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渤海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共收到13301份蛋鸡样本(包括商品蛋鸡和蛋种鸡),其中5826份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检出率为43.8%。在检测的病原中,呼吸道病原(包括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副鸡禽杆菌IC、支原体)和免疫抑制性病原(包括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检出率较高。此外,新发疾病如禽副黏病毒aMPV和鸡源里默氏杆菌RA引起了蛋鸡养殖行业的广泛关注,并且其发病率相较于上半年有所增加。减蛋综合征(EDS)在一些蛋鸡养殖密集地区出现了较高的检出率,具体数据可参见图1。
图1 2024年蛋鸡疾病检出情况
按照送检区域样品数量统计,河北省的送检样品数量最多,共计2991份,山东省和湖北省紧随其后;从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来看,西南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的样品阳性率最高,达到65%,其次是华东地区(包括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山东),阳性率为62.8%,具体数据可参见图2。
图2 2024年各区域蛋鸡疾病检出率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基于天津渤海农牧产业联合研究院提供的检测数据,对蛋鸡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新发疾病和传统疾病高发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并据此提出了精确的防控策略。同时,文章还对来年可能出现的高发疾病进行了预警分析。期望这些内容能为家禽养殖行业的同仁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呼吸道疫病流行情况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1、病原检出情况
近年来,传染性支气管炎在蛋鸡中的发病率持续居高不下,已成为蛋鸡病毒性疾病的首要流行病。2024年该病的检出率达到了25.6%(1748/6826)。疫情波及范围广泛,尤其在蛋鸡养殖密集的地区,例如河北、湖北、山西、山东、江苏等地。基因测序分型分析表明,目前流行的野毒株主要为GI-19谱系(NR22型),其占比为31%;同时,亦需密切关注某些地区及养殖场中GVI-1(VI型)和GI-7谱系(TW型)的发病情况,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2024年蛋鸡IBV分型分析
2、防控策略
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防控,主要依赖于饲养管理措施(如在育雏和育成期避免冷应激现象)以及疫苗免疫策略(结合使用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建议采用以活疫苗(例如Mass株以及具有广泛血清交叉反应性的温和毒株)为主的免疫方案。同时,根据鸡场的感染风险,可考虑添加NR22型、TW-1型或GVI型毒株的灭活疫苗。
支原体
1、病原检出情况
蛋鸡感染的支原体主要分为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两大类。根据2020年至2024年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仍呈现高发趋势。其中,鸡毒支原体(MG)的检测阳性率为16.4%(1533/9352),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滑液囊支原体(MS)的检测阳性率为29.5%(2856/9689),具体数据如图5所示。
图4 2020-2024年蛋鸡MG检出率
图5 2020-2024年蛋鸡MS检出率
2、防控策略
针对支原体的防控策略,首要任务在于强化引种过程的管理以及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并采取药物与疫苗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措施。在药物预防方面,推荐采用瑞普“2+3”方案,具体包括2次大观林可霉素的口服治疗与油性疫苗的注射,以及3次通过饮水途径给予的敏感性支原体药物(注:鉴于支原体耐药问题严重,建议选用沃尼妙林、泰万菌素等敏感性药物,并进行交替使用);在疫苗接种方面,建议采用“1+2”方案,即在开产前进行1次活疫苗接种,随后进行2次油性疫苗接种。
鸡传染性鼻炎
1、病原检出情况
在2024年,传染性鼻炎的发病情况呈现出全年分布的特点,其阳性检出率为18%(370/2053)。该病的季节性特征逐渐减弱,即便在夏季亦有病例报告。在山东、湖北、江西等省份,副鸡禽杆菌的检出率相对较高。通过对2021年至2024年期间的测序分型数据进行分析,如图6所示,副鸡禽杆菌的流行株主要为A型和C型,然而B型的流行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图6 2021-2024年副鸡禽杆菌分型
2 、防控策略
副鸡禽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其发病诱因主要为冷应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确保夏季水帘的正确使用以及在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时进行有效的通风管理,以避免鸡群遭受冷应激,显得尤为关键。
在预防接种方面,建议在30-40日龄和80-90日龄至少进行两次疫苗免疫。
一旦发病,应迅速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需注意与鼻气管鸟杆菌、偏肺病毒的鉴别诊断)。推荐使用瑞普鼻炎水苗进行紧急免疫,并配合使用必诺坦+精鉴热毒净(纯中药制剂,无药物残留),以快速缓解症状并促进鸡群的康复。
免疫抑制疫病流行情况分析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
