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奥秘”助力保定“4年10次”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健康   2025-01-23 19:58   河北  


原标题:“4年10次”国办通报表扬的“奥秘”
——关于保定市4年10次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的思考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保定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微中心”工作给予通报表扬。这是继2021年、2022年、2023年受到表扬后,保定市连续4年共10项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表扬,在全国地级市中数量最多。4次国务院通报表扬共涉及全国2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保定受表扬工作数量位列第7。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1〕17号),保定市环境治理、财政管理、重大政策落实、唐县公立医院改革4项工作受到通报表扬。
——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保定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阜平县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2项工作受到通报表扬。
——202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3〕12号),保定市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等3项工作受到通报表扬。
荣誉与成绩的背后是保定市委、市政府以“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为城市理想,是“激情实干、好学创造、务实担当”的新时代保定干部特质使然,是千万人、一条心,团结奋斗、挥洒汗水的真实写照。这也只是保定市获得诸多荣誉的典型代表。据统计,保定市成功争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数字资产评估试点城市等216个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
保定市缘何屡屡受到国家级表扬奖励?这座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古城是如何绽放自己青春活力的?其背后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有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奥秘一:注重研究规律、把握未来,在牢记“国之大者”中找准发展定位
保定之所以能够屡获殊荣,一个核心点就是注重研究规律、把握未来,牢记“国之大者”,在国家战略中定位保定,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变成保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就是保定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的有力举措。保定市积极承接北京医疗功能疏解,引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京津冀健康谷等项目,建设国际医疗基地,打造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养融合发展的一流生命健康之都。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保定考察时,对谋划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给予表扬。
——建机制。保定市与北京市卫健委、河北省卫健委签署三方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市级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机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体系。
——谋合作。围绕癌症诊疗、检验检测、术后康复等重点领域,对接北京优势资源,全市10所市属和3所省属医疗机构均与北京市高水平医院实现合作,并促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整体搬迁至保定,建成北方地区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20所医院上榜京津冀医联体名单,居全省前列。
——强支撑。2021年以来,争取省级跨区域医疗制剂调拨使用、支持临床试验机构建设等15项政策,制定支持医药、细胞、银发经济等产业发展的47项措施,实现京津派驻专家来保出诊2.06万人次,开展远程医疗协作4.34万例。建立“合作基金+专项基金+引导基金”的产业投资基金,为医疗相关产业落地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重点建设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和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所医院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运营。
以国际医疗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市级医院与县区医院分级诊疗、人才互通、资源共融、利益共享,全面提升整市域医疗服务水平。比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项工作全省领先、全国试点,2023年受国务院表扬通报。成功争创国家级“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比如,唐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2020年度河北省此项工作唯一受表扬奖励的县,唐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是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的有力抓手。下一步,保定将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持续带动全市康复器具、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等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心向往之”的健康中国“保定样板”。
奥秘二:注重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在实干实效中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保定这几年的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始终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受益和人民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真正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保定的城中村改造,是2023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的工作,这项工作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
由于历史原因,保定城中村数量大,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脏乱差、公共管理服务落后等问题,群众对城中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住上新房子、好房子、放心的房子,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保定市明确将城中村改造作为人民至上理念在保定落实落地的具体实践,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抓手和“当头炮”。
2020年8月起,保定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涉及108个村、47690户、176501人。其中政府主导82个,分四期压茬推进,社会资本投资改造26个。目前,城改一期、二期全部返迁,三期21个安置区已交付10个,剩余安置区2025年全部交付。完成棚户区改造14727套、改造老旧小区38个,棚户区改造开工和基本建成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特别是第一批涉及46个村、2万余户、7万余人,创造了“三最三没有”的城改奇迹,征迁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群众最满意,没有发生重大集体访,没有发生重大舆情,没有出现重大群体事件。这一奇迹的背后,就是保定市坚持人民至上,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补偿标准定得实,符合老百姓的期望。
