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健康保定大事记

健康   2025-01-26 17:35   河北  


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房居高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为患者手术。

河北省重点专科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正在查房。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的老师正在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游戏。

保定市康复医院医生正在为脊柱侧弯患儿,进行康复日常训练。

国际医疗基地内,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

5月23日,我市召开2024中国·保定康复发展大会暨康复技能大赛。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院区学术院长郭玉兴正在保定市第二医院为患者诊疗。

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我市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

持续深化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市政府与北京市卫健委、河北省卫健委签订《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集中拜访北京市卫健委和9家北京医疗机构。市卫健委带领医疗机构全年40余次赴京,推动与北京儿童、广安门、北大口腔、北大肿瘤、同仁、朝阳、妇产、天坛、宣武、安定、安贞、胸科、佑安、东直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5所医院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友谊、首都儿研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建立新合作。北京儿童医院全年派驻177名、广安门医院全年派驻78名专家骨干到保定医院带动业务发展,两所医院分别牵头建立保定市儿科和中医专科联盟,域外患者就诊率分别增长18.73%、18.21%。建设京津冀医联体20个,10所市属、3所驻保省属医院全部与京津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全市医疗机构与京津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94个,引入新技术项目288项,京津输入专家万余人次,诊疗患者18.8万余人次。在《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通报》中,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微中心’”系列举措,入选典型案例,全国推广经验。


争创国家示范项目城市


成功争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5亿元、省级财政1亿元资金支持。印发《保定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召开全市深化医改工作系列会议,对深化医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调度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培训暨经验交流会、全国紧密型医共体重点问题研讨会先后在易县召开,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对我市医共体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政府召开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调度会,保定市、易县作典型发言。连续五年荣获“河北省深化医改先进市”,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


建设中医药强市


成立保定市中医药管理局,20个县(市、区)均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印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召开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牵头成立中医专科联盟,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保定市中医院挂牌保定市中医康复医院,牵头成立“守真堂”,方便百姓看上好中医。安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守真中医药博物馆、易水学派博物馆全部开馆运营。成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刘完素研究分会,“刘完素学术思想继承与发展研讨会”“第五届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全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100余场,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次。市卫健委与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召开香港——保定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会。


加速推进康复医疗发展


成立康复工作专班,召开全市卫健系统康复工作推进大会,制发《保定市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对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天坛、宣武、积水潭、北医三院、北大一院等特色医院,建立了院长——科主任沟通联系机制,打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我市先后选派56名康复专业骨干到北京大型医院进修学习,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累计向我市派出专家108人次,其中10名专家长期驻保实施精准指导,共开展教学查房238次、带教115人,开展专家门诊及康复联合门诊192次、举办教学培训60场。与中康共同举办两期康复专业培训班,在全省创新了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召开2024中国·保定康复发展大会暨康复技能大赛。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康复项目在市康复医院成功举办。通过三甲医院康复科带动、市级康复医院发动、基层医院联动,全市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初步建成。召开康复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省、市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了保定康复医疗的品牌影响力。市康复医院于2024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评审,成为全省首家公立三级康复医院。2025年1月,保定市康复专科联盟正式成立,全面提升全市康复医疗服务水平。


重点专科提质扩面


创建2024年度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个,创建“十四五”期间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5个、培育项目52个。全市新获评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3个,新增省级中医优势专科2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38个,省级优势专科达到41个,建设单位达到55个,初步形成优势专科集群。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全市创建“基本标准”医疗机构21家、社区医院6个、省级基层特色专科16个。依托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继续对全市所有乡村医生进行全覆盖、菜单式培训,线上线下共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3.5万余人次。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占比由39.25%提升至47.86%。全市13所市属和驻保省属医院对基层开展“组团式”帮扶,县级医院向每个乡镇卫生院派驻至少1名中级职称人员,全年市县两级医院共下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基层门诊诊疗量提高10.09个百分点、住院量提高2.34个百分点。


新增七家三级管理医院


重点培养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表现突出的二级医院,推动我市医院争创三级。新增保定市康复医院、清苑区人民医院、高阳县医院、徐水区妇幼保健院、安国市中医院、易县中医医院和唐县中医医院为三级管理医院,全市三级医院总数由15家增至22家。


群众就医感受持续改善


全市13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精准预约诊疗,47家提供检查检验“一站式”预约。三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无假日全流程门诊服务。32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全病区住院费用床旁结算服务。三级医院全部实现影像检查结果“当日出”,开展“预住院服务”。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39家、互认项目60项,影像结果互认42家、互认项目30项。


做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全市建设托育机构799家,225家公立幼儿园开设了托班,30家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服务。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05家,82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立了老年病科,12家机构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全市孕妇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做到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对全市147.33万名中小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并建立档案。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治体系持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日益健全。在2024年10月召开的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上,保定市作为全国典型案例的8个地市之一,受邀出席大会并作经验交流专题报告。创新健康科普形式,扩大健康科普覆盖面,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全面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市、县两级疾控局全部完成挂牌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全部整合到位。组织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开展交叉任职,建立了“疾控机构——医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长效工作模式,提高了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定市被定为河北省传染病医防融合管理模式试点。首批30家医疗机构对接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前置软件。3家国家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家省级流感哨点医院(安国市医院、高碑店市医院)、464家传染病直报单位保持正常运转,24小时专人在线审核。分专业建立了8支专业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各县(市、区)组建县级各专业分队,市级队伍共有队员140人,县级队伍共有队员653人。2024年,我市急性传染病、消毒、有害生物防制、实验室检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安全和水污染事件8支应急处置分队组织举办了61次培训,共计6248人次参与培训。共举办和参加市级及以上演练7次,保定市各县(市、区)2024年共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及桌面推演67次,参加演练应急队员2200余人次。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探索建立以医疗集团和医联体为依托的疾控监督员“保定模式”,向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派驻70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派驻300名兼职疾控监督员。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双随机检查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针对艾滋病、结核病等传统重大传染病,实施一病一策,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市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8剂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出生队列接种率达99.61%。


来源:保定日报


健康保定
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最新文章