1、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现状
自2020年起,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在蛋鸡群体中的感染率持续居高不下。2024年共收集并检测了3528份样本,其中406份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1.5%。该病毒在不同周龄的鸡群中均有发现,特别是在7至20周龄的鸡群中,发病率超49%,如图7所示。产蛋前的感染不仅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还会对体重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鸡群均匀度下降,进而影响未来的产蛋性能。因此,这一阶段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临床上CIAV与其他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马立克病等的混合感染比例高达47.5%,显示出全国性的流行趋势。然而,在养殖密集区域,如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和广西等地,CIAV的检出率尤其高,其中河北地区检测到172例阳性样本,山东50例,山西23例,辽宁和广西各17例。因此,这些地区应特别加强CIAV的防控措施。
图7 2024年蛋鸡不同周龄CIV检出率
图8 2021年-2024年蛋鸡CIV检出率
2、鸡传染性贫血病综合防控
为减少或预防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爆发,必须重视种鸡(包括活疫苗和雏鸡)的引入以及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选择对CIAV敏感的碘制剂、过硫酸氢钾(卫清宁)或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发区域的种鸡,在9-12周龄阶段接种CIAV活疫苗,确保产蛋前抗体水平高,并实现100%的阳性率,从而有效防止垂直传播。在CIA发生时,通过饮水给予转移因子、黄芪多糖、干扰素等免疫增强剂,以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其康复。
蛋鸡在发生CIA时饮水泛易平(转移因子)+康替优(黄芪多糖)进行治疗。泛易平+康替优1:1配合12周龄以内饮水1000只,12周龄以上500只鸡,连饮3天,能够缓解CIAV引起的贫血和胸腺萎缩,加速机体恢复,降低CIA对蛋鸡影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现状
2024年,共收集了672份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样本,其中阳性样本为74份,阳性检出率为11.8%。根据发病区域的分析,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山东省检出阳性样本20例,河南省20例,山西省10例,河北省9例,为检出率较高的省份。从发病周龄来看,30周龄内的鸡群均有IBD检出,但以育雏后期(4-5周龄)的发病率最高,达到55.8%。在IBD的感染类型中,单一感染占据主导地位,比例为63.5%,而与传染性贫血(CIA)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病原的多重混合感染比例为10.8%。在IBDV的测序分型中,强毒株在蛋鸡中的比例最高,为66.7%,如图9所示。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持续关注IBD的发生情况以及强毒株引发的高死亡率。
图9 2024年全年IBDV分型分析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措施
2.1 强化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针对IBD爆发区域,必须强化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特别是空舍消毒环节至关重要。必须选用对IBDV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消毒剂进行空舍消毒、带鸡消毒或饮水消毒,以最大程度降低环境中野毒和强毒病毒的载量。
2.2 重视种鸡及商品代免疫策略
加强父母代鸡群的免疫工作,确保高母源抗体的雏鸡能够抵御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一般鸡场可于7日龄时免疫法氏囊灭活疫苗(如信法泰、新法维)或进行两次活疫苗免疫,对于污染严重的场区建议采用法氏囊灭活疫苗与活疫苗(如锐必法)的联合免疫策略,活疫苗的免疫日龄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进行调整。
2.3 及时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
在法氏囊病发生时,应立即采用精制蛋黄抗体(如法康宁)和芪蓝囊病饮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敏感性抗生素(如复方阿莫西林粉)以预防继发性感染。
禽腺病毒病(FAD)
1、禽腺病毒病流行现状
随着腺病毒病研究的深入及疫苗的逐步推广,家禽腺病毒病的免疫防控得到了加强,导致腺病毒的发病率显著降低。据2024年全年数据显示,腺病毒在蛋鸡中的检出率仅为5.8%。腺病毒病的发生不仅会引起免疫抑制,还会加剧肝病症状,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并增加死亡淘汰率。因此,对于蛋鸡的FAD(禽腺病毒)防控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
图10 2024年FADV毒株分型统计
2、 禽腺病毒病防控措施
禽腺病毒属于无囊膜病毒,具备较强的环境稳定性,其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因此,针对禽腺病毒的防控措施需综合考虑生物安全(包括隔离措施和消毒程序)、种鸡引进(雏鸡来源)以及疫苗免疫(针对蛋种鸡和商品蛋鸡)三个层面。在消毒方面,推荐使用高效消毒剂如甲醛和氯制剂(例如卫清宁、优力消)。种鸡引进应确保来自阴性种鸡场,同时,通过2-3次腺病毒疫苗(如优瑞康泰)免疫接种,可有效降低或避免禽腺病毒相关疾病(FAD)的发生。在FAD爆发时,可采用精制蛋黄抗体进行治疗。
