书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探究胡塞尔有关图像意识的意向结构分析、其构建图像意识家族的尝试,尤其关注其在以图像意识的结构框架理解纯粹想象时所遭遇的困境,这些困境最终使胡塞尔不再将纯粹想象视为一种图像意识,在纯粹想象的解释问题上从意向对象的分化走向意向性意识自身的分化。

关键词:图像意识家族;物理图像意识;纯粹想象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中介思想

刘凤娟/


提要:康德道德哲学中存在着两种中介思想,一种是使道德法则的实行成为可能的第三者概念,另一种是使纯粹实践判断力对行动的善恶评判成为可能的模型论。二者不能相混淆,前者是在人的内心意念中发挥作用,使人自愿服从道德法则;后者虽然是通过每个人对自己内心态度的反省而开展的,但其作用方式在于对准则和自然法则的比较。这种比较是逻辑意义上的,即检验每个准则是否具有道德法则所要求的普遍性形式。康德的中介思想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随处可见,并构成其三元体思想框架的核心要素。而究其根源,这种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以来的各种二元论和中介概念。

关键词:康德;中介;纯粹榜样;自然法则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外在强制与内在自由的统一

——对康德普遍法权法则的责任伦理阐释

罗亚玲/


提要:康德的法权论是否可以合理地归属于其道德形而上学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可能在道德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证成普遍法权法则。鉴于学界相关讨论面临的诸多困难,文章尝试从责任伦理的视角梳理法权论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关系。对照责任伦理的基本主张和思想架构,文章首先分析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生发责任伦理之维的可能性,并指出至善思想正是其责任伦理之维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根据康德有关立法两个阶段以及法学立法与伦理立法的区分,文章对“法权论导论”第四节的论证进行重构,不但针对普遍法权原则给出了一种“内在的责任伦理阐释”,还给出了一种“外在的责任伦理阐释”,以消解外在强制和内在自由的表面矛盾。

关键词:普遍法权法则;外在强制;责任伦理;康德;阿佩尔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意志是自由的吗?

姚大志/


提要:人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观点来看待意志自由问题,即第一人称的观点和第三人称的观点。从第一人称的观点看,意志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第三人称的观点看,意志不是自由的,人的行为受因果必然性支配。当代的意志自由理论主要有两种,即自由论与决定论,而第一人称观点支持前者,第三人称观点支持后者。在与意志自由紧密相关的三个问题上(因果关系、道德责任和形而上学),自由论与决定论是完全对立的。自由论依赖于第一人称的直觉,决定论依赖于第三人称的直觉,但是这两种直觉之间存在着紧张。要化解这种紧张,唯一合理的途径是把自由安放到决定论的世界图景之中。

关键词:自由意志;道德责任;决定论;自由论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描述政治”到“解释政治”:试论“诠释

学共产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孔新峰 铁小茜/


提要:为了反对当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探索新的共产主义理念和形态,意大利著名哲学家G. 瓦蒂莫和他的学生S. 扎巴拉联袂提出了“诠释学共产主义”。诠释学共产主义是一种“解释政治”,它基于走出资本主义“描述政治”的立论依据,通过阐释诠释学政治上的进步因素和共产主义维护弱势群体的要素,将共产主义与诠释学结合起来,并以南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为样例,为我们展现了共产主义的另一幅图景。当然,作为共产主义愿景的同路人,面对这种改造了的共产主义,我们不仅要了解和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质,而且也要去思考和揭示其理论上的缺失和是否具有真正的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描述政治;解释政治;诠释学;诠释学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主义起源理论逻辑转换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

——“政治马克思主义”超越传统解释模式的理论进路及其效应

陈爱萍/


提要:与资本主义灭亡相关联的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在此问题上,基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商业起源说的理论缺陷,以R. 布伦纳和E. M. 伍德为代表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另辟蹊径,用历史特殊性的研究视角为探索资本主义起源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论视域,试图实现从寻求超历史的普遍规律到考察历史具体性的社会财产关系、从强调经济因素到注重经济背后的超经济因素、从论证资本主义是历史自然而然发展的顶点到澄明资本主义历史性存在的逻辑转换。深入考察这一逻辑转换的理论进路,对新时代认识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推进历史唯物主义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尤其是对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

关键词:“政治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起源;逻辑转换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新气候条件下走向大地

——B. 拉图尔生态哲学研究

孟强/


提要:生态与环境危机是全球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法国哲学家拉图尔在后期进行了独树一帜的思考。首先,全球已经进入“新气候条件”。环境和气候不再是给定的,而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这意味着地球不再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沉默舞台,它闯入文化,迫使现代人修改既定的游戏规则。再次,面对新气候条件,以回归自然为宗旨的“自然中心主义”策略是失败的,它与“人类中心主义”一样预设了现代二元架构。拉图尔的方案是告别自然并“重置现代性”。为应对新气候条件,必须摆脱人与自然的二元架构,走向“大地”。

关键词:拉图尔;新气候条件;大地;现代性;生态哲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Agent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解

王天恩/


提要:作为一个语境性极强的典型概念,“agent”及其理解的意义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凸显,以至其中译呈现为一个特殊课题。也正是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agent因果关系”的研究不仅为因果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新的进路,而且为“agent”的理解提供了启示。“Agent”的信息体理解,开启了由信息体因素研究复杂因果关系的发展前景。回顾信息体因素研究的发展,因果关系研究的信息体进路早就依稀可见,只是当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才为因果关系的信息层面展开提供了时代条件。

关键词:因果关系;信息;agent;信息体;语境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哲学系,上海大学智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



算法社会的数字文明向度

万欣荣/


提要:“算法社会”强调算法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算法的社会”则意味算法对社会的全面控制。算法控制将人类置于经济让渡、政治极化、文化蒙蔽的文明风险之中,直接挑战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准则,由此延伸和加剧现代世界的数字文明悖反。究其本质,算法的资本主义应用成为文明冲突的隐秘方式。从算法控制到驾驭算法集中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文明追求,描绘了人机交互的文明蓝图,是引导算法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定向。

关键词:算法社会;算法控制;驾驭算法;数字文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