通过城中村改造,保定主城区大量存量土地得以腾空,可利用空间整合连片,价值潜力得到释放。
主城区共腾空建设用地10.27万亩。对这些腾退土地,保定市进行产城一体总体规划,预计未来整体价值2000亿元,这是本届市委、市政府留给保定未来的一份超值红利。
统筹安置区周边设施建设。建设了17所中小学校和68座幼儿园、909栋新住宅楼和97座邻里中心,着力打造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积极推进环城水系建设,一期环城而行,城市公园串珠成链,健康步道依水而建,成为百姓乐享的会客厅、后花园,环城水系马拉松成为保定新品牌,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新风尚。2025年二期将穿城而过,实现乘船畅游保定城,未来将通雄安、达天津。水城相融、人水相依,保定城市必将更加灵动。交通出行便捷通畅。打通断头路14条,改造易堵路口29个,建设绿波道路45条,道路拥堵指数下降5.1%。新建停车场80个、新增停车位1.7万个,错时免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3022个。积极打造公园城市,中心城区460余个公园雨后春笋般涌现,四级公园体系加速构建,山水呼应、城园相融,老百姓身边更多天蓝、地绿、水清。
锚定软实力提品质,全力打造“京津冀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博物馆之城、书院之城、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奥运冠军之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低碳城市、法治保定、文化保定等城市品牌持续深化,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持续塑造。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1897套“保定小院”,成为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受众超2亿人次。1117公里太行步道,促进文旅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保马”等千余场赛事拉动消费26.2亿元。中国古动物馆,吸引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游客参观,超230万人次。这里拥有110余件世界“最早”“最大”等“最字号”明星展品,规模亚洲最大。一代又一代保定孩子们将在中国古动物馆的浸润下,撒播科学种子,点亮科学梦想。保定市文旅市场供需两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荣登2024年抖音用户喜爱“宝藏城市”TOP2。
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品质宜居,保定用软实力的提升绘就风尚淳美、文艺赋美、城乡秀美、共富和美的生动图景,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保定的精气神,一个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的城市正款款走来。
奥秘三:注重科学思维、系统观念,在洞幽烛微中统筹推进保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保定始终坚持用全球视野、前瞻眼光,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开辟新赛道、拓展新领域,“7+20+N”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持续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承接京津疏解转移项目441项,总投资2860.5亿元。新增央企三级子公司28家,47家央企在保设立子公司273家。
聚焦创新驱动,打造“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发展格局。R&D研发投入3.4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1、1.38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超3.0%的城市,连续11年居全省前列。东方物探独立完成重大科研项目,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河北省零的突破;获批“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全省唯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十年全省第一。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达44个。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到60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0家。创新成为保定最具引领力的发展动能。
聚焦产业转型,构建“7+20+N”现代产业体系。瞄准北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十大产业领域”,确定了“7+20+N”现代产业体系,加速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京津冀产业链和大市场。联合京津雄打造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保定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集群的地级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高阳纺织(毛巾)、安国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快递业务量22.3亿件,同比增长32.5%。长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条5.5G汽车柔性产线,成功研发紫荆M100车规芯片。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城市,京津冀地区唯一,“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多点支撑”数据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聚焦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6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坚持以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以拓展场景应用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未来制造,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共享制造发展,全力抓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产业。聚焦未来信息,积极推动空天信息、高端文旅装备产业发展。聚焦未来材料,抓好中国乐凯前沿新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积极发展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全力支持同光半导体、中创燕园等企业发展,推进第三代半导体、第四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聚焦未来能源,加快发展氢能商用车、新型储能,抓实先进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基地、太行山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建设,打造千亿级新型储能产业。聚焦未来空间,推动深地资源探采,依托东方物探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物探之都。聚焦未来健康,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保定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更加高端,影响力、吸引力正在迅速攀升,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华美绽放!