蛋鸡新发疾病(aMPV、RA)
及老病(EDS76)流行情况分析
禽偏肺病毒(aMPV)
1、病原检出情况
2024年共对2078份样本进行了检测,其中发现91份样本呈阳性反应,阳性检出率为4.4%。尽管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但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大量病原阴性鸡群中存在aMPV抗体异常现象,提示临床中aMPV感染压力可能不容忽视。从感染模式分析,单一感染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比例高达31.9%,其次是与MS、ORT和ILTV的多重感染模式,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2024年全年蛋鸡aMPV感染模式
2、防控策略
近年来,由aMPV引起的蛋鸡临床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通常伴随有临床应激或混合感染的情况。在防控策略上,主要侧重于饲养管理与混合感染的控制。治疗原则着重于抗病毒、消炎以及增强免疫功能,并预防继发性感染。对于感染压力较大的养禽场,建议采用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接种,以有效预防aMPV的发生。
鸭疫里默氏杆菌(RA)
1、病原检出情况
2024全年共接收1130份样品,检测到44份阳性,检测阳性率为3.9%。RA自2023年开始在各地有零星检出,2023年全年共接收306份样品,检测到4份阳性,检测阳性率1.3%,RA 检测阳性率较2023年明显上升,如图12所示。
图12 2024年鸡源Ra血清型分布情况
2、防控策略
鸡源里默氏杆菌感染可导致病鸡输卵管内形成干酪样物质堵塞,尤其在育成期堵塞现象较为显著。此状况将导致产蛋期软壳蛋比例增加,影响蛋鸡达到产蛋高峰期。针对RA引发的输卵管堵塞症状,研究发现,在青年鸡阶段(21日龄)接种RA灭活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由RA引起的输卵管堵塞,进而提升蛋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此外,可借鉴瑞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效价值方案:
雏鸡阶段:
0日龄注射:倍诺林(头孢噻呋)1000只鸡/瓶+油苗
5-10日龄:①正元升,每瓶兑水300-500斤,连用3天。②莫克林,每袋兑水2000斤,连用3天。
免疫空白期与免疫抑制病原易感阶段:15-25日龄
①正常鸡群:正元升,每瓶兑水300-500斤,连用3天。泛易平:每瓶供1000只鸡,连用2天。
②心包炎、肝周炎为主:莫克林,每袋兑水2000斤,连用3天。
③气囊炎、瘫腿为主:5瓶速倍林4g+2袋瑞金康+1袋安普强,兑水3000斤,连用3天;或者,1袋20%立本康500g(原粉100g)+2袋20%瑞金康500g(原粉200g),兑水3000-4000斤,连续使用3-4天。
传染性法氏囊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阶段:25-35日龄
①正常鸡群:正元升,每瓶兑水300-500斤,连用3天,同时芪蓝囊病饮,每瓶兑水800斤,连用3天。
②心包炎、肝周炎为主:莫克林,每袋兑水2000斤,连用3天。
③气囊炎、瘫腿为主:5瓶速倍林4g+2袋瑞金康+1袋安普强,兑水3000斤,连用3天。或者,1袋20%立本康500g(原粉100g)+2袋20%瑞金康500g(原粉200g),兑水3000-4000斤,连续使用3-4天。
减蛋综合征(EDS76)
1、病原检出情况
2024全年检测到减蛋综合征13例阳性,该病引起产蛋鸡群产蛋下降、蛋壳品质变差,给养殖老板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防控策略
对进出禽舍工作人员及物品进行消毒杀菌, 减少病原载量,严格执行进出场消毒制度,防止病毒的水平传播。
选择优质疫苗,如新支减流、新支减脑等四联灭活疫苗;执行好免疫操作;定期做好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
2025年蛋鸡疫病预警分析
1、产蛋鸡群感染坦布苏病毒(TMUV)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4年共检测到15例坦布苏病毒感染病例。该疾病主要对产蛋鸡群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表现为显著的产蛋量下降,最高可达30%,对蛋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鸡群出现严重产蛋问题时,病原检出率较低,除高致病性流感(H7)、EDS76等病原外,亦需关注TMUV的病原及抗体检测。因此,建议在水禽养殖密集区域,应考虑提前免疫坦布苏病毒疫苗(如坦布舒),或在确诊TMUV发病后紧急免疫坦布舒,并配合使用倍扶欣(头孢噻呋注射液)进行治疗。
2、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贫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策略
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贫等均为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在进行蛋鸡疫苗免疫的同时,必须重视鸡苗质量的选择,确保母源抗体的高而均匀,建议在雏鸡阶段使用泛易平+康替优(转移因子+干扰素)以解决雏鸡免疫抑制病的困扰。
3、针对禽偏肺病毒、鸡源鸭疫等蛋鸡新发疫病的防控措施
针对禽偏肺病毒、鸡源鸭疫等蛋鸡新发疫病,首先应进行疾病检测,分离病原并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应做好相关疫苗免疫工作,疫苗免疫是防控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 | 段伦涛
技术审核 | 王友
排版 | 康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