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揉眼睛,除了犯困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原因:
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孩子可以表现出眨/挤眼睛、流泪、眼红等症状,严重时眼睑、睫毛被分泌物粘合在一起,会感觉眼睛不舒服,这时会用手去揉眼来缓解不适。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眼部也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眼睛瘙痒,从而引发揉眼行为。婴幼儿倒睫较为常见, 主要是由于婴幼儿脸庞短胖, 鼻梁骨尚未发育, 眼睑脂肪较多, 睑缘较厚, 容易使睫毛向内倒卷, 造成倒睫。睫毛逆向生长,刺激眼角膜,导致孩子眼睛有异物感或痒感,从而揉眼睛。当患有湿疹时,皮肤会感到瘙痒,尤其是当眼周皮肤出现湿疹时,容易引起婴幼儿用手揉眼。如果灰沙、小虫等异物进入眼睛,会感觉不适,导致揉眼,容易造成更大的伤害。此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上眼皮, 向前提起, 向眼内轻吹, 刺激眼睛流泪, 将沙尘冲出或者轻轻扒开眼皮,找到异物后用干净的棉签将其轻轻粘出。理论上来说,小朋友很少有真正的“干眼症”。但是由于现在空调和暖气的大规模应用、电子屏幕的普及,如果孩子长时间在较为干燥的空间内生活,或者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都可能导致眼泪相对不够用,从而出现“干眼症”的表现。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眼睛疲劳,孩子可能通过揉眼来缓解疲劳。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也可能导致孩子眼睛不适,进而揉眼睛。如果孩子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未得到及时矫正,看东西时会感到模糊,可能会下意识地揉眼睛。另外,孩子因双眼屈光度数差别较大时,也容易导致孩子视物不清,从而揉眼睛。如鼻炎等鼻部疾病,可能通过鼻泪管影响眼睛,导致孩子揉眼睛。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抽动症)也可能表现为揉眼睛等眼部症状。
1.保持眼部卫生: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同时,定期清洁孩子的眼部,防止异物和细菌侵入。
2.控制用眼时间: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游戏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导致眼睛疲劳。
3.就医检查:如果孩子的揉眼行为持续不减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保定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