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关注】近期白羽肉鸡多发鸡源里默氏杆菌感染情况的流调及防控方案

文摘   2024-12-16 17:09   天津  







概 述

近期,在山东和辽宁等白羽肉鸡主要养殖区域内,出现了以瘫鸡和“三炎”为表现的疫病,严重影响了成活率和出栏体重,并且会降低鸡爪、鸡心和鸡肝等高价值产品的出成率。通过对多个发病案例的检测,最终确诊为鸡源里默氏杆菌感染。



发病鸡群临床表现

对多个发病鸡群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发日龄:25~35日龄。

2. 临床症状:瘫鸡(跗关节肿胀,图1),采食量下降,脱水,个别鸡只出现神经症状(图2)。

3. 死淘率:若不进行药物干预或多轮用药无效,发病后期死淘率会大幅升高。全程的死淘率在5%~10%不等,严重的高达20%。

4. 其他表现:在出现高比例的瘫鸡前,在前期会出现由于冷应激或呼吸道病原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且呼吸道症状往往久治不愈。




剖检病变

1. 股骨头骨膜脱落,股骨头坏死,质脆(图3)。

2. 跗关节关节腔内有“豆腐渣”样干酪物(图4),且会沿着肌腱分别往胫骨方向和股骨方向发展(图5),导致胫骨皮下有脓性物质和琵琶腿中有干酪物。

3. 发病前期,肝脏上会有少量白色或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图6),后期逐渐发展为包心包肝(图7),严重降低屠宰端鸡心和鸡肝的利用率。

4. 气囊炎,严重的腹气囊上会附有黄色干酪物(图8)。

5. 伴随着一定比例的胸腺萎缩、骨髓炎和法氏囊囊体差等免疫抑制病的表现(图9)。



鸡源里默氏杆菌病原学特点

鸡源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通常主要感染鸭、鹅等水禽上,称为“传染性浆膜炎”。目前已知的鸡源里默氏杆菌有20多种血清型。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呼吸道是常见的感染途径,有最新研究表明种公鸡感染后有通过精液传播的风险。

近年来,鸡源里默氏杆菌的检出率呈升高趋势。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育成期输卵管栓塞(图10),无产蛋高峰;种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瘫鸡、输卵管栓塞和入孵种蛋的“胶冻样变”(图11);商品代白羽肉鸡主要表现为瘫鸡和“三炎”。



瑞普生物防控方案

综合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生是以免疫抑制病为底色病,冷应激或呼吸道病原感染为诱因,原发或继发的鸡源里默氏杆菌感染。因此,应从解除免疫抑制,控制呼吸道症状和敏感抗生素治疗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1. 早期干预,多轮用药,解除免疫抑制:5-7日龄,泛易平饮水;13-15日龄,泛易平+康替优饮水;26-28日龄,泛易平+康替优饮水。

2. 控制呼吸道症状:①做好通风管理,避免冷应激;②在常规控制呼吸道症状的用药程序基础上,20日龄之前,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早干预,用药方向为抗生素(可选用立本康(氟苯尼考)、福欣(多西环素)和瑞金康(金霉素)等)配合抗病毒中药(可选用黄金康(双黄连口服液)、麻杏石甘口服液和精鉴肾青宁等)。

3. 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根据渤海农牧对分离的鸡源里默氏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图12、13),速倍林(头孢噻呋钠)、莫克林(复方阿莫西林)、速倍林+新痢强(新霉素)、速倍林+克利优(粘菌素)均为较为敏感药物。对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鸡群,需要同时配合泛易平和康替优进行治疗。

4. 针对发病后采食量下降问题,可使用康立能(黄芪多糖粉)来提高采食量。

图12 鸡源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

图13 鸡源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



作者 | 李培勇

技术审核 | 王友

排版 | 康榕倩



养殖宝平台
介绍行业资讯、养殖相关知识、产品展示、在线专家答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