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业从23年下半年开始,规模化、标准化模式养殖的进程再次加快了脚步,加上24年蛋鸡行情给力,全国各地蛋鸡场投建一片“生机勃勃”。曾经百万级别的蛋鸡养殖场称得上大型了,而今100万or200万的新建蛋鸡场如雨后春笋,到处都在破土而出。据不完全可靠的统计,24年底,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12.8亿,而随着一个个破土而出的蛋鸡场陆续开始投产,25年的第一季度,在产蛋鸡存栏量,要正式突破13亿。
伴随着蛋鸡产业的“蓬勃发展”,蛋鸡的营养来源——蛋鸡饲料,却一如既往的低调而保守。
保守一:其使用原料结构二十年以来没有大的变化。饲料配方结构简洁明白,所有蛋亲们基本上随口就来,60%~65%的玉米,20%~25%的豆粕,0.5%~1.5%的油,4%~5%的预混料,石粉添加看鸡产蛋。
保守二:其使用的营养标准二十年来也没有大的变化。代谢能2700大卡左右,粗蛋白16左右,也就在细枝末节的氨基酸平衡上多做点思考,在影响蛋壳质量的钙磷和微量元素上多花点心思。
保守三:其使用的饲料模式二十年来还是没有大的变化。我们蓬勃发展的蛋鸡产业,自动化的料、水、光、温、风管控设备,智能化的收蛋分蛋工序,看上去全都高科技满满。
但这个饲料啊,竟然一直还是简单地把玉米、豆粕、预混料往搅拌机里面一搅和,混匀了就OK了?就拿来给鸡开吃了?没有谁来想想给咱们辛苦的蛋鸡劳模做碗热乎的?至少育雏鸡与育成鸡阶段可以用熟化全价料吧?到了产前、产中、产后期,受石粉添加比例的影响,可能现在的设备熟化以及制粒工艺还没能完全突破,但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基本默认了,蛋鸡就该吃这样模式的饲料,以至于也很少有人去考虑这方面工艺突破的问题了。
蛋鸡对于咱们各位蛋亲来说,属于生产资料,属于赚钱机器,属于把饲料喂进去,把蛋产出来的这么一个“生物过滤器”。面对这个“过滤器”,各位蛋亲毫无疑问,都是一副冷血自私的资本家嘴脸,想的都是怎么让它高效率工作,怎么让它持久工作,而且怎么少在它身上尽可能少投入,多回报,怎么把它身上的剩余价值最充分地榨取出来,等等。
话说回来,如何把这台“生物过滤器”的价值充分榨取出来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四点,成功就不远了:
第一、 提高产蛋率
第二、 降低料蛋比
第三、 改善蛋品质
第四、 延长高峰期
想做到以上四点,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健康!
健康我们都想要,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也都知道,关键是,怎么做到健康呢?
在这里不得不翻出一个思维习惯上的误区,大家习惯性地认为,健康要用药来维持,有病了,吃药了,病好了,就健康了。
那为什么不能是,身体素质好,常年不生病,一般不吃药,这样健健康康让这只鸡工作到老呢?
这两种健康,显而易见,后者才是真正的健康,前者只是从疾病手里挽救回来的“残废健康”罢了。
这里就要为大家科普一个新的理念,一个让我们的鸡群真正健康的方案——抗病营养!
营养是健康的基础,营养做不好,疾病少不了;养殖一发病,大多治不好;就算救回来,成本受不了!而营养做好了,疾病自然少,营养做到精准的级别,成本当然也跟着降低了,营养做到抗病的级别,那么,再搭配科学的饲养管理,鸡群是很有希望健健康康工作一生的。
如何做到抗病营养?上图已经给出了基本的逻辑,提高免疫功能是核心,减少致病因子、改善肠道健康是关键步骤。
饲料原料(尤其是蛋鸡的饲料原料还是未经熟化的生料)中本身含有各种抗营养性、抗原性物质,他们不仅直接影响到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更有甚者,有一些抗原性物质直接影响到肠道菌群平衡,破坏肠道结构,甚至影响到免疫系统健康。
肠道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兼有生物、化学、物理、免疫四层屏障结构,四层屏障互相作用,共同维持了肠道、既作为一个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能够高效率消化吸收营养的功能;又作为一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能够非常敏锐地识别杀灭各类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根据抗病营养理念,结合养殖的实际情况,瑞普集团有效地构建了一套菌酶协同、中药增免、三维立体,综合抗病的方案。
该方案从外到内,从饲料端到肠道端,从消化系统到免疫系统,全方位覆盖,无死角遗漏,真正做到了从营养端搭建起一套有效的抗病系统。
该方案在蛋鸡产业领域效果极为显著,回到前面提到的榨取剩余价值的关键四点:
提高产蛋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提高1%
降低料蛋比,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下降0.1
改善蛋品质,实验组较对照组合格蛋率提升1%
延长高峰期,实验组90%产蛋率维持到500日龄
放眼2025年,第一季度在产蛋鸡存栏量预计突破13亿,瑞普的抗病营养方案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地执行,其创造的价值几乎能达到同期1亿只蛋鸡创造的价值。而同时减少的饲料消耗,增加的产蛋收益,甚至减少的用药成本,细思极恐,所谓降本增效,不外乎此!
作者 | 肖鹏
技术审核 | 王友
排版 | 康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