奥秘四: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铁画银钩中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花
越是宏伟的目标,越需要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细微处落实。
保定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培养战略思维、提升战略能力,按照“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要求,正确把握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在把握大局大势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着眼“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以“1530”工程切入。保定市以实施基础教育“1530”工程为切入口,坚定不移深化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战略合作,围绕基础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紧紧扭住教师、校长、教育局长“三支队伍”建设不动摇,汇聚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位全国名校长、名师对口指导帮扶保定教育,探索走出一条全面提升地方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新路径。三年来净增学校149所,新增学位13万余个,成立教育集团158个,成员校达到1130所,惠及中小学生71万名。保定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入。环境保护工作是保定市2021年获国务院办公厅表扬的4项工作之一。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力度依法铁腕治理污染,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写下了保定注脚。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43,在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倒26,历史性首次退出“后二十”;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8条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4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累计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生态补水13.4亿立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绩效创A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净土计划指标、规模养殖场治理指标均为100%。植树增绿48.5万亩。发布《氢能十条》,氢能产业园扎实推进,累计推广氢能车辆561台。低碳产业方兴未艾,绿色发展步伐坚定。一个山更绿、水更清、花更香、鱼更密、鸟更多的山水保定,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全力构建京雄保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着眼乡村全面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切入。保定扎实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构建“农户+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村集体+社会化服务企业”利益共同体,“一村两社”等特色做法深受群众欢迎。新评选博士农场46家,达152家。选派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601名,解决问题1415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3.6万亩,占全省任务44.2%,全省第一。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通过全力打造都市农业强市中国式现代化保定篇章,乡村振兴正成为现代化新保定最亮丽底色!
以阜平县乡村振兴工作为例,作为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的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模式”。近年来,阜平县按照“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引领为支撑、以干部人才为关键、以环境整治为基础”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交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打造样板的优异答卷。
此外,古城保护利用中,小切口是西大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入点是农村集体经济,等等。正是深刻把握了“大”“小”的辩证关系,保定市各项工作才得以得心应手,才能够出新出彩。
奥秘五:注重对标对表、学习先进,在交流互促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保定市高度重视对标先进、学习先进,坚持跳出保定看保定,放眼全省、全国、全球看保定,在对标中学习,借鉴学习先进地区成熟经验,吸收转化、为我所用,在学习中赶超,加快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作为2022年受国办表扬事项,保定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叫响“投资保定”“保定服务”营商环境工作品牌。
亲商氛围更加浓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营商环境企业专席提供7×24小时人工服务。“优化企业登记变更”等经验在全省推广。“12345”便民利企暖心热线接听来电240万件。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06万户、同比增长5.5%。在全国首次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中全省第一。荣获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全省唯一。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保定加强版,设立线下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保代办”帮办代办服务团队,梳理129项增值化服务事项,推出涉企服务“一类事”10类场景。市本级574个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928项服务事项上线视频导办帮办,实现4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家门口一键触达。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优势”,积极构建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4902个项目“双盲”评审,交易额777.5亿元。627个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提升知识产权效能,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白沟新城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改革,实现“一次收缴、自动清分”。
通过务实的举措,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求发展、求突破,更大力度激活市场活力,以服务的“硬举措”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保定新动能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速打造。
奥秘六:注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团结奋斗中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与美好梦想,关键在于落实。保定发展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近年来,正是这种“拼”的劲头、“抢”的精神,说到做到,干就干好,一抓到底,盯紧末端抓落实,才干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干都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
发展之变,在于党员干部的激情奋进。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根本在党,关键在人。保定市依托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乡村医师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和保定工匠学院,不断提高各类人才和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弘扬“激情实干、好学创造、务实担当”的新时代保定干部特质,打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积极探索推动工作落实机制,点评、擂台赛等机制逐步完善,盯紧末端抓落实成为共识。如阜平探索创新的“互联网+”信息化督查模式,利用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微信平台及会议视频系统、政府网络红页等信息化平台,对涉及政府重大决策、脱贫攻坚工作等工作,进行督查督办,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这一创新做法有力提升了工作实效,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充分肯定和通报表扬,在全国予以推广。
发展之变,在于政策制度的有力保障。好的政策制度,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保定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一项项新政策密集出台,一条条新举措接连推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保定市不断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不折不扣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统筹财政资金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深化财政投融资改革,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有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为“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由于工作实绩突出,保定财政工作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各界广泛认可。2021年,因在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方面成效明显,荣获国务院办公厅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发展之变,在于保定人民的众志成城。“崇信重义、尚和争先、开放包容、创新实干”的新时代保定精神催人奋进,广大群众对保定发展的信心与日俱增,在保定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处处可见英雄的保定人民,他们是保定发展的奉献者、创造者、见证者。保定未来发展的美好画卷,也必将是一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动实践,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一起想一起干一起出力出彩,努力把保定建设得更美好,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让保定与雄安同步崛起、与京津共同发展,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攻坚新颜值、决胜“十四五”,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贡献。


来源:央广网、保定日报


健康保定
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